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域文化在中外景观设计中一直备受关注,是中外设计师不可忽视的设计要求,景观基于土地就如孩童基于母亲,任何的景观作品都无法排除地域环境所带来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音乐家罗伯特·默里·谢弗提出"声景"的理念,强调对"声"环境的感知、体验和理解过程。这一理念的提出给中外设计师们提供了新思路,人们开始关注景观中除了视觉以外的感官对人的感知力度,越来越多的学者加入到了景观的多感官因素研究中。  相似文献   

2.
城市的急速发展,伴随着景观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城市景观环境的再生设计,已然成为此问题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通过对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解读,将因地制宜、效法自然和天人协调的理念贯穿于城市景观再生设计中,对当下城市景观再生设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人性化的要求也不断增加。景观环境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人性化设计是现代城市建设景观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如何在景观中更好地体现人性化设计,如何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景观环境设计中,是文章主要探讨和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艺术化与符号化是设计表达的重要手段。通过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符号样式,融入景观环境的服务设施设计中,可以提升和优化公共空间的品质,让人们在游憩中感受到景观片区的历史文脉和文化创意。以贾鲁河滨水景观为例,重点讨论和展示在现代滨水景观中公共服务设施的艺术化设计,为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园林在一座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够改善环境、服务大众还从侧面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发展状况。但是目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还存在有一些不利于其自身发展的弊端,文章阐述了市景观园林设计的作用、景观园林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发展提供帮助,让每个城市的景观园林都能够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水资源的不恰当利用,导致水资源流失严重,再加上自然环境逐渐恶劣,人们开始加强生态环境和建筑的平衡,海绵城市理念便由此而来。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设海绵城市,而水资源使用较多的校园也开始重视海绵城市理念在校园景观中的建设,但是,有效地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校园景观建设中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环境的恶化变得越来越令人担忧,如何在保持环境良性循环的情况下进行可持续性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对于环境保护这一课题来说,景观摄影是一种有效的表达方式,通过镜头可以非常直接地唤醒人内心深处的环保意识,而当代大学生则是未来社会的骨干力量,通过景观摄影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也是当下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景观设计师企图通过设计来改善我们生活和居住的环境。通过对稻田元素的运用,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生态设计的理念,设计出具有生态理念的景观。论文主要阐述对稻田元素的解释,通过对稻田元素在景观设计中比较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出了稻田元素在不同场所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方法以及作用。稻田元素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必将重新受到设计者的强烈关注,说明了生态设计的重要性以及在景观设计中使用稻田元素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城市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的兴起,城市工业遗址中遗留的景观资源及改造存在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明显。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保护、改良、创新的工业遗址景观改造理念。  相似文献   

10.
王尧  罗文豪  候亮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1):2395-2404
在动态复杂的商业环境中, 员工建言对于组织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的建言研究普遍认为, 当环境不支持建言时员工会减少建言行为。然而, 并非所有员工都会在逆境中放弃建言, 有的员工甚至会在逆境中表现出更多的建言行为。为了回答员工何以在逆境中持续建言这一基本问题, 探索员工在逆境中持续建言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效果, 本文将首先探讨建言韧性的概念内涵, 并开发建言韧性的测量工具。然后, 以成就目标理论为基础, 对三种目标定向促进或者抑制员工建言韧性的路径和条件做出分析。最后, 探讨建言韧性对员工后续建言行为和领导者建言采纳的影响。本文回应并拓展了建言研究的前沿问题, 也为组织了解和培养员工的建言韧性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1.
在今天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景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命脉,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能够带动城市快速发展。而今在商丘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城市其景观建设有待大力改善。通过对西安文化景观设计建设的分析,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景观设计手法及现代设计理念,巧妙地提炼本市的物质文化要素和精神文化要素并将其应用在现代城市景观环境中。  相似文献   

12.
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既是一个理念,也是一种方法,其是指在村落建设中,既要有符合村落发展现状的现代化村落规划模式,又要有展现村落地域特色的风貌环境。这一原则不仅可用于对村落发展现状的评估,也对村落改造有着重要的规范意义。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景观改造为例,从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解析传统村落景观改造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从科学性和艺术性中包含的人性化设计、可持续发展设计、地域性设计等方面讨论具体改造思路。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身边居住休闲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环境景观组成要素之一的景观小品就显得尤为重要。景德镇是一个有明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因此景德镇陶瓷大学景观小品塑造也应该以地域特色为基调而进行,以悠久的陶瓷文化和历史为载体进行设计就能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文章通过对景德镇文化的简要解析,将景德镇文化内涵与校园景观小品设计紧密联系,着力探讨校园景观小品设计中地域性的体现与运用。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景观的应用,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了"生产性"这一方面,它是结合自然植物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产物。生产性景观在城市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注重体现出人类智慧,将人文精神体现于城市环境设计和规划当中。在对生产性景观中植物要素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从城市规划角度出发,发挥生产性景观中植物要素的功能和作用,与城市环境设计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生产性景观应用的目标,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诸多废弃物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了城市生活空间用地紧张。城市废弃物的"堆积"现象,威胁了城市环境的生态状况,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城市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在对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将韧性设计理念与城市废弃物再利用相结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生态自主修复力,总结出城市废弃物在创建韧性城市中的利用原则和方法,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提出有效的建议,并利用于重塑城市空间环境,降低城市环境负荷力,抵御城市环境危机,建设城市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消费者需求发展得更为多样化的同时,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基于这种认识,对商业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问题展开了研究,具体分析了步行街景观环境设计原则和方法,以期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对能够提高城市公共空间审美的事物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公共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滨水景观不仅能够给市民提供休憩的场所,也能够通过景观的营造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市精神进行很好的诠释。但是,当前大部分城市滨水景观均存在同质化严重、景观特色不明确的普遍性问题,无法唤起人们对滨水空间环境的记忆。而地域文化对彰显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提升民众对场所的归属感、传承与延续地方历史文化能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因此,如何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景观元素呈现在城市滨水景观设计中是景观设计师们要解决的难题。论述城市滨水景观中地域文化缺失的普遍现象,对比分析地域文化融入城市滨水景观的优秀案例,探索地域文化在兰州水车博览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为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越来越多的高校为了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人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而强化办学条件和办学特色,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对于校园优美环境以及高质量的公共景观空间的设计和营造,旨在为高校广大师生打造舒适、温馨且更便于交流、交往以及休闲、娱乐的校园空间和环境。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是校园空间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的高校发展中也发挥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于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主要类型以及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原则的简单分析,提出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为高校校园公共景观空间设计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人居环境的景观塑造从来都离不开植物的参与,越来越多的城市中出现了花架的身影。一组花架、一组花钵,这样简单的东西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室外景观与建筑融为一体。本文陈述了花架的作用、类型与材料选择,阐释了花架的造型及其文化内涵,并结合相关资料和实地调研分析了花架在城市景观营造中的设计思路和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0.
城市景观更新对于城市的绿色、健康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是必要的,因为它关系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对于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可以通过保护城市景观的生态完整性、更新利用废弃的城市景观空间、借助科技、使用绿色生态材料等方法去解决。只有将生态理念运用到城市景观更新设计中去才能更好地保护城市景观的生态环境,构建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