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登封杨家门禅心居的公共空间的分析,用公共艺术的不同形式介入乡村空间,为艺术乡村实践提供新的可能性。进行此次公共艺术活动,不仅考虑到禅心居的环境现状,更重要的是关注禅心居的特定人文环境来进行设计,以期提升禅心居公共空间的实用性、美观性及独特的在地性。  相似文献   

2.
公共艺术在川西地区旅游景区的游憩景观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功能,其在指示的提供、环境的美化以及经济利益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景观的公共艺术逐渐成为景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虽然我国当前的公共艺术在制度、意识以及宣传等方面有较大的问题,但是我国社会依旧在不断进步,景观公共艺术也逐渐面对新时代的冲击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旧村落亟待改造,以促进乡村与城市繁荣共生。公共艺术是一种文化形态,包含多种艺术形式。文章通过国内外两个案例,阐述了公共艺术在乡村改造中具有美化环境、文化导向、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大众生活的作用,探索了公共艺术在乡村改造中的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旅游形象中的视觉形象设计,是城市旅游环境空间的重要景观建设项目。从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取向来分析公共艺术在旅游环境空间的价值导向,提出了公共艺术的四种价值导向,为公共艺术在城市旅游环境空间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人类最古老艺术形式之一的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不断演变发展成为多样的表现形式。从古老的阿尔塔米拉、拉斯科洞窟壁画艺术到永乐宫、法海寺壁画,再到近现代首都机场、北京地铁壁画,壁画艺术承载历史,穿越古今,以其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现形式及新奇的工艺材质融入人们的生活。壁画艺术美化了公共环境,在公共艺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期,"乡村艺术化"逐步走进我们的视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生态保护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云南腾冲荷花湾乡村旅游景区的设计分析,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景区设计应遵循生态伦理原则,保持乡村自然人文环境的原真性,强化乡村旅游景区的绿色营建。生态保护和旅游经济获益两者协调共生发展才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公共艺术主要是指存在于公共空间,具有公众参与性的一切艺术形式。浙江莫干山镇顺应国家振兴乡村经济政策的要求,改变目前乡村经济发展和产业急需转型的窘态,在保护好本土生态文化资源的前提下,推动当地业态发展,成为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标杆。日本新县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艺术家主要从当地保存较完整、覆盖面积最大的自然风景"里山"和梯田景观寻找创意灵感,进而兼顾促进当地传统产业再生,最大限度发掘地方资源,以艺术的形式唤醒地区活力。两者都是探索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发展、振兴乡村经济的举措和方法,认真研究,能为我国乡村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飞速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城市建设的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而在城市建设当中,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体现城市形象的关键内容,做好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建设对于城市形象来说尤为重要。文章将针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性展开初步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概念以及功能,然后针对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特性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最后分析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和城市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希望给我国城市形象塑造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公共空间是指居民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最早由社会学专家提出并主要应用在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领域,近来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持续开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文章从乡村公共空间概念的形成到其社会学、规划学二元概念的发展入手,综合分析近年来乡村公共空间的研究领域、研究成果与研究局限性,并提出基于具体工具与指标开发的研究大方向,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开展乡村公共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公共艺术是处于公共空间中与公众之间产生互动的艺术,它本身具有公众性和艺术性,公共艺术不仅仅是单个简单的艺术作品放置在某个特定城市公共空间中才能成为艺术作品,它应该更多地结合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来进行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同它所在周围各种空间环境联系得很紧密,这些空间环境所体现的特征对于公共艺术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文章将对公共艺术和城市公共空间进行解读,从中总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对公共艺术设计的公共空间环境特征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这些特征对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论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环境教育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上的公共艺术是随着现代城市化的进程而出现的,除了一般艺术的特征之外,它还具有公共性和参与性。现代城市公共艺术因其特点而在环境教育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要实现这一功能,则需要切实地将艺术形式与环境价值结合起来。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公共艺术的环境意识尚未得到重视,应当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大力发挥城市公共艺术在环境教育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领域"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的艺术设计氛围日趋自由,对公共空间环境和艺术的需求从观念和形式上有了全新的理解。通过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融入以造型和观念艺术定位的装置艺术形成的视觉和审美冲击,来探讨这种西方纯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这个实用设计领域产生的关系,及其给现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发展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美丽乡村旅游作为海南旅游产业相关的一部分,品牌的建设是不容或缺的。美丽乡村旅游景区是海南省积极响应并落实党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结晶。乡村旅游景区品牌建设是至关重要的,通过美丽乡村景区品牌因地制宜的特色化建设、推广与传播,美丽乡村旅游景区将成为海南旅游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海南旅游产业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与城市建筑、城市环境共同诠释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城市的特色风貌。因此,城市公共设施必须与城市文化形象相和谐,以城市文化为导向来进行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泰州市三水湾景区作为代表城市形象的核心景区,在环境设施设计中应在造型、材料、色彩等方面结合泰州市文化符号,使设施与泰州文化相融合,塑造具有泰州文化、景区特色的环境设施,促进景区的文化内涵,彰显泰州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公共空间艺术中的主题形象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历史文化载体,是大运河文化带传统人居环境的显性符号。在分析目前公共艺术形态的基础上,以淮安“西游”主题形象为例,对创生性公共艺术的概念和形态进行阐述与研究,提出创生性公共艺术具有标志化、情景化、属地化和资本化的特征,标志化与情景化是创生性公共艺术的外在形式,而属地化和资本化是其内在意义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当代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不止是城市公共空间艺术品的简单陈设,更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行为和精神需求,给人们心目中留存城市文化意象。目前,在当代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展示中,促成人与艺术、环境的互动,是其公共价值的重要体现。通过卡塞尔的案例,试分析城市公共艺术的存在之本——互动性,增强人与城市的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为城市公共艺术增加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部分乡村仍然存在环境有待改善、基础设施不完善、配套功能不完全等不足,但大多数老年人习惯住在生活了几十年的家乡,不肯随子女外出,因此有必要对乡村公共空间进行适老化改造设计,完善配套设施,为乡村留守老人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强调服务设计思维的核心原则,通过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分析乡村地区老年人口的特殊需求,进一步探讨服务设计思维下乡村公共空间适老化设计的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叶华 《美与时代》2014,(9):38-39
当对室内外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环境艺术被融入社会责任后,环境艺术在两岸乡村,不论是政府主导的送文化下乡活动,还是艺术家自觉的文化帮扶活动,对帮助村民提高文化素养,生态保护,行为规范,以及灾后重建中的精神陪伴起着积极的作用。艺术进农村社区并不是针对乡村进行硬件的改造,而是通过环境的美化和艺术素养的提高,把美的种子播入农村,使乡村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19.
李田 《美与时代》2023,(8):54-56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艺术是一种将人类生活空间完全包围起来的艺术形态。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对城市开展全面规划,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功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既是关键又是难点。当前在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人们要么注重空间的可利用性而忽视了环境的特定需求,要么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环境状态上,从而产生了空间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不管是哪一种设计,都会对城市的整体布局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设计的调整和优化。对地铁这一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展开论述,具体介绍艺术表现方式、艺术设计要点、陶瓷艺术的运用,以期进一步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的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20.
大地艺术作为西方后现代的一个艺术流派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其源头可以追溯到西方实验艺术的先驱杜尚提出的观念艺术,基于对传统艺术的场所局限与审美经验的反叛,而实质上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工业社会与现代文明。大地艺术从二战后到当下,在西方欧美国家以及日本都经历了在地发展、演变的过程。而大地艺术开始进入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乡土景观设计的视野,源于21世纪以来西方后现代思潮的涌入与影响,尤其是近年来公共意识在文化艺术中的体现以及乡村复兴的社会背景,催生了大地艺术作为乡土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备受关注。文章从大地艺术的视角切入乡土景观设计展开分析与探讨,通过对比和案例分析进一步阐释大地艺术在乡土景观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在当下学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