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环境艺术设计,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协调发展为任务,为不同国家、民族、地域、文化背景的人提供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都能使人满意和舒适的环境空间的行为活动。随着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品味的提升,将环境艺术设计与美学理念完美融合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此为基点,探讨美学理念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设计美与自然美的统一,解决美学理念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如何应用和发展的问题。现代环境设计的美学理念在今天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从审美的角度来看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理念,是本文关注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刘萍 《美与时代》2014,(2):38-38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的愿望也在不断的高涨,人们更加追求美、渴望美、羡慕美,在社会主义文明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更加背体现在对于服装设计的要求上,完美的服装设计和美学的有机结合,共同塑造了人们心目中的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也是服装设计和美学融合的过程。本文将从服装起源发展史中的服饰美出发,对于服饰美的美学特征和审美要求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最后通过两个服装设计的具体实际对于两个特殊群体所体现的服饰美进行了叙述,旨在对新形势下的服装设计和美学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美学与其他学科、与设计的结合日益紧密,产品设计对于美的追求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并且美学理念在产品设计中的表现也愈发明显。美学对产品设计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使产品设计更适应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伦理美学和历史必然 李翔德在《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伦理美学与历史必然》一文,认为美的形态可分为(1)美而不善,或者叫做形美而“内丑”形态;(2)善而不美,或者叫做形丑而内美的形态;(3)既善且美的形态。第三种既善且美、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相统一的美,就是伦理美。伦理美的要素归纳为有益性、愉悦性和形象性。因之伦理美的定义是:以使人愉悦的形式或形象表现出来的有益于人类社会的美的心灵、愿望、行动或行为。一方面它体现着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社会关系,因此它应是一种关系美;另一方面它表现了人们的优良品德、人格和节操,因此是一种人格美。 中国古代的“物性比德”使德善美化、形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工作模式下,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同时也长时间处于精神紧绷状态,人们审视内心、体悟本性的时间被压缩。而禅意空间正是在人们追求内心平衡和精神自由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探索将外在环境与内在领悟相匹配,设计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生态环境。禅意空间的营造以禅宗思想为理论研究基础,将设计元素、禅意符号融入自我认知的美学意识融合,创造出冲击视觉感官、启迪心灵的禅意空间,体现着禅意空间设计内在的美学意义。文章着重探讨如何利用景观元素进行禅意空间营造,致力于在禅意空间中亲近自然、贴近人文,领悟禅宗美学的魅力及施法自然的空灵境界并从中寻找本我、真性。  相似文献   

6.
贾丽莉 《美与时代》2003,(12):87-88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现象,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发展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现象的探讨和认识也发展起来,美育作为我国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已经显得日益重要起来。美育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自从有人类社会以来,人们就爱好美、追求美,并且随着社会生产和历史的发展,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美与人们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它使人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高尚,使人有美好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使人朝气蓬勃,精力旺盛积极从事劳动、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美学的本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有着五六千年的文明史 ,有着极为丰富的美学思想。而且中国古代的美学在世界美学之林独树风采 ,对亚洲、欧洲的美学有着重大的影响 ,这是众所公认的。但是中国在 2 0世纪前并没有形成一门可以称之为美学的学科。现代形态的美学是从西方传入的。美学是以研究人类的审美活动为任务的 ,审美活动中美是关键词 ,美的创造与美的欣赏是美学研究的中心。因此 ,美的本质、美的本源、美的特征是美学本体论所要研究的三大问题 ,而美的本质是美学本体论的中心问题 ,所谓美的本质即美为何。美的本质与美的本源是不同的 ,美的本源是说美何来。美为何与…  相似文献   

8.
岳介先 《美与时代》2003,36(10):4-6
虽然黑格尔没有关于美育的专著,但在《美学》中通过对艺术美的系统探讨,显示出对艺术审美教育作用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他认为,艺术在本质上是心灵性的,艺术应通过美的感性形象去显现理性的真理,从而使人受到吸引和感化,达到改善人类的最高目的。艺术和整个时代与整个民族的一般世界观和宗教旨趣联系在一起。艺术是人们在精神上一个实现了的美的世界。人在美的创造和感受中自由地观照自身,进行人的自我创造,自我审美化。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同志把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国人民的审美理想;把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作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审美理想;认为劳动是美的,劳动模范是美的,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是美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美的,必须发扬;他号召全国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我们的国家美化,社会美化,公民的心灵美化;要求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他向全国人民发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号召;他向世界各国提出共建生态美好的地球家园.他要求文艺工作者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求文艺工作者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要求文艺工作者通过作品传递真善美,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追求,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近平同志关于美学问题的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对我国的美学理论研究和审美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显示,其本义似应为“好”,现代汉语中主要衍生出“美丽”“美好”“优美”等词汇。从价值论来看,“美”是一种审美上的价值,往往与真和善成为人类的最高精神价值追求。从美学来看,“美”是指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美学的核心问题。美的本质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开放性的问题,从本体论上看,美是事物的一种社会属性或者价值;从认识论上看,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从发生学上看,美是社会实践的自由的产物;从现象学上看,美是显现为形象的价值。中西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本质大约有四种途径:一是从事物的自然性质上探讨美;二是从客观精神世界寻找美;三是从主观精神世界寻找美;四是从社会生活寻找美。现代还出现了一种完全否定美的本质问题的反本质主义的倾向。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一种“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思想,其表现为“和合之美”“美善相乐”“天人合一”的中华美学精神,它与西方“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思想相反相成。不同的美学思想体系有不同的美的范畴。一般来说,美的范畴有:美与丑、优美与崇高、幽默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美的形态,一般可以分为: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美的创造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物化过程,它把人类所取得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成就凝结在人造的环境中,成为文明的外化。城市环境美的创造是技术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有机统一,而技术美在人与环境的审美关系中,更直接地关系到美的本质。 技术美学研究物质生产和文化生活中的美,它把美学的研究从以艺术为中心,转向了现实生活,探求“人——环境”之间更为普遍的审美关系。它不仅从艺术与其反映的社会生活关系中寻求美的规律,而且从一个更广阔的领域即物质产品的  相似文献   

12.
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的美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态语言美是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文化教养通过人身体动作表现出的一种美,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这种美,不仅可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并能激发学生对塑造优美体态语言的执著追求和力量。  相似文献   

13.
产品形态是物质美的载体,是由物质功能需求、精神需求和技术等多因素决定的。中国古代器物作为中华文明的呈现和古人技术与艺术创造的结晶,不但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的设计美学包含了形态美、功能美、技术美等多个维度,反映了当时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人文思想。中国古代器物造型设计所反映和沉淀的悠久传统文化,以及古代优秀创意中蕴含的设计美学思想值得我们在当下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传统美学关于自然美的讨论使我们陷入了美的主客观之争,美的主客观之争是西方传统哲学本体论、认识论造成的结果,而西方传统哲学现已遭到现当代哲学的颠覆。如今美学要求我们回到审美世界,关注审美经验本身,在审美体验中探寻美的真谛。传统美学的缺陷正是因为它以传统哲学的视角在审美世界之外对美作出解释,陷入主客观对立的囹圄。所以,美学迫切需要用新的美学观去廓清传统美学与新美学的界限,显现传统美学的缺陷,使人们尽快走出传统主、客观美学的囹圄,从而直面审美本身。  相似文献   

15.
美学史上关于美的研究有美的多样性与美的抽象性的不同侧重。美的多样性,是侧重"美的事物"的视角,从审美客体与审美主体两方面进行开放式的美学探讨;而美的抽象性,则是偏重"事物的美"的角度,从美本身的层面进行形而上的哲理研究。爱情是美,爱情拥有美和美学全部的内涵,对爱情进行美学的探索与研究,对理解和探讨美学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拼贴艺术具有多元性、灵活性、物质性、社会性等特点,其应用于居住环境中为空间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表现形式、空间特点、创作手法和设计理念。拼贴设计通过将各个元素并置融合,对环境界面形式的不断创新,带来了造型的艺术性表现,满足人们对审美与功能的追求。此外,拼贴艺术作为多元的思维方式,给居住环境的发展提供了更为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校园景观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其独特之处就在于校园是育人场所,育人的意向性要求景观本身包容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因此,校园景观不但积淀着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美的校园环境不仅能使学生得到美的愉悦,而且还可从设计优美的景观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校园景观的生态质量和美学品位不但是校园文化价值的传达,也是校园师生共同的美学追求。以美的视角去看校园景观建设的合理或不合理之处,为建设好大学校园提供一个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8.
环境意识的觉醒,要求人们在室内环境的设计中,加大融合自然环境因素,创造室内的自然感情空间,消除室内环境与大自然的隔阂,不仅有益人的健康,而且能使人受到美的陶冶。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对于物质生活和空间环境都有了新的追求,而"轻装修,重装饰"也已经变成我们普遍追求的空间要求。软装设计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们如精灵在家具间发挥着神奇的力量。任何经典设计的美,都不能离开特定的自然属性,也不能离开人和人的生活。中国有句古话说:"宜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因地因人制宜,二是宜简不宜繁,三是宜自然不宜雕琢",轻松愉快且富有自然气息的空间环境可以使我们因工作学习而长期绷紧的神经得以放松,拒绝华丽繁复的装饰与摆设,真正让设计走入生活,贴近自然,任何设计不能脱离大自然本身,同时也依赖于人和人类社会。自然与生命的主题被陈设艺术设计界反复诠释着,为陈设艺术注入了趣味十足、美仑美奂的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20.
陈胜强 《美与时代》2007,(3):127-128
体育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既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体育运动的目的,除强身健体外,更以运动美的形式给人们展示绚丽多姿的美的艺术世界,给人以美的陶醉,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