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建筑在艺术史中占据着极其关键的位置,尤其是哥特式教堂,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时代价值,彩色玻璃窗是哥特式教堂的重要组成元素,牵引着光照艺术与宗教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力图通过对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彩色玻璃窗的研究,探析光照艺术在宗教背景下的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结构和内外部处理方面介绍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及成因,横向举例论证了中世纪欧洲各国的建筑风格,纵向分析中世纪后至今欧洲建筑中蕴含的哥特式特点,论证了哥特式建筑对欧洲建筑在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哥特式教堂诞生于中世纪,它糅合了中世纪的政治、宗教、哲学和文化,是中世纪最重要的历史见证者。高耸、尖直、繁复、梦幻般的色彩是哥特式教堂的标志性特征。其以理性的结构搭配浪漫的装饰,谱出了独属于中世纪浪漫的交响曲,回荡在世人的耳畔。文章主要从哥特式教堂的拱顶结构、彩绘玻璃窗和雕刻三个方面对哥特式教堂的建筑和装饰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的艺术表现在建筑方面是各种形式的大教堂。其中,以中世纪艺术高峰与末期盛行的哥特式建筑为典型之一,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在哥特式建筑中,彩色的玻璃花窗成为一道独特风景,哥特式教堂台廊、楼廊的取消与侧廊窗面积的增加,使教堂大面积采用排窗,而彩色的玻璃花窗赋予了教堂光线与色彩,使教堂内部充满了神圣和光幻。智慧的工匠以彩色玻璃镶嵌出一幅幅画作,新的艺术形式绽放在哥特式教堂中,为教堂的内部空间营造了浓重宗教氛围和艺术气息,也为中世纪宗教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哥特式建筑,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持续至16世纪,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其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且带尖;其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等特点。在设计中应用这些特征能够凸显建筑物的飞天感。哥特式建筑在外观上能够体现出其神秘、崇高,并在艺术领域对其他艺术也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促进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在很多建筑上都有表现,如果我们哥特式建筑看作是上帝的话,它就像上帝一样居住在我们的内心,光芒永放。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封建的中世纪,作为一种融入了浓厚基督教神秘主义的新颖艺术形式,"哥特式"成为横扫欧洲、风靡一时的最高贵典雅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粗犷、奔放、灵巧的风格体现在建筑、玻璃彩窗、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上,其中,哥特式建筑以其肃穆、空灵、幽邃、垂直向上的外表等特征,成为了基督教精神最具代表性的载体,它表达了基督精神里对上帝的敬仰和对人性的追求.哥特式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成为一个时代艺术风格和艺术水平的永久标志.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的教堂里,置于墙面上的彩绘玻璃窗,是哥特式建筑的点睛之笔。用铝条镶嵌的彩绘玻璃透过阳光,构成神秘的图像和游离的光线,形成极具超现实幻想的宗教艺术。中世纪的人们钟爱对称的布局,他们认为对称可以传递宗教的神秘气息。文章主要从对称与均衡两方面对哥特式彩绘玻璃图案的形式美法则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建筑作为“凝固的音乐”一直以来都具有美学上的功效,而哥特式建筑作为一种古典建筑的典范已经成为人们无法绕过的一道风景,持续了几百年的哥特式建筑不限于一国,也不限于一种建筑物。哥特式建筑被赋予了一切以神秘象征的意义,使一切建筑形体本身都充满了相应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9.
中世纪的艺术天才,不表现于我们目前所讨论的文学,而表现于建筑及其与建筑有关的艺术。当时的哥特式教堂,如果不能使一个近代人觉得自己的渺小,至少也可以打击他的傲慢,使他不敢对他的中世纪祖先采取鄙视的态度。——约翰·麦茜  相似文献   

10.
天主教堂建筑风格焦艳美在欧洲,中世纪文化的特征是宗教。教堂是宗教活动的场所。历史上各种教堂的建筑布局最初是罗马式的长方正会堂,而后变为哥特式大教堂。罗马式建筑是10-20世纪教会流行的建筑风格,有的译为罗曼建筑。这种建筑的平面设计以巴席利加式为原则,...  相似文献   

11.
陈建 《中国宗教》2014,(7):54-55
从彩色玻璃中投入的光线变成血红的颜色,变成紫英石与黄玉的华彩,成为一团珠光宝气的神秘火焰,奇异的照明,好像开向天国的窗户。——〔法〕丹纳《艺术哲学》哥特式(Gothic)本来是文艺复兴时期用来贬低中世纪艺术的一个说法。时至今日,当人们重新考察世界建筑史的时候,却不得不承认这种建筑形式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页伟大篇章。高耸的尖塔、尖形的拱门,还有玻璃花窗,是哥特式建筑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哥特式建筑在当时的背景下作为通往天堂的大门,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与美轮美奂的外部装饰、只耸入天的向上气势,一直被人们所赞美与称颂。而一个地区一个国家若出现了新的建筑产品,那么这座建筑一定是代表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风土人情与生活习惯等等。以哥特式建筑为研究背景,对雕刻艺术在其建筑中的应用为主要探求点,着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从中了解了哥特式建筑的历史文脉。并且将哥特式建筑的雕刻艺术与中国传统式宗教建筑的木雕装饰进行了对比,从中探求了不同国家的宗教建筑截然不同的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13.
初见巴黎圣母院、兰斯教堂、亚眠教堂等哥特式大教堂时,惊讶得目瞪口呆。对中世纪的人们,能建造如此高大宏伟、精致美观的教堂感叹不已。但是后来看得多了,也就不足为奇了。因为这类教堂的风格大同小  相似文献   

14.
哥特式建筑是欧洲一种很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它对后来的现代城市建设也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从哥特式建筑的特点介绍出发,进而对哥特式建筑做出客观的评价,最后谈哥特式建筑对现代城市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建筑空间是量化的和抽象的,其意义常常被人们所忽视,西方传统建筑的空间和场所则具有象征的意义。西方自古希腊开始,人们对空间的理解不断完善,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哥特式教堂将建筑空间和场所的象征意义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教堂的内部还是外部,空间处处充满了意蕴,这些意义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并为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尺度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耀春 《学海》2014,(2):177-183
中世纪盛期,法国是欧洲文化革新的中心,骑士文学、经院哲学和哥特式建筑皆起源于法国并由此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欧洲各地对外来法国文化的态度各不相同,其中,意大利对法国文化的接受尤其有趣和意义重大。这一时期,意大利对法国俗语文学、古典研究和哥特式建筑风格的接受,并不表明意大利人对法国文化的全盘照抄,而是创造性地把外来文化因素和本土文化传统相结合,即以"文化杂交"的方式实现了文化再创造。  相似文献   

17.
哥特式建筑与文艺复兴式建筑一直是欧洲建筑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科隆大教堂和圣母百花大教堂为例,通过对两者设计风格与时代背景进行解读,从而分析其建筑风格与形式中所表现精神涵蕴的不同。意在解读所处时代宗教建筑中人们的审美意识与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8.
哥特式建筑及其宗教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特式”(Gothic)一词最初源于哥特人,中世纪初期的人们用以形容一切野蛮、陈旧和丑恶的东西。然而到12世纪以后,哥特式艺术作为一种熔铸了浓厚的基督教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19.
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建筑,以其冲向凌霄的高、峭及神秘梦幻的室内光线处理在艺术史、建筑史中声名显赫。哥特式教堂对光的神性、完整性的追求,为教堂的玫瑰花窗设计开启了一段迷幻而璀璨的历史。教堂西立面花窗被认为是献给了圣母玛利亚的,伴随着人们宗教的信仰微妙变化,玫瑰窗慢慢成熟起来。到了13世纪,玫瑰窗发展到了其高峰时期,此时的玫瑰窗集和谐性、统一性、雄浑性、象征性于一体。  相似文献   

20.
晋南李家大院是晋商民居的典型,整体为竖井式的四合院,借鉴徽派建筑及西方哥特式的元素风格,有着中西文化融合的艺术特色。大院建筑装饰讲究,雕工细腻、华丽,有着深远的寓意,集中体现了清末民初北方民居建筑的艺术特色,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通过分析李家大院建筑装饰艺术,挖掘晋南的建筑装饰特色和人文意蕴,使其在现代生活中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和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