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宝 《世界哲学》2023,(1):35-47
社会关系再生产理论在当代西方激进左翼批判理论中一直以来是备受重视的研究热点。阿尔都塞以“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诊断了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隐秘机制,他将资产阶级统治归属于无意识的表现性结构问题,这种表现依托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质询”与“物质铭刻”机制。列斐伏尔进一步将阿尔都塞阐释的机制明确转换为历史唯物主义“空间”实践的具体再生产问题,通过“空间生产问题式”对抽象空间霸权给予总体性解蔽。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的论题都受到了拉康主义观点,即镜像主体与家庭关系的分裂式再生产的强烈影响。“镜像”“机器”与“空间”便成为拉康、阿尔都塞与列斐伏尔通过精神分析、意识形态批判与现代性空间批判揭示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三个关键隐喻。他们扩展了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分析视域,却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实践的科学话语。反思三位哲学家在该问题上的贡献与局限对深入理解马克思生产关系再生产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宣言》勾勒了资本主义大工业驱动的全球生产与社会关系时空重组过程。这既是一个以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为中心的同质化空间不断生成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了内在矛盾与冲突的、不平衡发展的时空构序不断生产和再生产的过程。哈维将之指认为一种"中心-外围"的传播论。但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运动及其再生产的总体过程来看,所谓"中心-外围"传播论的实质是一种不平衡发展的历史辩证思考,且包含了以下三个维度:作为特定生产方式历史运动前提与结果的不平衡地理发展问题,作为特定生产方式及其社会关系再生产机制的不平衡地理发展问题,以及作为超越路径与未来可能性的不平衡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郑炜 《美与时代》2024,(2):118-121
园林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体现,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和创新空间。在分析浙江南宋园林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揭示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活化的必要性,阐述针对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与方法,进一步提炼包括数据采集与整理、处理与分析、展示与互动、存储与传播四大板块的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技术路线,最后构建出以数字呈现、数字体验、数字文创、数字共生四种模式为核心的南宋园林文化遗产数字化活化路径,为浙江南宋园林文化遗产在数智时代的保护和活化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是人类为适应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进行各种生产、生活活动而形成的人类聚居地的一种最基本的形态。世界范围内广阔的村落空间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景观类型,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以元阳阿者科传统村落为例,从传统村落的景观特征和景观构成要素入手,浅析传统村落景观设计中应遵循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承载着古城千年的兴衰更迭,是地域物质资源与历史文化的聚集地。传统村落的微更新改造是动态地保护历史遗产,隶属典型的活态遗产范围。以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为研究对象,将活态传承的保护与微更新理念引入侯官村改造中,打破乡村自身空间局限,动态保护传统村落。针对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环境进行微更新的研究,通过小范围改造和修复,活化传统村落环境风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促进人、文、地、产、景的多维度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自启蒙运动以降,政治哲学的逻辑支点从超验性转移到内在性。内在性奠基于近代意识哲学,但被马克思予以唯物论地改造,形成了内在性唯物主义。内在性唯物主义不以任何形而上学的"一般实体"为对象,而是旨在揭示"存在"(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的先验结构。正是基于唯物主义的内在性,马克思不仅以物化批判揭示出意识同一性的社会基础、更新了认识论批判的传统模式,并且发现"存在"之真实、具体的面相是"非同一性"。从"存在"的"非同一性"可见,不仅劳动的内在剩余本性塑造了资本主义生产与再生产的整个结构,并且资本主义从其内部孕育着变革现存社会关系的"新社会的因素"。这种"新社会的因素"作为资本同一化统治中的剩余空间,是实现解放的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7.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的生产活动包括两种:一种是生活资料的生产,另一种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即种族的繁衍。这两种生产活动使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是人类从事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因而也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真正起点。在两种生产中,已经潜在地包含着一切社会关系的可  相似文献   

8.
佛堂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嘛呢康是以村落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而寺院是以多个村落为单位的宗教活动空间.每一个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都会在每天或特定的时间穿梭于这三类宗教活动空间之间,以特有的仪式、仪轨画着一个又一个的圆,祈祷来世的幸福、生命的永恒.文章通过考察藏区的这三类宗教活动空间,试图用同心圆理论来阐释藏区宗教活动空间之间的运行与联系.每个家庭的佛堂构成了这个同心圆的最大圆,每个村落的嘛呢康构成了这个同心圆的较小圆,各地的寺院则组成这个同心圆的最小圆.一切的宗教活动使得这个同心圆结构具有向心、离心、,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苏州园林是中国园林的瑰宝,从美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研究尚有不少的空间。仅从匾额、楹联这个角度,探讨了苏州园林的思想内涵和美学特征,从而认为,匾额、楹联在古典园林中不是点缀,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是园林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徽州村落掩映于秀美山川之中,得自然之利,取自然山水之灵秀,徽州先民融民居、田畴于山野、草木、溪流之中,构建了园林化的村落环境,形成了生态,形态,文态,心态功能的耦合,成为徽州村落鲜明的特色。从营建基础、选址智慧、造园要素及园林类型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徽州村落园林系统的构成,进而对其所实现的生态效应、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正在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构建科学合理、赏心悦目、生态平衡的村居环境,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典园林当中,空间叙事不仅可以将个人意识与园林空间结合到一起,还可以强化观赏者自身空间叙事探讨力度,使得观赏者在短时间内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于提高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规划水平和观赏价值也有重要作用。文章将针对中国古典园林展开研究,通过介绍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叙事和空间美感,阐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叙事策略,充分彰显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叙事效果,将中国古典园林观赏价值和情感内涵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地域文化与品牌展示角度研究广州老字号商业空间展示理论与方法,对广州老字号品牌店铺展示空间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老字号的文化元素,尝试将地域文化融入广州老字号品牌展示中,最终形成老字号店铺空间的整体视觉合力,在空间展示上实现老字号品牌的活化与振兴。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是我国北方多民族聚居特色最显著的地区之一,该地区兼具民族族群特征与地域性特色,形成了东北传统文化,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实践案例相比南方、关中等地区也更多。通过对东北地区传统村落保护模式的研究发现,东北地区在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不但有效继承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活动内容与内涵,而且经过长期的实践操作,形成了完整的空间形态肌理,为研究我国东北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艺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园林景观的空间处理是保证景观品质的本质要素。近年来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建设过程中逐渐趋于细化,追求园林景观的细节和品质。中国传统园林因其追求自然、意境深远,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其中江南古典园林所表现出的丰富的空间渗透,使游人完全融入了自然山水的景致之间。从现代主义的简洁中回归传统园林,探索古典园林中深远意境的表达方式,将江南古典园林空间划分为墙垣空间、合围空间及环境空间三个层面的空间类型,结合园林实例分析江南古典园林中空间渗透的表现手法及其在意境表达中的作用,启发思考中国当代城市景观空间的处理与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5.
湖南湘西传统村落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还有宝贵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从功能性、地域性、商业性三个方面展开分析,总结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价值,分析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现存问题,论证数字技术在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应用价值,提出数字技术在湘西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6.
园林与电影本是两个独立的领域,看似没有关联,但在空间表达上却有着相同之处:从动态观赏与叙事结构两方面,可看出园林空间的电影性表达。通过分析园林空间表达、电影空间表达,除了得出园林空间具有电影性的表达以外,也可看出园林空间中"场所精神"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面对面(facetoface)”交往的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virtualsocialrelationship)——已逐渐形成。该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虚拟交往的动机、影响虚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虚拟”与“现实”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虚拟社会关系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虚拟社会关系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机制等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典私家园林中,洞门花窗是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它不仅是空间分割的界标,更是将园林的空间关系表现得更加丰富和统一。文章从私家园林空间的对立统一角度出发,阐述其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以及审美情趣,着重探讨洞门花窗在古典私家园林空间分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福建省省级传统村落——厦门市新圩县云头村的实地调研与考察,分析云头村传统村落保护修缮失败的原因,反思厦门市传统村落活化更新的不足,提出针对厦门市传统村落的有效可行性的保护措施,以此帮助厦门市传统村落的后续性研究与修缮保护。  相似文献   

20.
宗教场所是穆斯林宗教活动与社会活动相结合的公共空间,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共通性为流动穆斯林的社会关系建构与维护提供了网络平台与支持,对他们适应城市社会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从实践的方面来看,城市社区及社会组织、包括宗教组织,应该有构建"社区社会资本"的意识,将社区居民与流动人口的社会网络纳入到"社区社会资本"的构建体系中,主动为他们的交往互动提供空间,通过支持他们的城市社会适应来增加和优化"社区社会资本"的储备及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