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丽乡村建设是国家城乡统筹和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以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美丽乡村精品线规划设计为例,阐述乡土文化在精品线规划设计中的意义和必要性,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特色资源,提取乡土文化符号作为精品线规划设计的元素,突出美丽乡村精品线的乡土文化和可识别性。  相似文献   

2.
代玉 《美与时代》2023,(4):79-81
以江苏省宿迁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宿迁市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元素应用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基于乡村景观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分析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营造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景观营造要立足于地域特点,尊重乡村间的差异,保护和利用优秀的地域文化,以避免乡村景观特色消失。在保护现有地域文脉的基础上,将乡村景观营造与新技术新理念进行融合,探索出地域文脉传承的新出路,以期更好地营造乡村景观。  相似文献   

3.
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规划和浙江省亚运行动纲领,提升杭州市的城市景观风貌,设计从智慧、康体的角度出发,依据北塘河过去承载着东萧山农业水利灌溉以及内河道运输功能的背景,对杭州城市历史变迁的元素加以提炼,将设计主题定为"流眄杭迁,怡情北塘"。规划设计以"泛舟北塘悠悠走,杭迁文情漫漫寻"为愿景,规划布局为"一河两岸六区",致力于打造一个智慧、康体、文化的滨水公园。  相似文献   

4.
以无锡地区乡村为研究对象,通过探寻乡村景观自然生态方面的原型,梳理其景观原型结构的自然构成要素及特征,发现其独特性和识别性,为无锡地区新农村景观设计提供依据,更好地确立和维持地域景观发展演变的方向和秩序,展现和延续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5.
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当下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怎样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是文章的研究重点,文章以重庆市永川区周边农村村落为例,对乡村景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希望对山地乡村景观建设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晓曼 《美与时代》2023,(12):92-94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也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需要结合乡村地区实际情况,树立多重目标,整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全面融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等理念。目前,结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期间需要重点做好乡村景观的设计建造。相关部门与人员在执行乡村景观设计建造工作时,为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要求做好乡土元素的应用。在乡村景观设计建造中合理应用乡土元素,一方面能够丰富乡村景观设计建造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对乡村地区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对自然生态进行延续,提高人们对乡村景观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实践中,设计人员需要具体分析乡村地区的情况和需求,在乡土元素应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乡村景观设计建造方案。  相似文献   

7.
城市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的综合体现,在城市环境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出城市的特色,保证城市园林景观和生态系统和谐相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的观赏美感,而将视觉元素合理地融入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可以创造出更多的美感,给人们带来更多赏心悦目的景观。文章主要对视觉元素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分析,进一步说明视觉元素在城市园林景观中的主要应用,从而促进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8.
对京族海洋文化元素分析归类,以京族海洋文化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器物、服饰、渔具、乐器、祭祀器物等文化载体为分析对象进行型谱分析;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提取形态、线条、色彩、纹样、内涵等最具文化性的因子,将文化因子进行视觉化、形象化表达。从语意、语用、语境、语构四个维度进行解析和语义描述,对提取出的文化因子进行打散重构,把文化因子恰当融入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并开展产品设计实践,塑造京族文化品牌形象,增强京族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认同感和可识别性,提升产品文化内涵并有效传播京族文化。  相似文献   

9.
水岸是跨河城市的"窗口"或"客厅",也是城市和乡村生态文明、文化文明的所在地。"水"给人以美的快感和美的享受,"岸"给人以绿的视觉和生态的平衡,"城"给人以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的奉献。但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得人类生活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滨河区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问题严重。文章以城市滨河特色景观设计为主,在介绍宿州新汴河两岸及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共生模式下城市滨河特色景观的营造方式和设计方法进行探究,为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和乡村的文化底蕴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景观千篇一律,环境被严重污染的情况下,人们越加渴望到乡村田园中去体会大自然的美景。借参与无锡阳山"桃花源"一期景观方案设计的契机,以庄子的"不系之舟"语句为设计出发点,探索以自然生态为主的景观设计,将设计中的减法运用到实际中去,思考田园景观中涉及到的本土元素的应用,提出田园景观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健康、美观的乡村环境是现阶段乡村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过程中,以临海市小芝镇为例,总结出乡村环境设计七大方法:实地走访调研、创新规划设计、多方参与创作、携手村民共建、就地取材运用、精心指导施工、有序管理运行。这七种方法不仅保证了工程正常有序地推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具有本村镇地域文化特色且宜居的乡村人居环境,使乡村传统文化活化在景观空间中,回归到当下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哈尼族传统村落是其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所蕴含的生态哲理与美学内涵,高度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以收录于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癸能大寨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民族文化与村落实情,通过对村落内现有的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元素进行实地考察与量化统计,剖析该地区哈尼族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潜力、难点与痛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与详实的数据支撑,为癸能大寨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13.
陈卓 《美与时代》2021,(2):46-47
文章以"青景竹韵"主题民宿设计方案为例,探讨将非遗元素运用于主题性乡村民宿空间设计的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土文化的精华。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大众旅游兴起,在乡村旅游中体验当地文化也成为广大游客的普遍需求。主题性乡村民宿设计中融入当地非遗元素,能提升民宿的文化体验感,增加民宿的价值和独特性,且能促进非遗的传播、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吴念秋 《美与时代》2023,(2):135-135
浙东唐诗之路,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通过对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古村落与自然环境进行调研,挖掘其中蕴含的地域文化,分析在乡村景观营造过程中人、景观和文化的相互关系,提出利用文化转向的方式,对以物质形式存在的乡村景观进行改造,增强景观人文属性,形成具有乡土气息的景观文化,从而带给人更具有诗性美感的景观感受。  相似文献   

15.
对乡村景观的改造,是进一步合理规划乡村区域景观的布局,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更为和谐而又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以传统材料在乡村景观改造中的运用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传统乡村景观改造当中"传统""乡村景观""更新与改造"的理念进行阐述之后,对乡村传统景观发展现状以及改造需求进行表明;进而阐述传统材料在这一构建过程当中所独有的重要性,为最终总结传统材料在乡村景观建设当中运用的适宜性以及使用原则打下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今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村庄景观迎来了建设的新时期。乡村景观规划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协调和建立统一的城乡体系,以乡村景观美景度、敏感度、可达度、相容度和可居度等景观特征为中,沿袭现有的村庄肌理、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人性化景观布局的,结合村庄特色产业和现代生态打造环境节点,设计形式、色彩和空间符合乡村田园风光特征,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有利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建设更美好的乡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在目前的乡村旅游中,大部分只注重视觉要素,但旅游体验是全方位的感知过程,还应该从听觉感官来丰富,使乡村旅游发展更完善。因此,以成都市三圣乡为例,通过对其中的声音要素加以总结与论述,强调声音景观在乡村旅游中运用的意义,使声音景观在乡村旅游的规划设计中得到重视,并得到更多的运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如何在发展建设中更好地体现历史古村景观特色,挖掘古村景观价值,让古村再现历史风采,并将古村文化传承下去,成为乡村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海口高山村为例,以高山村历史文化、环境特色为背景,构建高山村特色景观框架,在配置不同绿地空间、景观环境营造、建筑改造等方面为乡村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等提供了必要需求。以延安市宝塔区景观为例,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影响,重点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景观设计要素,提出并利用"四位一体"的表达方式,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从而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20.
伴随赛博朋克小说的持续发展,赛博朋克文化在保持思想根基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发展,赛博朋克中所反映出来的"朋克"文化,其视觉呈现不仅丰富了观众的感官,亦让观众有机会通过研究这些奇妙的视觉设计,仔细揣摩创作者的设计意图,思考创作者或设计师如何通过这些赛博朋克元素来打造一个承载精神和文明的未来科技世界。文章通过对赛博朋克元素的相关作品的分析解读,挖掘未来城市形象,关注城市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