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遗产再利用是当下热点问题,文章针对常州运河五号工业遗产的背景、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工业遗产的开发模式及开发策略等措施,以促进常州地区工业遗产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分析宣钢的地理位置、资源等优势条件,对河北宣化钢铁厂这一转型中的工业遗产进行分析及设计初探。利用和保存宣化钢铁厂现存工业设备、厂房厂址以及钢铁文化,旨在发掘和宣扬钢铁文化内涵以及对工业遗产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在借鉴中外优秀的工业旅游开发案例的基础上,探寻出适合河北宣化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3.
人类对于建筑遗产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各国对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逐渐重视起来。概述建筑遗产保护的理念,从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原则入手,研究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关系和意义,分析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模式,以探索真实有效的保护建筑遗产、延续建筑遗产生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扩张,全国各地大批工业遗址被拆除或破坏。因此,对工业历史文化的保护,以及对工业遗址空间环境的再造和再利用,成为当前城市公共艺术实践的重要方面。以位于河南省郑州地区的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为例,探讨公共艺术介入工业遗产型文创园区的模式,从空间转向、情景叙述及氛围营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及大规模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也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升级,由此面临着一些珍贵产业建筑物和土地被废弃。对南充市六合丝绸厂进行改造,需要在传承城市历史文化的同时筑造新的南充市生活空间,应尝试对工业遗址的功能置换和工业遗产保护研究提供一个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做好工业遗址的保护、再利用,使其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铁路工业遗产,中东铁路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窑门站(今德惠站)一带的百年历史建筑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吉林省中东铁路支线附属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支线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这些建筑中,有些建筑每天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铁路旅客,一直按照原有属性被持续使用;有些则几经变迁,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成为重要的地方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供市民参观。探析中东铁路和德惠站的历史背景,研究德惠站建筑物的保护与再利用情况,分析遗产廊道视野下的德惠站旅游发展情况及发展策略,以此为依据分析遗产廊道视野下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线”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备战而展开的一场重大国防经济建设。湖北“三线建设”在湖北工业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使当地的工业格局基本形成,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湖北“三线”工业遗产是湖北工业文明发展历史的重要见证,在各个方面有重要价值。在保护“三线”工业遗产的同时,要坚持再利用策略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开发,更好地延续与传承“三线”建设精神与文化。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体现在城市建设、产业布局、交通规划、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文化遗产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而工业遗产又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区域作为近现代重要的工业群聚集地,见证了工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脉络。从工业遗产保护更新视角出发,研究创意产业园区域联动更新设计,对京津冀区域化的工业遗产进行协同更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人们只关注工业厂房设备的生产功能,而忽视了工业建筑独特的肌理,随着对工业遗产价值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意识到旧工业园区不仅具备生产的功用,在历史、技术、文化、美学及经济等方面也有着极高的价值。规划改造工业遗产型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对工业历史的回望,让旧园区重新焕发活力,人们希望通过保留工业印迹纪念过去的辉煌与当今的荣耀,因此规划工业遗产型创意产业园的兴起有一定的价值。文章结合西安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的成功改造,探讨工业遗产型创意产业园规划改造的历史、技术、文化、美学及经济等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城市转型背景,以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为例,通过研究其工业遗产转型发展的必要性以及前提条件,结合工业遗产再生设计实践案例,探究在城市转型过程中工业遗产保护更新应该采取的态度与理念: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融入城市发展总体框架;避免两个倾向。  相似文献   

11.
现如今,城市中出现了一些被社会逐渐淘汰、遗忘的工业遗产。这些工业遗产都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城市的发展贡献着不可磨灭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它们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而那些拥有独特记忆的厂房、建筑、水塔等也被遗弃。我们应该对这些工业遗产用现代化设计进行景观再生的改造,让它们不仅焕发生机,还被赋予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2.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的丰富,让建筑遗产的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深化。传播学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可以在促进遗产与受众的沟通的同时,为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之间的平衡提供保障。文章主要从国际遗产保护理论中的传播理念入手,对传播学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过程和传播学理念下的建筑遗产保护措施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3.
后工业时代的快速发展,使城市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码头作为城市滨水区旧工业发展的重要地段,位于城市重要的水道上,占据城市独特的地理条件,蕴含丰富的工业遗产文化,此特殊区域的整合性设计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几年国内对于城市工业区的保护与利用,城市工业区的户外公园广场遗址改造设计居多,而针对城市码头遗址景观进行单独的设计研究较少。从城市码头遗址景观的保护、利用、遗址景观文化传承的设计几个角度出发,同时分析国内外近几年城市码头遗址景观设计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现状,梳理城市码头遗址景观的设计理念与相关设计原则,归纳总结城市码头遗址景观的空间整合性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精赛  刁艳 《美与时代》2023,(1):119-121
在国内,工业遗产近几十年逐渐进入公众视野,成为遗产保护热点。工业遗产本身就具有大量信息,其记录的主要对象是实体建筑物、生产车间、生产设备和非实体的工艺流程、工作组织形式等信息,信息记录过于专业和复杂,公众难以对记录的文字及二维的图片形成系统认知,导致难以正确理解工业遗产的内涵和价值。三维可视化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二维信息转变为更直观、更系统的三维信息模型的一种方法,是帮助公众认识与了解工业遗产信息的有效途径。以辽宁鞍山井井寮旧址为例,基于其所承载的丰富的遗产信息,借助数字技术将其转化为公众易读的直观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实现其工业遗产内涵与价值向公众的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矿山旅游发展政策的推出,矿业遗产再次受到社会关注。在复杂的土地属性和不断变化的资源价值要求的推动下,矿山废弃地的再利用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矿山废弃地的地理位置、环境、交通、规模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再利用模式的选择,不同模式产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有所不同。简述国内矿山废弃地再利用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再利用模式,从大区域大格局发展的动态视角下浅析矿山废弃地再利用模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开封是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留存有丰富的运河遗产,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封以大运河遗产为依托和支撑,通过打造运河遗产类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完善运河遗产展示内容,集中发展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彰显开封风格和开封特色,使运河遗产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利用中开发,大力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中敏感地带的工业厂房不断面临拆迁或改造,工业遗址成为城市更新与发展的一个棘手问题,即如何运用这些工业遗址进行改造与再利用。然而对于现代美学的视觉上,人们对废旧的东西开始慢慢地重视和重新理解,并且认为工业遗址蕴含着旧时代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广州,很多废旧工业厂房的改造和使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因为破产或搬迁所闲置的厂房未能获得有效地利用。本文通过现阶段对旧工业遗址改造实际项目的现状探析,以广州番禺区紫泥糖厂改造为例,在现代美学的视角下浅析广州旧工业遗址的更新与再利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在社会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诸多工厂产业升级,逐渐向城市外围转移,城市中心区出现大量闲置工业建筑。这些场所不仅失去其原有的经济生产价值,同时也成为一块日渐破败的废弃用地,残存的工业遗迹与城市及周边居民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当下,城市对闲置工业建筑的更新已相当急迫,利用改造再利用的手段使其新生相比拆旧造新,更能体现出其经济性、环保性、历史性,是促使城市良性发展的有力手段。从旧工业建筑再利用为切入点,首先论述闲置工业建筑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工业建筑再利用的相关案例;其次以上海1933老场坊改造为对象,研究分析旧工业建筑再利用在城市更新建设、生态环境、居住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积极意义;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出适合中国旧工业建筑再利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格局发生重要变化,出现了大量工业废旧建筑和用地,对于这些废弃建筑的重新开发和再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和景观改造的重要焦点。城市工业废旧建筑承载着城市发展的痕迹和历史价值,在现代倡导城市文化的大环境下对于城市废旧建筑的景观革新改造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环境建设形象的重要举措。对城市建设中工业废旧建筑景观更新改造设计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城市工业废旧建筑的景观更新与改造过程中的方法,并创造性地提出城市工业废旧建筑的景观更新与改造策略,有效地实现现代城市对于废弃建筑的利用和可持续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20.
李卓  郑馨 《美与时代》2023,(12):62-64
如今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后工业景观的再利用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居住环境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结合二者实际情况时,景观环境的优化就成为一条可行的研究途径。以北京新华1949文化金融创新产业园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其空间结构受人文要素、物质要素和精神要素的共同影响。基于此,提出行动引导空间、空间功能复合、弹性空间利用和文化审美延续的原则,并以环境行为学的视角对1949文化金融创新产业园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对后工业景观优化设计展开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