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分析西安清真饮食文化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西安清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与深度不够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论语》中包含了许多极为珍贵的中华早期饮食文化信息,是研究春秋晚期饮食文化的重要经典文本。《论语》中的饮食信息包括三个方面:饮食审美趣味、科学饮食理念以及饮食礼仪。这些信息,显示出春秋晚期中华饮食文化已经达到了极高水平,对后世中国饮食审美文化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真菜系博大精深,是中国烹饪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它是在严格遵守伊斯兰教饮食戒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瑰宝。明朝是清真饮食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辅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旅游开发中的重要资源,也是旅游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旅游人类学相关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旅游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关问题,对我们当今的旅游开发及宗教文化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是文化资源产业化问题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通过阐释茶文化旅游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关系,分析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立足点,探析武夷山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6.
佛教素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五台山作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具有丰富而独特的佛教素食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旅游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动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深入挖掘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的内涵,丰富其佛教文化旅游产品,形成文化旅游特色,增强五台山旅游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我要向大家介绍的这本世界上最早的佤文版《圣经》(1938年)是先父王敬骝于1956年随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工作队佤语组到阿佤山区调查时,一位佤族撒拉赠予父亲的,后来,当我开始学习佤语文字时,父亲又把它送给了我。 佤族是我国云南省西南边疆地区跨境而居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主要分布在思茅、临沧地区的西盟、澜沧、孟连、沧源、耿马、双江、镇康、永德等地,这里崇山峻岭,河流纵横,自然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阿佤山区”之称。长期以来,佤族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同其他各民族共同发展,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与文化。 19…  相似文献   

8.
米乐金 《美与时代》2014,(8):126-127
回族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族饮食的起源,是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入而伊始,饮食习惯严格依照伊斯兰教《古兰经》教义。其作为一种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反映共同文化的心理素质,维系着回族族群的民族情谊,增强着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加强了族群认同。本文以泰安清真寺小区回族的饮食禁忌和做油香仪式为切入点,以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对回族饮食文化里这些文化象征符号的理解,通过对“他们”和“我们”的区分,发现这些符号对回族人具有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9.
佛教是东北亚的黄金纽带,加强东北亚佛教旅游协作,对于推进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将佛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使大乘佛教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全球宗教旅游需求旺盛、东北亚佛教交流源远流长、佛教旅游资源丰富,使这种协作具有可行性;因此,可在佛教旅游资源开发、产品开发和产品营销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协作。  相似文献   

10.
清真饮食是回族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回族的许多饮食习俗,是在严格遵守伊斯兰教饮食戒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回族文化是一个多元的文化融汇,故清真饮食中又有对其他民族优秀饮食文化的吸纳。清真饮食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内容丰富,风格浓郁,它凝聚了回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使中国饮食更加丰富多彩,乃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体系。一中国清真饮食的兴起,主要源于穆斯林的饮食禁忌。早在唐宋时期,阿拉伯、波斯商贾为了遵守其饮食戒律,即将清真食品传入中国。据唐太和中(827-835年)高州刺史房千里《投荒…  相似文献   

11.
关于齐文化开发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开发、利用丰富的齐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历史价值。齐文化开发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齐文化开发意指齐文化旅游开发,而广义的齐文化开发则意指对齐文化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策略,针对生态保护、游客教育与参与、限制开发规模、生态建设与修复、可持续经营与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希望通过对城市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研究,为城市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借鉴,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广西左江流域花山岩画目前属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文化景观旅游资源价值。审美主体经验论是一种西方文论,从审美主体经验论的审美主体、审美态度、审美知觉、审美对象、审美对象所处的环境等元素来思考花山岩画旅游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要求花山岩画旅游开发工作要从审美主体经验的角度出发,要注重旅游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共抓、共建、共管,注重花山岩画文化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族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哈萨克牧民饮食文化的研究,来探索哈萨克族饮食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中国西南地区的佤族宗教,具有原始宗教多神信仰的特点.论文通过对佤族宗教的神灵和信仰,佤族宗教的木鼓、铜鼓,佤族宗教民俗与占卜法术的详细分析,认为佤族宗教保存着较多原生古朴的特质,在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类型中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研究大名古城的地域文化特色,主要从遗址文化、饮食文化、非物质遗产文化方面入手,探讨大名古城保护与开发的科学方法,对于大名古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宗教文化中蕴藏着大量的有形和无形的康养旅游资源,这对于拓宽康养旅游的市场、打造多元化的康养旅游产品、推动康养旅游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宗教文化与康养旅游文化从内涵到外在形式都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康养旅游中探寻宗教文化的开发应用的途径可以从构建宗教康养旅游产业新型态、开发多元化宗教康养旅游产品以及打造宗教康养旅游特色活动等多渠道入手,因地制宜地将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实现宗教康养旅游的文化整合、产业构建及发展途径的立体化。  相似文献   

18.
人文旅游资源在旅游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本文从这个观点出发,对迪庆松赞林寺的可开发的旅游资源作了大量调查,找出并分析了开发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中甸的旅游发展和经济建设,并希望对藏传佛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维吾尔人称茶为"恰依"。茶文化是维吾尔人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饮茶也已经从最初的消暑解渴、强身健体,发展成为今天维吾尔文化中独具特色的饮食习俗。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饮食养生不是永生,是蓄养生机、自足其性、颐养天年的过程。道法自然的思想对我国饮食养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就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中和之道、厚德之道诸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