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波民居建筑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和古朴的大山文化气息。其建筑构造、设计布局、村落选址都充满了"天地人和一"的建造哲学。分析荔波传统民居的特点、形式、布局的同时,深入挖掘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及民俗思想,意旨为保护和传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区除了要关注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工作外,还必须重视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民居作为一种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载体,有效凝结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文环境、生产工艺以及审美情趣风格等信息。为了实现我国优秀民居文化的传承发扬目标,就必须主动加强民居保护修缮工作。通过对民居的保护利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出民居保护与更新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众多传统民居以及地域性建筑时我们可以发现,建筑不仅与周围环境有关,也与使用者自身需求有关,建筑环境与人的行为需求共同决定了建筑的形式。通过对天等县丽川河畔遗留建筑、口河屯与苗村现有建筑,对天等县人居环境行为和地域民居干栏式建筑进行具体的调查,并从天等县地区居民的行为与其所处的物质、社会、文化环境等人居环境行为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对天等县地区传统壮族民居人居环境的思考,并得出结论,天等县传统建筑反映出的是天等地区壮族独特的气候条件、地理地貌、生活习俗、思想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技术,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域特色,均具有历史传承性。而传统建筑将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建筑形式将为人们在设计研究地域性建筑提供合理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所以保护天等县传统壮族建筑,发扬和继承该地传统民居建筑的优良设计方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天等县地居式干栏建筑对于天等县地区建筑设计与改造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湘西传统侗族民居具有非常独特的风貌,是我国人文及建筑方面非常重要的文化财富。如何从生活需要角度使传统民居能够兼顾现代人生活需求以及传统风貌的维持是当前建筑改造领域非常重要的课题。研究通过对湘西传统侗族民居调查,充分了解湘西传统侗族民居中木构建筑的基本特点。基于适应性、经济性以及可行性等原则,提出基于生活需要的改造设计策略,完善了湘西侗族传统民居现代适应性改造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湖南省衡阳市的沙井湾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从其现有问题出发,提出原真性保护、功能性补充、活态性传承三点适应性保护原则,并从民居建筑风貌、院落景观空间和周边景观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沙井湾传统民居的保护性改造设计研究,进行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  相似文献   

6.
豫西地处中原西部山区,民居受到地域性因素和民族传统文化影响,形成了适合当地环境和居民审美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建筑文化符号。通过对豫西地区民居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出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功能和寓意及装饰特色,结合现代居民的生活方式,探索豫西地区民居建筑文化符号的提取、创新与应用,实现豫西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村危房改造和传统民居建筑艺术保护是一对耦合命题,改造过程中要注重对传统民居的保护,要注重体现地域特点,突出乡村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传承建筑风貌。通过总结农村危房改造中传统民居保护的主要措施,分析农村危房改造中传统民居保护的经验与成就,以期为提升传统民居保护水平,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8.
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其传统民居特征在现代建筑中的表现方式进行探讨。梳理苏州地域文化与传统民居现况,结合色彩和三雕艺术分析苏州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形式,并结合苏州地区的代表性案例,分别从继承转换、提炼重构、改造创新以及传统文化的隐喻转化四个方面展开探索。  相似文献   

9.
新疆伊犁地区民居具有非常独特的建筑特色,是我国人文文化以及建筑文化方面非常重要的文化财富。文章对伊宁市六星街区民居建筑的院落布局、平面布局、结构特征、装饰与色彩等做出分析,以此达到了解伊犁民居的建筑特色的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10.
山西晋南清代民居建筑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民居虽然规模不大,但分布较广。目前对晋南清代民居的研究还不够全面、详细,有一部分民居无人保护甚至面临拆迁的困境。因此,研究晋南清代民居建筑,对于研究晋南地区的古建筑文化、风格特色及该地区的清代历史、生活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陈炉古镇作为耀州窑制瓷旧址,延续了千年制瓷文化,保留了众多百年制瓷窑洞以及窑洞民居。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量窑洞逐渐废弃、破坏,为保护发展陈炉文化,窑洞修复、改造工作势在必行。文章对陈炉古镇现状发展问题进行浅析,结合地域历史文化、陶瓷文化及其民俗,提出对窑洞修缮、改造的对策,推进历史名镇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3.
云南藏族风土民居建筑是其民族文化实体化的表现,其所体现出的形式美、"因地制宜"的结构美、"和谐"的空间美中,蕴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及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彰显着云南的地域文化和历史风貌,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与一定的传承价值。文章基于云南藏族的地域特色与文化传统,从云南藏族风土民居的特点入手,探索其在形式上、结构上、功能空间上的建筑美学内涵,掌握其建筑特点与民族元素,从而为传统云南藏族风土民居的更新以及在设计中多元素的融合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传统民居建筑这一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必须跨越单纯的显性的建筑本体现象进行文化、历史、政治、宗教、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深层次探索。从地域文化视角探讨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挖掘出蕴藏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富有历史特色和地域特征的建筑文化价值,为苏北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建议,对苏北地区民族性、地域性新建筑创作具有指导意义,更有利于打造苏北地域旅游和文化品牌,促进苏北地域文化圈的建立。另外,通过对苏北传统民居建筑保护和利用的研究,也能为其他地区民居建筑保护研究开拓思路,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袁家村"陕拾叁碧山堂店"为研究对象,探索关中民居蜕变成特色民居的生命再生。整理并分析关中特色民居与传统文化缩影下民居之间的关系,挖掘传统民居改造和再造后的魅力。秉承"向史而新,折射未来"的态度,传承地域历史脉络,融合现代建筑技术,发展关中民居的内在魅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漓江流域传统民居为例,从艺术创作视角挖掘传统民居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分析艺术创作对传统民居文化传承的促进作用,使漓江流域传统民居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了解,推动传统民居的保护以及民居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7.
豫南地区处于我国秦岭-淮河分界线,其民居建筑即有江南建筑之气韵,又得北方建筑之魂魄,体现了南北文化的交融性。笔者以信阳新县丁李湾村明清民居为例分析村落的风水文化、院落及建筑特征、装饰特色等,并将丁李湾民居建筑类型归结为类徽派民居建筑。  相似文献   

18.
宋倩 《美与时代》2023,(12):38-41
改造老旧小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民生焦点问题,尤其在当下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针对老旧小区加强改造工作愈发迫切。了解老旧小区存在的问题,基于解决问题的角度,加强对老旧小区的改造设计工作,同时考虑深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从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角度加强对老旧小区的社会设计改造工作,是现阶段“文化栖居”理念下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目标。以广州老旧小区为研究对象,针对其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继而以“文化栖居”理念为前提,阐述加强广州老旧小区社会设计改造的对策,以期为实际工作形成有效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广西的漓江流域存在着一些传统的民居,这些民居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价值。文章针对漓江流域的传统民居建筑及其衍生发展进行了讨论,并对传统民居的艺术特色进行了表达阐述,分析和研究了传统民居文化资源的艺术表现价值。  相似文献   

20.
民族村寨在产业结构、民居式样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的特点,民族村寨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是发展特色经济的宝贵资源,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为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2009年12月,国家民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