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望 《美与时代》2013,(12):107-107
博物馆作为人类文明史的载体,其陈列艺术体现着物-人-空间的交融互生。首先,要营造和谐融洽的展览环境和氛围,这便是物与空间的结合;其次,要引导观众浏览展品信息,这便是物与人的交流;再次,要设计合理的参观路线,这便是人与空间的联通。  相似文献   

2.
梵蒂冈博物馆缘起于天主教把艺术作为人类灵魂最崇高的天赋之一加以鼓励的理念,形成于天主教界与艺术家的宗教理想与艺术追求的积极交织,而其藏品内涵则体现了宗教信仰之中对人性之崇高与尊贵的回归。本文追溯其缘起,考察其形成过程,阐释其藏品内涵。笔者认为,梵蒂冈博物馆的产生与发展是基督教人文精神的一种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3.
汉魏六朝神仙道教小说艺术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我国文言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的志怪和轶事小说,并由此奠定了我国文言小说的基础。所谓神仙道教小说,是指以宣扬神仙道术为题材的志怪小说,这类小说以描摹神山异境为能事,张扬神仙可学、道术可求思想,特多奇  相似文献   

4.
王磊 《美与时代》2021,(2):96-97
伴随着国民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文化艺术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社会公众越来越追求文化艺术的熏陶,艺术博物馆在此背景下蓬勃发展,发挥着丰富公众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导视系统在艺术博物馆空间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在其中已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或者图形,而是梳理繁复冗杂空间环境的纽带,使得公众与艺术品、空间环境都能得到很好的沟通与交流。导视系统其本身就具有独立性和艺术性,可以说是艺术博物馆空间中的一件作品。文章阐述了艺术博物馆兴起的背景,以及导视系统在艺术博物馆空间中所扮演着的重要角色,然后着重分析在艺术博物馆空间中导视系统对其产生的重要作用,对艺术博物馆导视系统的价值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乐柠 《美与时代》2021,(3):130-130
设计说明:坐的艺术的产生现在显然不是因为缺少让人坐在那儿的东西才设计了一个可以使人长时间保持坐的姿势的支撑物。那是为什么呢?思考、因为思考所有事物仍然归于动态发展,因为人有需求,但从不满足,未曾让所有有需求的人满意,就会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6.
石清漪 《美与时代》2014,(12):72-73
博物馆的藏品都是人类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利用这些藏品资源开展大学生艺术教育也是博物馆的作用一部分,通过分析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对博物馆资源利用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对大学生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感在艺术审美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它能沟通人的各种感官,突破思维定势,实现艺术的互通有无。艺术通感不但能融会贯通各种艺术审美,还能沟通艺术家和鉴赏者审美经验和共同情感。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视、听、嗅、触、味觉的相通与挪借,实现身心的无界交流,体味天人合一的精神内涵,进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
现代艺术运动使得西方文艺复兴以来所确立的艺术传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绘画、雕塑、建筑等均显示出与传统告别的态度和立场。当这些艺术门类在现代艺术运动中走向全新的发展时,景观设计也从中吸收借鉴,从而形成了新的设计观念和形式语言。借鉴西方景观设计成果,创作体现时代精神的景观作品,是当今中国景观设计的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了解西方景观形式的艺术渊源,也启发我们应该更多地从本土的艺术中吸收创作灵感,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创造出体  相似文献   

9.
"传神写照"作为六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艺理论,是一个与"观看"有关的命题.绘画艺术是要通过视觉来感知的,通过"传神写照"这一理论来探析六朝绘画的观看方式,是探析"传神写照"审美意蕴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以"自然"为师的审美心胸,决定了道教能够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在选择修炼环境、编订道教神仙地理集的过程中,在修建和布局道教宫观建筑的实践中,这一思想因素均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由此出发,讨论了道教在自然环境审美和建筑环境审美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特点、根源及其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运用园林设计规则,将各式各样的景观要素按照科学性、观赏性选择排列,搭配组合。色彩艺术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不同于其他设计元素,它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艺术表达性。将色彩色相、饱和度、明度原理应用到城市景观设计,能营造动人的意境氛围,形成卓尔不群、独具风格的园林风景。在此选择郑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郑州市园林景观在季节变换中存在的色相单一、层次性弱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从而概括出色彩艺术对比、统一的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2.
桑吉扎西 《法音》2013,(1):66-67
本刊讯2012年12月28日下午,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宗教艺术文化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是对去年《智慧华严——北京首都博物馆佛教文物珍藏展》的回访展出。国家宗教事务局蒋坚永副局长,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副局长曲萌,北京文物局副局长郝东晨,台湾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台湾灵鹫山开山主持心道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印顺法  相似文献   

13.
艺术是一种极为重要且普遍的文化形式,它是人情感的外在流露,是将无形的事物情感物化的过程。美是能愉悦身心的形象,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产物,是人对事物情感体验的客观评价。艺术与美是同一的,这种同一性体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相互连结、相互渗透的倾向。它们同时存在,既相互独立,又有着共同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4.
在近现代的文化中,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关于美术与艺术的词汇在使用上一直是含混的,特别是在汉语中美术是个外来词汇,一开始就与艺术含混使用。然而考察美术与艺术的渊源、分析美术与艺术的文字结构可以发现,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美术看成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或视觉艺术,事实上,美术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美术是人在社会活动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审美活动;而艺术则是把这种审美活动具体化、专业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时代瞬息万变,审美观念日新月异。只有站在前沿的观察,才能感受时代新潮;只有动脑思考,才能借古鉴今,领悟和把握变化的来龙去脉。"观察与思考"将助您聚焦于前沿问题,设计自己的人生方位。  相似文献   

16.
与20世纪艺术界和艺术理论界对美和审美经验的拒斥不同,在当前的社会生活和思想研究中重新兴起了对美学的兴趣,人们再次关注起美的观念和对象的审美属性等问题。当其他领域正迅速地向美学复归时,哲学美学确实会发生分化。首先,在以分析为基础的趋向和以历史为基础的趋向之间有一种方法上的分化。其次,更为根本的是在作为经验研究的美学和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不断扩大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张总 《法音》2013,(1):40-42,73,76
2012年11月2日,由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宗教艺术研究所和云南省佛教协会主办,云南省博物馆协办的"中国首届当代佛教造像艺术暨佛教雕塑艺术展"在云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是建国以来首次举办的当代中国佛教艺术展览,展期虽然只有7天,但却是盛况  相似文献   

18.
田宇 《美与时代》2023,(6):111-113
碑刻书法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不仅展现了文字的美感和艺术价值,而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通过对碑刻书法的历史分析与解读,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它在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和文化背景,进而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与分析,深入探讨碑刻书法的艺术审美特点和文化意义,并对其进行解读,以期为理解和欣赏碑刻书法作品提供新的视角。此外,也将展望碑刻书法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为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一定助力。  相似文献   

19.
老河口木版年画为湖北襄阳老河口市的传统民间艺术品类之一,于2001年5月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丰富的人文内涵。剖析老河口木版年画的美学特征和审美价值,分析其中蕴含的美学思想,以便人们对老河口木版年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更加深刻的认知。  相似文献   

20.
<正>艺术创造在审美心境中发生,艺术形象在审美心境中孕构,主体在心境的吐纳之间创造出新的审美意象,凝定着深厚的审美意识,创造着无穷的艺术意境,启示着高远的人生境界。一、审美心境外界事物以其光、色、形、味、韵等感官形象吸引着主体,引起主体对它的注意,使主体进一步去观察、注视对象,在认知意识、生活意识等经验意识的支持下辨认对象。此时主体深蕴的审美欲求被唤醒,符合主体审美趣味的对象深深吸引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