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壮族文化为主题的南宁万达嘉华度假酒店为例,分析壮族传统元素在广西度假酒店设计中的运用思路与效果,为今后建造广西壮族特色度假酒店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海南某综合建筑是以酒店、办公、配套商业为主的建筑群,作者通过亲身参与该项目设计,分析该项目的内外部条件,以本项目为例解读海南建筑项目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项目名称:泛华大酒店项目地址:福建·南安项目面积:66000平方米中国·南安·泛华大酒店—如蝴蝶起舞般矗立于武荣公园之上,光炫夺目的它即将成为闽南乃至国际酒店行业的一颗璀璨的明星!素有海滨邹鲁的"中国·南安",则正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独特的地域、悠久的历史,泛华大酒店就横卧在这片充满文化古韵的沃土之上。主设计师将本案以中式文化为大韵,集闽南文化之大成,用独特的现代手法加以诠释,整体大气、奢华、时尚、经典、携独有文化气质——泛起华光,辉煌一方!泛华大酒店——将是一座全新而富有闽南神韵的文化大酒店!  相似文献   

4.
由海南省道教协会发起,海南玉蟾宫管委会承办的首届"我爱海南"文笔峰资助百名孤儿爱心大行动已经启动。海南省道教协会、海南玉蟾宫管委会组织海口民间旅行社、三亚亚龙湾云天热带森林公园、海口华飞实业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每家企业资助10名孤儿。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历史文化以黎族文化为特色,以汉族移民文化为主调,是具有多元化的文化体系,尤其以黎族文化体现着海南独特的内蕴。文章以海南黎族民族文化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船形屋建筑形态为对象,以民族特质、文化底蕴为出发点,以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为契机,从文化、建筑、艺术和社会四位一体的角度,创造性地表达出海南黎族文化和以船形屋为代表的海南热带建筑的内涵与特色。  相似文献   

6.
我国民宿型酒店发展与第三产业兴起有密切关系,"民宿"作为一种极具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的建筑类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同时它自身也通过现代市场营销策略成为乡土文化、地域文化的有效载体,更大范围内向消费群体展示特色旅游资源。同时,"民宿"作为一种家庭单位自发形成的副业项目,在设计层面不能仅仅以"住宿"为目标,还要充分展示出人文特色、地域情怀。以民宿型酒店设计为研究对象,结合乡土文化、地域文化展开研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广大设计师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环境艺术设计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设计过程中融合不同的文化内涵与元素,可以提升设计的品位,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独特的地理环境、地理条件以及文化特点塑造了海南独特的热带风情,在环境设计中展现海南的地域文化以及热带风情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潮给四川带来大量资金、先进技术和文化艺术。在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大融合背景下,以自贡西秦会馆献技戏楼为例,从立面整体造型、屋顶设计、细部装饰三个角度,探讨其在建造工艺、装饰艺术、戏曲文化等不同层面反映出的南北地域文化特点,及其蕴含的陕西盐商文化精神,具有一定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南传统民居是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地域特征和时代特色。源于中原汉族民居的海南民居又受到闽南民居和岭南民居的影响,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经数百年发展,形成独立的民居建筑体系。受近代南洋文化的影响,海南民居建筑在结构和细部装饰上又体现出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色。通过对近代海南民居建筑的归纳、整理,探究其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建筑造型、空间形态等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章探索地域文化与城市品牌形象之间关联的纽带,将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方方面面,促进城市品牌形象提升与发展,为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与地域文化融合提供新的思考方式,引用"双钻石模型"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地域文化与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中的关联之处,通过反复研究和验证,最终完整、系统地建构了地域文化视角下城市品牌形象建设的"双钻石模型"。文章致力于找寻更贴合地域文化的城市品牌形象建设方式,为城市品牌形象建设增添新的理论研究案例,为城市自身发展带来新的助益。  相似文献   

11.
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教育的融合是现代设计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以湘东地域文化为例,探索地方高校在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的责任与使命、思路与多维度实践,既有利于实现地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有机结合,又是突出地方高校突出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文化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各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地域文化的关注显著增强,城市需要从地域文化中获得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地域文化景观为塑造城市特色,促进城市旅游发展等提供了必要需求。以延安市宝塔区景观为例,阐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影响,重点理解地域文化,结合地域文化特征与景观设计要素,提出并利用"四位一体"的表达方式,使地域文化根植于景观中,达到保护和发展地域文化,从而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叶 《美与时代》2023,(4):46-48
高铁站房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建筑,其设计愈发重视与城市地域文化的融合,以弘扬城市文化特色、展示地方文化自信。以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庐山站高铁站房为例,通过对地域文化性进行研究,阐述在庐山站的设计中运用抽象与象征的手法,将庐山特有的山水文化、文人著作融入建筑外部造型与室内装修设计,在独特的地域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将庐山站建设成为九江市新的城市名片,也为类似高铁站房设计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正设计说明:秀水状元村景区位于广西富川县朝东镇,建于唐开元年间。秀水状元村景区项目遵循联动性开发原则,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主题鲜明,功能多样,以打造集特色文化旅游、养生度假、休闲娱乐、田园观光为一体的5A景区为目标,让古村得以传承与活化。整体分为四功能区: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状元村游览区,石余综合商业区,青龙湖休闲、养生、康体酒店区。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域特色资源如何整合创新、探索文旅融合的新型品牌模式是"源味优品"果茶品牌的一种尝试。"源味优品"果茶饮韶关店以韶关当地水果、茶叶为原料,为韶关丹霞山、珠玑古巷等主要旅游文化景点门店探索融合韶关特色资源的果茶饮等包装实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袁家村"陕拾叁碧山堂店"为研究对象,探索关中民居蜕变成特色民居的生命再生。整理并分析关中特色民居与传统文化缩影下民居之间的关系,挖掘传统民居改造和再造后的魅力。秉承"向史而新,折射未来"的态度,传承地域历史脉络,融合现代建筑技术,发展关中民居的内在魅力。  相似文献   

17.
藉参加海南三亚南山海上观音圣像开光大典之殊胜因缘,来自海峡两岸和港澳佛教界的200多位高僧大德、著名佛教学者以及护持佛教、认同佛教的其他各界知名人士,于2005年4月23日齐聚三亚亚龙湾,举行“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圆桌会”。会议气势恢宏,阵容强大,发言热烈,情理交融,体现了  相似文献   

18.
农业区域品牌的形象建设对提升地域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兼具品牌视觉识别性与区域特色的农业区域品牌,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以河北沧州农业区域品牌为例,深入挖掘沧州地区地域文化特色,从品牌文化建设、品牌标志设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将地域文化特色和品牌形象建设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的品牌形象设计融合策略,增强沧州农业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当前广佛地铁导向标识设计缺乏地域文化性的问题,通过对地铁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理论、国内外现状以及佛山城市地域文化的研究,主要从"形"的取用、"意"的表现、"神"的传达三个方面探讨并提出了将佛山地域文化与广佛地铁导向标识相融合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以此实现人们在地铁站这样一个特殊的公共空间中感受到佛山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所带来的精神体验,并达到传承佛山特色文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以城市作为旅游承载地来吸引各地旅游者的方式已经逐渐取代了对旅游吸引物单体的打造。与此同时,城市植物景观作为城市中最具地域特征的元素,在旅游开发背景下对其进行科学而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有利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从植物景观在旅游城市开发中的作用出发,对海南城市植物景观的设计原则以及具体营造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展开了一系列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