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刚 《美与时代》2023,(1):28-30
传统村落随着农耕文明的传承与改变而不断发展与演变,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板块,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既要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力度,又要有效利用传统村落进行有针对性的开发,只有这样才能在延续中华文明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以传统村落的现代价值为切入点,简要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乡村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部分传统村落在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分析1949年以来国家有关乡村建设的系列政策,探索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国家政策下的发展与实现路径,并提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传统村落的发展与变迁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遵循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律,挖掘其多种功能和价值。通过梳理河南省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传统村落活态保护与价值传承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与发展,守住传统村落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文章以桂林138个国家传统村落为例,分析桂林传统村落研学基地必要性、可行性以及相应对策,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桂林传统村落如何借助研学基地建设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承载着古城千年的兴衰更迭,是地域物质资源与历史文化的聚集地。传统村落的微更新改造是动态地保护历史遗产,隶属典型的活态遗产范围。以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为研究对象,将活态传承的保护与微更新理念引入侯官村改造中,打破乡村自身空间局限,动态保护传统村落。针对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环境进行微更新的研究,通过小范围改造和修复,活化传统村落环境风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促进人、文、地、产、景的多维度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当前传统村落韧性缺失问题,将韧性理论引入传统村落保护中,从传统村落韧性保护系统要素入手分析老县城村扰动因子与系统要素的关系,进而基于韧性理论提出保护三层次,对提升传统村落韧性的策略进行建构,以期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解决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所面临的文化冲击、新老交替、空心化等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助力,为传统村落保护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造型和布局,在中国建筑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现代化城乡规模不断扩大,但是部分地区在民居建筑上避俗趋新,使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艺术造型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些民居建筑是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和传承出发,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为例,从文化保护的视角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在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保存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特色及丰富其文化内涵的建议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侗族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文化自信建设的提出,使得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国内针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多停留在制度层面,自上而下以政府为主导的保守性举措注定了难以转化为一种更长效的自我保护机制。在传统村落建立生态博物馆,可以以点带面,动态保护地域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开发传统村落,让本地村民自觉产生深厚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及重构研究工作至关重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除了要对传统村落空间进行更新和改进之外,更重要的是基于传统村落实现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在促进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在研究过程中,以广东东莞茶山南社明清古村落为例,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重构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王刚 《美与时代》2023,(3):130-132
传统村落传承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要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对于留存乡村记忆、保护农村生态、拓展农业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黟县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保留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如今传统村落物质遗存普遍性价值得到肯定与保护,传统村落发展如何体现出各自的特殊性需要探索更多的路径。文章以黟县碧山村为例,对当地村落保护现状以及特色资源进行梳理,并根据村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周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岳慧 《美与时代》2023,(3):79-81
云南省传统村落数量众多、保存完整、文化多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水环境不仅影响着传统村落的形成与发展,而且是传统村落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探究水环境与传统村落二者之间的关系,了解传统村落景观空间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以促进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是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基础,是解决人口流失的突破口。文章以吉林省传统村落锦江木屋村为例,通过田野考察、入户调研等方式,分析了锦江木屋村人居环境现状,以村情为导向,提出优化村民居住空间、完善村落公共设施、基于环境保护生态化寻求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村民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主动性、挖掘传统村落多元化价值五项改善策略,旨在优化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为传统村落发展提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的发展,传统村落面临减少和消亡的严峻现状。文章以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为出发点,通过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价值的深入分析,为传统村落的自然景观、物质文化景观及非物质文化景观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撑,并从景观格局、生态环境及产业优化方面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传统村落消亡速度。文章通过分析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炉山镇角冲村现状,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行合理规划,科学指导传统村落建设,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村民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的自我规范意识,实现传统村落的活态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紫云 《美与时代》2023,(2):129-131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丰富。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成果的保留,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意义及策略进行阐述,以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王迪 《美与时代》2014,(11):20-20
目前传统村落民俗旅游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作为传统村落意象的一个承载体,在乡村旅游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发展旅游为目的的前提下,村落街巷的空间尺度与功能关系则成为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重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8.
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旅游开发成为许多传统村落的选择。文章通过旅游开发对传统村落石洞沟村发展之路进行探究,挖掘石洞沟村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旅游开发资源,分析村落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需求,探索保护传统建筑、传承民俗文化的方式,为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性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传统村落的发展与保护,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日已经不能只重视文化产业与建筑保护两个方面。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自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报告提出以来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我们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理应重视可持续环节。文章针对豫中地区缺水村落的生态发展现状,以"海绵村落"这一新的发展理念为构架,结合豫中地区石洞沟村的真实地貌风土发展现状,将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此次设计之中,为后续村落的设计提供有力的科学启发。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传统村落是其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以"森林-村落-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所蕴含的生态哲理与美学内涵,高度契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以收录于第二批国家级传统村落的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癸能大寨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民族文化与村落实情,通过对村落内现有的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元素进行实地考察与量化统计,剖析该地区哈尼族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潜力、难点与痛点,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与详实的数据支撑,为癸能大寨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