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呈现了文化自信的独特意义,阐述了文化自信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引。通过对广府传统窗牖型式特点等内涵分析,结合习近平关于文化自信重要论述对广府传统窗牖装饰艺术进行原始归纳和提炼,从视觉设计、艺术品、产品设计、现代中式窗设计、精神传承等方面探索广府传统窗牖艺术转化路径和设计规律,是对文化与技艺的活化传承,是一种创新。处理好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关系,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2.
传统客家围龙屋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现代对传统建筑的认知和价值判断缺失的语境,以传统客家围龙屋为例,对其深厚的建造文化与当下现状等进行分析,呼吁采取合适的方式来唤醒传统资源,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建筑,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建构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建筑体系。  相似文献   

3.
殷商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华民族之根。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殷商文化是一个资源丰富的教育宝库。将殷商文化融入美术教育教学,深入发掘殷商文化在视觉艺术方面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探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与形式,对推动美术教育的传承性、创新性发展,实现教育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接轨、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索壮医药的起源,论述壮医药教育的主要形式,提出现代壮医药教育的创立,不仅改变壮医药以口耳相传的传统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传承壮族传统文化、发展壮族优秀文化、促进壮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索壮医药的起源,论述壮医药教育的主要形式,提出现代壮医药教育的创立,不仅改变壮医药以口耳相传的传统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传承壮族传统文化、发展壮族优秀文化、促进壮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相关调查可知,关中地区因受到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等特点影响,逐渐形成独具一格文化形态,其中传统民居作为关中文化表达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其漫长演变进程背景下逐渐凝聚了当地人强大智慧结晶,在城市空间建筑日益丰富化发展环境下仍在大力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民居建筑文化,从而实现对其的有效保护的传承发展。文章主要对关中民居聚落的保护及创新措施展开深入化思考探索,从而便于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绘画中包含较多的优秀人文精神,因此其是传承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影响力的重要媒介。要想将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应挖掘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文精神,将此作为欣赏传统绘画作品的立足点,感受画家的品性与精神。以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人文精神为研究对象,对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历史进行简单介绍,并基于中华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的内涵,分析中国传统绘画中人文精神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并被人们引入到了日常生活当中。在我国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传统元素应用得十分广泛。中国传统元素具有条纹美、色彩美、艺术美、建筑结构美等优势,将其应用到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现代建筑的文化底蕴,还可以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承,给中国建筑装饰设计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深入探索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旨在为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积淀,在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发展需要从中国优秀文化中汲取力量。从古至今,中国走"重德轻智"的教育路线。德育水平不仅影响我国公民道德素质水平更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甚至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现代社会发展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急需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承担起文化责任,积极开发中国优秀文化中的精髓,与德育融合,在德育课程、德育教育过程等环节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托古改新,以古创新,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促进德育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众多的教育哲学流派中,社会重建主义的教育思想有着特殊的地位及影响。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当前文化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的重要资源,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决定性作用。文章通过梳理和分析社会重建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以及社会重建主义下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得出一些对我国美术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莲花纹样,其应用始于商周,风格转变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于唐朝,到明清时期应用广泛,在当今社会中使用得也十分普遍。首饰艺术既决定于社会文化,又体现了社会文化。通过对中国重要历史时期莲纹首饰的应用研究,探索莲纹造型设计思想在莲花纹饰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有助于重新认识、阐明不同时期莲纹首饰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助于中国首饰设计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并且在新的科技条件下对其加以发展提升,使之具有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是古都开封的历史记忆,也是文化开封的基因传承,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扩大开封古都文化影响力、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国共产党开封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了开封定位,即建设"两城"打造"两都一支点",要"以开放为引领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生态宜居魅力古都"。这对"美丽开封"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拟通过梳理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美丽开封"建设中的探索实践,总结经验,寻求对策,努力探索出一条符合开封实际、具有开封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崇高使命,地方高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中,应当重视顶层设计,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通过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学校各部门的协同创新能力;同时,整合地方资源,完善新形势下的全员教育机制,切实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拓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春节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这在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具体践行,受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热  相似文献   

15.
黄函 《美与时代》2021,(3):20-22
冯纪忠先生是公认的建筑大家,他所设计的方塔园在我国属于先驱式里程碑意义的园林,也是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碰撞的成功探索。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该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一直是个难题。文章通过对方塔园设计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冯纪忠先生如何将东方传统文化与精神以现代主义的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在2016年腊八、2017年春节期间,我国各地宗教界积极参与节庆文化建设,创新思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中华传统节日中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在2016年腊八、2017年春节期间,我国各地宗教界积极参与节庆文化建设,创新思路,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将中华传统节日中有益的文化价值深度嵌入百姓生活,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紫云 《美与时代》2023,(2):129-131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丰富。依托数字化技术加大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力度,有利于优秀民族文化成果的保留,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对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意义及策略进行阐述,以促进传统文化保护与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以岭南地域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国内外优秀且有代表性的空间导向设计案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思考并探索佛山城市公共空间导向系统设计与岭南文化结合的设计路向,明确导向设计在城市中的文化价值,并希望以此提升佛山极具岭南文化特点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文化传承力。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明传承千年,孕育了饱含文化底蕴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元素作为视觉传达元素最重要的表现元素,是文化、物质、历史的沉淀,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被逐渐发掘,不断创新应用,走进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进入高校中。当代中国青年更应该承担起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