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流坑村,古称流溪村、瑶石村,现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牛田镇境内。自五代南唐时期建村以来,历经了1070余年沧桑岁月,至今仍基本保存了明朝时期的完整平面布局。其传统建筑规模宏大,赣式民居风格独特,装饰艺术精美,三雕装饰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试从对江西传统装饰艺术形式与手法的研究入手,挖掘流坑古镇的传统民居装饰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弘扬江西乡村传统建筑装饰文化。  相似文献   

2.
木雕是明清时期婺源地区传统民居建筑上的常见装饰,体现了古时候当地人民的信仰及艺术审美。木雕产生的装饰纹样赋予了建筑较高的艺术价值,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对明清时期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的发展及传承进行分析,探究婺源传统民居木雕艺术发展的特点及文化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3.
村口门楼是越南北部传统乡村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乡村村口门楼建筑主要出现在一些北部平原地区,如北宁、北江、河内、南定、兴安、太平等,这些省市有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这些地方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乡村都为自己建设了村口门楼。过去,每个乡村都是一个独立区,是封闭式的,所以乡村村口门楼是为了维护乡村治安而建的。与榕树、竹丛、村井以及亭院等一起,村口门楼建筑已成为越南乡村的象征。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广西的漓江流域存在着一些传统的民居,这些民居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价值。文章针对漓江流域的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衍生发展进行了讨论,并对传统民居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表达阐述,分析和研究了传统民居文化资源的艺术表现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从甘肃兰州的青城古镇民居建筑装饰入手,结合当地实情,从文化艺术的视角,以高家祠堂为个案进行分析,总结了青城民居的装饰艺术特点。通过对民居建筑的深入了解,可以对青城古镇的历史、建筑艺术、文化传统等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对于该地区的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受环境、社会与宗教因素的影响,凉山彝族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具有个性化与民族性,其超高的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使之成为我国建筑领域的瑰宝。文章对其进行了研究,探索当地传统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希望为现代民居建筑形式与装饰艺术设计提供更多灵感,促进其设计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8.
彝族的传统民居建筑具有多种类型,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其蕴含着彝族自身的伦理意蕴,且很多价值观念在当代仍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与研究价值。文章从彝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类型开始分析,进而阐述彝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伦理意蕴及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以日本传统建筑文化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民居形成的建筑文化内涵,从民居建筑特征和文化背景探讨日本传统建筑设计中的线以及线与环境艺术的表现关系,分析日本传统建筑有着什么样的线性特征、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对居住环境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装饰艺术从业人员如能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巧妙地运用和融入现代建筑元素,赋予传统民居建筑以现代特色文化理念,将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蕴含的深厚建筑文化。为此,文章从探讨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特点入手,分析了装饰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应用的基本原则,尝试提出了装饰艺术在传统民居建筑中应用的有关思路办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异军突起,各地竞相追逐以高度著称的地标性建筑,导致"千城一面"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建筑的地域特色渐趋消失,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呼唤中国建筑文化发展的回归。民居文化是中国建筑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地域文化信息,是研究民居建筑重要的渠道。赣东地区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是中国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学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农村危房改造和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保护是一对耦合命题,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民居的保护,要注重体现地域特点,突出乡村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建筑风貌。通过总结农村危房改造中传统民居保护的主要措施,分析农村危房改造中传统民居保护的经验与成就,以期为提升传统民居保护水平,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吊脚楼是我国富有特色的民居,木质材料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以及与自然环境的良好结合构成了吊脚楼的主要特色。整体分布观之抑或单独欣赏,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中国园林景观设计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异曲同工。吊脚楼建筑艺术当前所面临的危机归根结底是文化问题。要保护和传承吊脚楼建筑艺术,需要继续研究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理论,提升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在受到地理环境、民族差异以及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地域性传统建筑样式。本选题以广西壮侗传统民居现代适应性为主要研究问题,深入挖掘壮侗传统民居建筑在现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适应性与局限性,为现代化过程中地域性传统民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与存在提出现实性的解决方案,这对于壮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审美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5.
增头羌寨的垂花门是羌族传统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重要表现,其展现的装饰细节美、因地制宜的结构美与羌族民居建筑的融合美,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从增头村民居中的垂花门入手,具体分析垂花门的造型、结构、存在的空间和位置。增头村垂柱种类有方形垂柱、圆柱形垂柱、瓜形垂柱等;垂花门上的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文字等装饰纹样体现其装饰艺术特征。走进古村落,传承垂花门的建筑装饰艺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盟 《美与时代》2014,(8):73-74
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文化不仅体现在建筑选址和空间布局上,同时也体现在建筑装饰装修审美和民俗民风等方面。中国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与人们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民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环境中生存、发展的规律”,“反映了当时当地的经济、文化、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以及哲学、美学等观念和现实状况”。通过阐述中国传统建筑审美行为和文化渊源,分析湖南传统民居在体现古代“天人合一”的基本哲学思想、装饰艺术式样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和民俗传统、体现生活情趣等方面的装饰审美文化内涵。指出传统民居的建筑装饰体现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反映了人们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讨论的是受地域文化影响的广府宗祠建筑艺术。通过岭南民居宗祠建筑发展历史与传承,探索地域文化与广府民居的关系。以花都区为范围,具体分析宗祠的选址、命名和分布状况以及祠建筑装饰艺术价值,从而以花都为地域背景深入探究广府的宗祠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河南新农村住宅普遍存在着建筑装饰元素贫乏、风格混乱、脱离功能需求等问题,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漠视和破坏了当地的传统民居文化。事实上,河南民居建筑装饰受优越地理位置、便利交通、多元文化融合发展、商业活动繁荣的影响,呈现出装饰纹样丰富、华丽与朴实共存、灰塑的应用独特、重视门的装饰等特点。只有从传统民居中探索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装饰艺术,将传统与现代结合,才能使新农村住宅既能体现浓郁的地方特色,又能表现现代农村的"新"气象,为新农村住宅设计建设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传统民居建筑这一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必须跨越单纯的显性的建筑本体现象进行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深层次探索。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出蕴藏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富有历史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建筑文化价值,为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对苏北地区民族性、地域性新建筑创作具有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打造苏北地域旅游和文化品牌,促进苏北地域文化圈的建立。另外,通过对苏北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也能为其他地区民居建筑保护研究开拓思路,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分别与江西、广东、浙江三省毗邻,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在依山傍海的天然地理位置以及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从古至今已经兴建了诸多传统民居建筑。而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文化的影响之下,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态样式、风格特点、装饰艺术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按照不同地域对福建传统民居建筑进行简单介绍,在此基础上结合福建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特色等内容,以三坊七巷为例,简要分析福建传统民居建筑装饰木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