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是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传承和保护应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从大运河常州段承载的历史文化内容入手,分析了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传承的意义,指出目前大运河常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阐明保护的对策,以促进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生态发展视角出发,分析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现状,以青果巷街区为例,通过ASEB栅格分析方法探究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的优势劣势,阐述了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两大亮点,提出大运河常州段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常州城市文化建设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3.
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黄金航道,更是我国的文化象征。常州在大运河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孕育出了多彩多样的人文历史,包括工业文化、民间艺术、红色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及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如乱针绣、留青竹刻、常州梳篦、常州吟诵、运河五号、龙泉印泥等。这些鲜活的、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为常州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具有重要的传播意义、品牌意义以及景观提升意义。文章将在常州大运河价值充分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运河沿线进行公共艺术设计,讲述运河故事,传承运河文化。利用驳岸栏杆、桥梁涵洞、建筑、绿化、灯光等作为艺术符号的载体,通过多种艺术符号的设计,结合运河名人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人文故事、文物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运河遗产,形成常州运河世界遗产段的艺术展示策划方案,以彰显常州运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4.
开封是大运河重要节点城市,留存有丰富的运河遗产,在大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开封文化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封以大运河遗产为依托和支撑,通过打造运河遗产类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完善运河遗产展示内容,集中发展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彰显开封风格和开封特色,使运河遗产在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在利用中开发,大力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对丝路遗产陕西段遗产点美术资源研究的基础上,进而从美术文化的角度,对作为丝路起始段的陕西交融性地域美术文化资源各构成子板块进行研究,最终进行综合性、系统化的资源凝练和精粹。申遗成功开启了丝路线性遗产美术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联动与共享的新篇章,从保护原则、管理措施、开发战略和产业途径四个方面需要进行统筹研究,进而促进陕西省高效保护和利用丝路美术文化资源,使之转化成文化竞争力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蒋亚伦 《美与时代》2023,(12):125-127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文化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活动最频繁、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凸显文化遗产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独特视角和重要力量。基于大运河江苏段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传承视角,分析大运河江苏段名镇名村保护现状,从而提出名镇名村保护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同时,沿着这条大运河也产生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2019年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文化遗产做出部署,这对于打造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具有积极意义。本刊从本期开始,开设"大运河与宗教文化"系列,连续刊发大运河宗教文化方面的资讯和研究性文章,助力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运河文化遗存保护工作成为社会热点。运河沿线各地都在挖掘整合运河文化资源,加快建设凸显特色的运河文化带。文章基于文化生态的视角,以大运河苏州段吴江区安民桥为例,对大运河古桥文化特色分析与景观营造进行初步探索,提出构想,以期为同类运河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丰富运河文化及其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9.
作为极具代表性的中国铁路工业遗产,中东铁路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窑门站(今德惠站)一带的百年历史建筑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吉林省中东铁路支线附属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南支线的重要交通枢纽。在这些建筑中,有些建筑每天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铁路旅客,一直按照原有属性被持续使用;有些则几经变迁,经过近几年的修复,成为重要的地方历史文化展示场所,供市民参观。探析中东铁路和德惠站的历史背景,研究德惠站建筑物的保护与再利用情况,分析遗产廊道视野下的德惠站旅游发展情况及发展策略,以此为依据分析遗产廊道视野下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锡钰 《美与时代》2023,(2):126-128
大运河体系包括在用河道、水工设施、城镇及周边环境景观等,其中水工设施支撑着运河航运等基础功能的延续。随着对运河文化逐步深入的研究,水工设施也具有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梳理了大运河功能的演进,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角度出发,探寻大运河扬州段水工设施的价值及保护传承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运河作为天津历史意义上的"母亲河",孕育了丰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因大运河而生、依大运河而兴,天津城市的形成、演变,与大运河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京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挖掘保护、传承创新运河及其"非遗"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水平艺术设计人才梯队和体系建设,将会成为实现运河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正不同的宗教文化通过大运河这一广阔的载体传播,并在此融合发展,不仅为大运河沿岸地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遗存,更沉淀为大运河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从一个侧面也展现了大运河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行动指南》中指出,运河遗存"代表了人类的迁徙和流动,代表了多维度的商品、思想、知识和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并代表了因此产生的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交流与相互滋养。"京杭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大规模的漕运,跨流域商贸经济带的形成,吸引了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群体与当地居民杂居共处于大运河沿线,从而为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大运河在促进各地商贸和人员往来的过程中,也担当了"文化使者"的形象——它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和商业繁荣,同时也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13.
王多 《中国宗教》2021,(3):70-71
明清时期南北地区宗教音乐的交流融合,对不同地区宗教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其中的重要因素。考察这一段历史,不但对于研究中国宗教音乐史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推进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也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一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明清时期是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大运河历史悠久,它促进了古代中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沿线区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不同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物质文化符号,尤其河北段音乐文化符号的存在,更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比如有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铿锵有力的运河架鼓以及热情欢腾的沧州落子等,这些具有中原地区特色的文化瑰宝构成了大运河河北段丰富的历史文化。在它们形成或流传的过程中,或同宗流变,或取长补短,都打上了民族融合的烙印,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水利工程,也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构成。历史上,大运河在物资调度与交通运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相似文献   

16.
历史文化村镇作为乡愁的直接载体,在新一轮美丽乡村建设中如何传承文化传统,避免在多元文化的融合中逐渐丧失民族文化之魂,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常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颇具地方特色的古镇,保存比较完好的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孟河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焦溪和中国传统村落杨桥等。目前,常州的多数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利用还处在初级阶段,在保护修缮、文化的运行管理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常州的历史文化村镇可以通过发展休闲体验旅游,提高广大民众的认知;建立青少年文化教育中心,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常州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激发青年人的保护热情;成立文化艺术区,借助民间文化群体的力量,增加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力,这些对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和传承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对丝绸之路陕西段文物保护单位艺术资源研究的基础上,从艺术文化融合交流的角度,对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陕西地区的艺术文化资源进行了研究,最后进行了综合分析。经过全面系统的资源整合与提炼,成功开启了丝绸之路线性遗产艺术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联动共享的新篇章。从文化交流和产业建设途径两个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促进陕西艺术文化的融合与交流,转化为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8.
试论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妈祖信仰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妈祖信仰是一种活态文化期性和群众性;在社会变迁中,妈祖文化具有了多重功能。我们在充分发挥妈祖信仰的文化纽带作用的同时,还要大力保护和研究妈祖文化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和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承载着古城千年的兴衰更迭,是地域物质资源与历史文化的聚集地。传统村落的微更新改造是动态地保护历史遗产,隶属典型的活态遗产范围。以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侯官村为研究对象,将活态传承的保护与微更新理念引入侯官村改造中,打破乡村自身空间局限,动态保护传统村落。针对传统村落历史文脉环境进行微更新的研究,通过小范围改造和修复,活化传统村落环境风貌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促进人、文、地、产、景的多维度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滇越铁路是云南近代历史中重要的线性交通遗产,具有丰富的物质性遗产、非物质遗产和自然遗产。从文化线路遗产的角度对滇越铁路予以继承保护,将结束目前滇越铁路遗产保护领域零散化、无序化、学者各自为战的现状,开启具有高度可行性和高效性的滇越铁路遗产保护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