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各行各业都改变了原有的运行模式,从而展现出新业态。如何才能科学有效地保护、传承与发展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互联网与传统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和娱乐方式,切实将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永续传承,是侯马皮影保护传承中的新的课题。从构建"互联网+"的数据库、教育、文创产品、文化艺术产业基地及营销五个方面,能够更好地探讨"互联网+"视野下山西侯马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丰富多样的内容和形式,又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整体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与方式,强调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在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中进行保护,即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综合保护。文化生态建设应立足于当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文化生态环境得到科学的改善和优化,使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的文化整体,得以延续和发展。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行整体性保护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在贵州、云南、广西等省区建设了一批生态博物馆、文化生态保护村等,至2014年底,文化部已相继设立了18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文化生态区"的建立,对于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新的契机,对于创意产业也将提供无限的思想艺术资源。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直接创造出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它真实地反映了生产生活实际,真切地体现出我们民族的特征,充分表现出了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基因,体现了中华民族充沛的文化创造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一些传统技艺面临灭绝,后继乏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加快制定;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机制急需完善;等等。因此,抢救、保护和有效利用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振兴地域传统工艺产业等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就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看,一个注重传承与保护,一个重在文化的创新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在做好抢救与保护的前提下,对非物质遗产加以合理利用,适当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经济价值,既是对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又能从文化创意角度去发展、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不失本色的新的希望。文化创意产业会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的更远,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学海》2016,(6):136-141
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机理,贡献程度,与其他产业有什么样的关联,关联程度如何?需要建立科学的定量模型进行测算。基于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完全劳动报酬系数、完全税收系数等维度研究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波及影响效应,从而量化文化产业对区域经济变量的影响,并依据最新公布的江苏省2012年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文化产业的关联效应尚未充分发挥;(2)各级政府应积极地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经济的全方位发展;(3)虽然文化产业对江苏财政税收的影响并不明显,但是对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把握好"文化+"、"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发展主体,推进文化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突出文化创意设计的产业引领功能。  相似文献   

6.
唐卡艺术作为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和宗教艺术特征。对唐卡艺术的文化生态进行研究,可以探究唐卡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文化生态需求。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的"传"即精神内核的保护和传递,"承"即物质载体的承接与创新。针对唐卡艺术的困境,提出活态传承的对策,将唐卡行业分为了原生性产品和衍生性产品分别进行讨论,对唐卡发展的大环境保护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7.
秀山泥人李泥塑艺术是中原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商丘是一个拥有众多文化遗产的地方,很多民间艺术却濒临失传。保护并发展秀山泥人李泥塑作为商丘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商丘地区文化及其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一、秀山泥人李泥塑的基本造型"秀山泥人李泥塑"(河南柘城县李秀山,为"泥人李"第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各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逐年增加。在国家的重视和社会发展战略的支持下,"非遗"不断渗透在教育教学中。其中大学生教育与"非遗"文化的连接更加紧密。在大学高校中加强"非遗"文化教育的推行,有助于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强化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增强学生民族气节。因此,在大学教学中应注重对"非遗"文化的运用,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优化并调整产业结构,避免我国经济的"硬着陆"。在此背景下,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激励政策,吸引大量的人才流动;二是资本配置方面,淘汰落后产能;三是在技术创新方面搞好新产品研发等;四是政府减政放权。搞文化旅游是今后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工作的主要方式,也是"供给侧改革"要求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即定方针。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是得天独厚的、鲜活的地域资源。随着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非物质经济的高速发展,文化因素对国家或地区核心经济环节与核心生产力结构体系介入作用越来越大。地域文化元素和资源的开发利于提升城市的外在影响,培养其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并有利于地方经济形成自己的特色优势。曾被誉为"东方芝加哥"的武汉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地域特色显示出巨大的潜在价值。如何传承好这些独一无二的"东方芝加哥"地域文化资源,把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文化生产力,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富含的文化元素,使文化元素创造产业价值,成为武汉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和增强经济竞争力面临的时代性课题。  相似文献   

11.
西安作为古丝绸之路起点,在经济与文化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充分发掘千年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价值,深入了解西安的丝路精神和丝路文化,正确认识"一带一路"与西安文化的影响力,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调研,通过对调研内容的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增强西安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徐州作为淮海经济区的龙头城市其地位不言而喻,作为中国古九州之一其历史底蕴深厚,各种文化交融孕育出许多丰富且令人印象深刻的独特文化。然而拥有众多丰富文化的徐州在文化产业的深度发掘及其产业链方面却没有能够很好地发展,在竞争优势、创新力度、品牌塑造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刺激手段。目前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文化产业,又迎来"互联网+"时代,徐州地区的文化产业应及时抓住机遇寻求发展。如何将徐州的文化产业尤其是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且能够平稳、成熟地适应市场发展要求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伴随着时代的流转变迁,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着诸多因素造成的传承危机,如何在新时代的社会文化条件中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转化与发展,迫切需要各方群策群力地思考与探索。在文化自信彰显的历史语境下,津门挂甲寺庆音法鼓作为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在新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既"活"起来,又"传"下去!  相似文献   

14.
正佛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佛教历史发展的见证,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生态资源。加强对佛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是保护人类民问文化生态的活性基因,也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是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载体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瑶族刺绣"是粤北乳源县过山瑶地域文化艺术形式之一,展现了瑶民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观念。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生产的冲击,瑶族传统服饰逐步汉化,瑶族刺绣文化也处于濒危失传的边缘。以乳源过山瑶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性保护为先导,挖掘瑶绣艺术遗产丰富的文化历史性传承特征,拓展民族艺术文化内涵的研究领域,寻找有效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方式,促进连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创新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县吹糖人"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和地域文化价值,如今濒临无人继承的危境。针对"丰县吹糖人"及其传承人的生存现状,深入分析问题瓶颈,而提出"打造鲜明文化特性,将之培育成丰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性品牌"的对策建议,拓展传承模式,在文化创意产业勃发的大背景下,将之打造成知名文化品牌,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戏剧、传统美术等各类项目都可以找到道教文化的元素。而正是通过这种"嵌入"社会生活的途径,成为人们"日用而不知"的方式,才使道教在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中持续、长久地发挥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讨论中,如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体系一直是研究和探索的重点。从人文保护与科学传承两个方面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进行探析。从人文角度出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想要为其创造可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就必须以人为核心,从传承主体、传承方式、传承途径三个层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文传承进行全面考虑;从科学角度来看,我们要对"非遗"文化进行科学化综合保护,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促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从数字档案存储与传播平台技术升级等方面,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河南地处中原,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文化资源的数量多、品位高、类型全。但目前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高端创意人才不足、市场化程度低和知名品牌少等问题。因此,我们还需要继续坚持以文化创新为主导,走文化提升产业、产业带动发展的道路。一方面借助政府针对文化创意产业新的融资政策,将特色文化产业巨大的资金需求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结合起来,解决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特殊文化资源在产业发展中的宣传推介作用,加快产业联动步伐,逐步构建完善的文化创意体系,实现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集聚。  相似文献   

20.
大运河作为天津历史意义上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因大运河而生、依大运河而兴,天津城市的形成、演变,与大运河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运河及其"非遗"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梯队和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实现运河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