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农村背景下,如何科学规划并设计乡村景观为现阶段一个比较重要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于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应理论及实践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科学借鉴那些比较优秀的成果基础之上,有效结合当地乡村景观,认真探讨新农村背景下乡村景观设计当中的有关问题,并简单分析由相应的乡村聚落景观、乡村生产景观、乡村生态景观所形成的景观格局,同时这也是我国乡村景观规划及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乡村景观原型是乡村社会主体集体记忆的重要表征。把握乡村景观的原型特征,对构建以人地和谐、卫生美好、生态宜居的环境为目标的新农村景观建设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新农村景观建设在制度管理、主体诉求、设计实施等多层面具有一定特殊性,文章以无锡前寺舍村景观环境整治设计为例,探索新农村环境建设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当下国家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怎样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景观是文章的研究重点,文章以重庆市永川区周边农村村落为例,对乡村景观、人居环境进行改造,希望对山地乡村景观建设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发展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统筹城乡建设改革的重要渠道,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景观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做好景观设计工作有利于提高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效益。  相似文献   

5.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美丽乡村的建设,使乡村景观规划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景观规划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对于乡村景观风貌的表象的设计,而应该建立在保护与发展并行的基础上通过对景观要素的整体控制,为乡村发展提供方向,通过对乡村各要素的分析总结,实现乡村土地及水资源有效利用和自然景观合理开发与保护,引导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乡村生态宜居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生态宜居质量的上升,体现在村容村貌的改善等各个方面,能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落实好农村各项建设工作的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近年来,黑龙江省政府加大了对乡村生态宜居的建设,并有了一定进展,但乡村生态宜居建设中依旧存在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如何在发展建设中更好地体现历史古村景观特色,挖掘古村景观价值,让古村再现历史风采,并将古村文化传承下去,成为乡村景观设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问题。文章以海口高山村为例,以高山村历史文化、环境特色为背景,构建高山村特色景观框架,在配置不同绿地空间、景观环境营造、建筑改造等方面为乡村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乡村景观的改造,是进一步合理规划乡村区域景观的布局,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乡村更为和谐而又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以传统材料在乡村景观改造中的运用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传统乡村景观改造当中"传统""乡村景观""更新与改造"的理念进行阐述之后,对乡村传统景观发展现状以及改造需求进行表明;进而阐述传统材料在这一构建过程当中所独有的重要性,为最终总结传统材料在乡村景观建设当中运用的适宜性以及使用原则打下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课题通过对长株潭乡村景观规划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以景观规划AVC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外景观规划的先进理论,从人居环境学、景观生态学、生态农业学、乡村旅游学的角度研究长株潭乡村景观规划,构建乡村景观规划体系,系统归纳长株潭乡村景观规划模式,以完善长株潭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乡土植物景观营造是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乡土植物应用于新农村景观建设中,不仅保护了当地乡土景观文化,同时也推动了新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衡阳新农村植物景观营造应当基于当地地域特色,理性分析当地民族特色以及人文风俗。而乡土植物景观的重塑,不仅能使农村具有独特的乡土风貌、景观资源得以传承,同时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摆脱模仿城市景观营造模式,建立乡土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今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村庄景观迎来了建设的新时期。乡村景观规划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协调和建立统一的城乡体系,以乡村景观美景度、敏感度、可达度、相容度和可居度等景观特征为中,沿袭现有的村庄肌理、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人性化景观布局的,结合村庄特色产业和现代生态打造环境节点,设计形式、色彩和空间符合乡村田园风光特征,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有利于提高村民生活品质,建设更美好的乡村。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展开,使得乡村景观面貌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改变,但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生态资源的过度开发。流水坑村作为温岭具有代表性的滨海乡村,对其进行景观设计需要对其建筑群落、生物多样性、滨海岸线这三大景观要点进行保护性设计。通过对村落建筑及文脉的营造保护,探寻开发滨海乡村的景观资源,维护沿海生物多样性,合理规划空间形式,提升乡村整体景观水平。  相似文献   

13.
边兰村的乡村景观建设,对推进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文章研究分析了边兰村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地形环境特点,介绍了边兰村的现状、项目概况和设计策略,进而提出了有关边兰村的景观规划内容,详细表达了在"美丽乡村"理念指导下将边兰村当地特色乡村旅游文化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的规划设计理念,总结了所采用的景观规划设计手法,论述了边兰村的分区景观设计、旅游产业转型、村容村貌整治策略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能够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差距,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实现我国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宏伟目标具有战略意义。基于我国乡村景观发展模式单一、大多缺乏地域特色的现状,文章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出发点,阐述了乡村景观的概念、设计原则,提出乡村景观规划的现状与规划要点,通过优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乡村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优先发展现代农业农村,已成为我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指南针,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走出固有的乡村发展思路,真正从乡村本位出发,转变思想,探索出一条乡村崛起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田园综合体对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农村生产生态融合具有促进作用,这就对田园综合体提出了新的要求。村落景观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体现,文章通过对田园综合体的发展背景分析,进而梳理出这一模式下乡村村落的景观营造特征,并以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金乐村柑橘园为例,探究建设理念、设计目标以及主要规划与内容,研究分析出田园综合体模式下新型村落的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打造以柑橘为特色的田园综合体,以期作为村落景区规划的参考样本。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对城乡的规划建设问题尤为重视。如今,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但因乡村景观的规划及建设终究与城市景观建设有所差异,导致二者呈现鲜明的特点。对此,我国相关部门特别强调,要优化城乡一体规划设计。以此为基础,方能为城乡的共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对乡村景观内容进行研究,就乡村景观在城乡规划设计中的作用及价值展开探讨,继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规划,以望能切实促进城乡规划工作的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三农"问题被持续关注,新农村建设、田园乡村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和实施,如何营建适合乡土人文及地域生态特点的乡村新景观成为行业内的聚焦点。乡村有别于城市,如何运用乡村与乡土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来营建低成本的特色景观是文章所要阐述的方向。文章以徐州为例,从低成本原生材料的运用、传统乡土营造技术的恢复与创新、农业景观记忆的保留与恢复、乡土植物群落的景观营造等四个方面进行策略初探。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辉县市周边自然景观资源丰富,乡村旅游景观的建设在城市化的背景下已初见规模。本文从艺术学角度出发,在掌握河南省辉县旅游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辉县旅游景观的资源类型进行分析,探讨辉县在乡村旅游景观开发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对策,目的在于推动辉县乡村旅游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乡村景观生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乡村景观改善了乡村居住环境,与此同时,乡村景观生态资源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冲击。文章从分析乡村景观生态特征和现存问题入手,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前提的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景观设计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新农村景观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传统地域文化在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中传承并创新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文章以新农村发展为背景,探讨中国地域文化下的新农村景观设计,分析解读地域文化特色特征及其价值,并对其中的景观小品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