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代表着农耕文明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同时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与自然景观资源,是我国乡村文明的"活化石"和"博物馆"。豫南地区是河南省的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体地貌多为丘陵浅山,兼具南北方风貌特征,文化多元,遗存了许多风貌古朴、地域特色突出的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村落的重要聚集地。文章以豫南光山县龚冲村为例,通过实际调查及文献资料查阅,从环境特色、文化特色、街巷特色、建筑特色四个方面进行景观风貌特色解析,为传统村落地域特色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岳慧 《美与时代》2023,(3):79-81
云南省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保存完整、文化多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水环境不仅影响着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是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究水环境与传统村落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以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如今随着可持续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政策的不断深入,更好地进行传统村落规划保护已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河南省内也存有大量带有当地文化特色且与山势地貌结合的十分珍贵的传统村落。文章通过对古村落保护的案例进行大量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河南省传统村落的实际特点,从环境规划、绿色有机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寻求出有力的保护途径和转型方式。为杜绝一些由于认识不足而造成的看似保护实则破坏的传统村落环境改造,提供借鉴希望对今后河南省传统村落具体保护工作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当前传统村落韧性缺失问题,将韧性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中,从传统村落韧性保护系统要素入手分析老县城村扰动因子与系统要素的关系,进而基于韧性理论提出保护三层次,对提升传统村落韧性的策略进行建构,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所面临的文化冲击、新老交替、空心化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悠久的历史以及独具特色的风土民情,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遗产保护区,在广西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传,就是传统村落景观。这里的村落数量众多,拥有非常高的社会价值以及经济、艺术价值,广西传统村落景观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极具研究价值。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广西传统村落景观的保护问题更加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对于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日已经不能只重视文化产业与建筑保护两个方面。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提出以来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我们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理应重视可持续环节。文章针对豫中地区缺水村落的生态发展现状,以"海绵村落"这一新的发展理念为构架,结合豫中地区石洞沟村的真实地貌风土发展现状,将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此次设计之中,为后续村落的设计提供有力的科学启发。  相似文献   

7.
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面临减少和消亡的严峻现状。文章以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为出发点,通过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价值的深入分析,为传统村落的自然景观、物质文化景观及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并从景观格局、生态环境及产业优化方面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是伴随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逐渐形成发展的,这种传承和创新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当下,传统村落却日渐凋零衰落,空心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基于地域文化,从文化基因角度出发,解析豫北传统村落核心文化基因,深入挖掘村落文化中的"根"。以林州西乡坪村为例,从村落自然肌理、风水理念文化、石文化、建筑文化、风土人情等几个具有明显地域村落特征的文化因子出发,对其内涵进行深度解析,为未来村落的整体保护、品质提升以及村落文化的发展传承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古村落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精髓,也是中国农村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活化石"和"博物馆",还是一个地方民族文化和地域个性的代表。文章以云南沧源翁丁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村落主要景观元素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分析问题,从而为村落的建设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镇化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在发展中保护传统村落的乡土景观成为当今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吉林省乡土景观保护现状的考察,选取其中典型的村落锦江木屋村,对其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开发状况三大方面的研究,阐明吉林省传统村落乡土景观保护的其他困境和原因,为改善吉林省传统村落乡土景观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古村落作为历史文化不可缺少一部分,记录了一个聚落的发展足迹,是传统文化的媒介,而古村乡土元素是当地住户行为习惯的反映,可以说风土人情和民俗特色就是乡土元素的体现。对古村景观规划的设计研究应当充分地考虑乡土元素,须根据当地实际的环境情况,探索具有文化价值的古村景观,从而使得中国传统的古村文化得以传承发展。文章探析了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古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的手法,逐步完善碗窑古村景观形态的设计实践研究,希望能为今后的传统村落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掌握国际村落景观领域的研究脉络、近年趋势与热点,文章对村落景观(Village landscape)进行了文献检索和计量学分析,为国内传统村落景观研究提供了支撑。基于国际公认的多学科核心合集文献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利用计量分析工具Citespace对村落景观领域的检索文献进行聚类分析。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共检索出4688条与村落景观领域相关的研究文献。结果显示,近20年来村落景观领域的研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中国地区的研究学者,近些年在该领域的整体研究实力比世界其他国家都要强。通过分析核心文献中排名前5的高频共词和核心引文,掌握了当前村落景观领域的主要研究趋势和热点,得出了我国亟需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在村落景观研究领域的科研力量,把握当前国际研究趋势,加强景观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创新,特别是与环境生态学、农业学等相关领域的跨学科交叉研究,通过创造可持续的农村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拓展村落景观研究领域的深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既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其是指在村落建设中,既要有符合村落发展现状的现代化村落规划模式,又要有展现村落地域特色的风貌环境。这一原则不仅可用于对村落发展现状的评估,也对村落改造有着重要的规范意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观改造为例,从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解析传统村落景观改造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从科学性和艺术性中包含的人性化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地域性设计等方面讨论具体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及重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对传统村落空间进行更新和改进之外,更重要的是基于传统村落实现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在促进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在研究过程中,以广东东莞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例,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是人类为适应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进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人类聚居地的一种最基本的形态。世界范围内广阔的村落空间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景观类型,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元阳阿者科传统村落为例,从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和景观构成要素入手,浅析传统村落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大量的建筑古迹、民俗文化,展示了中华文明千年的历史文化。时代的发展,改革开放等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传统村落的衰败。国家对此高度重视,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谈话,提出了村民参与、共同发展的指示,致力于将传统村落再生,让传统文化延续。如何在现代社会的今天,保护和传承的同时不破坏传统村落的肌理和建筑文化,保留并发扬其历史、文化、建筑等特色成为不可避免的难题。文章以南京杨柳村为例,从景观空间形态方面对杨柳村进行再生设计。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陕西关中传统村落空间进行了研究,尤其是以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较系统的调研。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具有传统的古村落建筑环境、独特环境的风貌以及老街传统的空间布局形式,文章通过介绍富平县老庙镇笃祜村的村落选址与景观环境、街巷格局与风貌特色、民居院落与建筑特色和村落价值等,分析其保护现状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实施乡村振兴、坚定文化自信,是新时期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常德作为一个新三线城市,乡村旅游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凭借地域文化特征进行文旅资源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乡土文化逐渐衰落。将文化创意引入村落,用精神引领物质文化建设,发掘与开发常德地区的民风、民俗、建筑形制等传统文化资源,用"文创+艺术激活","文创+影视演艺","文创+特色节庆"以及"文创+山水民宿",活化传统村落品牌,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旅产品,既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形式,又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生活器具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农耕文化、审美心理和风俗习惯等诸多内容的集合体。考察哈尼族传统生活器具,探讨传统器具中所蕴含的节日习俗、生命礼仪习俗、婚恋习俗,揭示哈尼族民众的审美品格和民族特征,以期提升民族成员的文化认同感,为哈尼族传统生活器具的当代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乡村振兴发展大背景下,对豫北传统村落现存的历史文化脉络及景观风貌特色进行梳理和解读,提出一些设计的原则,提供一定的解决思路,并对景观风貌进行一定的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