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乡土文化传承在农村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必须重视文化的社会价值,做好优秀乡土文化的继承发展工作,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天津优秀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认可度较高,因此,激发农民文化传承的主体自觉性,建立乡土文化振兴的长效机制就成为了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保障措施,而充分发挥优秀乡土文化的推动作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助力。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力推进,乡村旅游业蓬勃发展,直接刺激了乡村民宿业的自我完善和创新。文章以康养型民宿村落——"花迹·无想山居"为例,提出乡村民宿建设应该重点思考的传承当地民居建筑特色、延续当地乡土文化、保留乡村生态气息、融入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为我国乡村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和民宿建设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学海》2016,(3):38-45
"乡土重建"是费孝通针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层社会出现的经济瘫痪、行政僵化、乡土损蚀等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积极性的主张"。1949年后,乡村社会经历了多种改造,出现了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断裂,乡村经济的断裂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得到了修复,而社会与文化的断裂问题依然存在,突出地表现为乡村居民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摇摆不定的社会文化心理。在向市场社会转型过程中,乡村文化矛盾凸显出来,不仅表现为经济与文化原则的分离和相悖发展,也体现在伴随"乡村大流动"而出现的二重性生活方式和二重时空场域的断裂与冲突。乡土重建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乡村转型中的文化矛盾,重建乡村社会秩序。在重建乡土的实践中,遵照互惠原则和共识原则既重要也必要,因为这两个原则是乡村共同体实现关系均衡和社会团结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王刚 《美与时代》2023,(3):130-132
传统村落传承了独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的乡土文化,是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之一,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极为重要的资源。保护和利用传统村落,对于留存乡村记忆、保护农村生态、拓展农业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晓曼 《美与时代》2023,(12):92-94
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城镇化建设,也带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在乡村振兴中需要结合乡村地区实际情况,树立多重目标,整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全面融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等理念。目前,结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工作期间需要重点做好乡村景观的设计建造。相关部门与人员在执行乡村景观设计建造工作时,为达到更理想的效果,要求做好乡土元素的应用。在乡村景观设计建造中合理应用乡土元素,一方面能够丰富乡村景观设计建造的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对乡村地区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对自然生态进行延续,提高人们对乡村景观的认同感、归属感。在实践中,设计人员需要具体分析乡村地区的情况和需求,在乡土元素应用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乡村景观设计建造方案。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党和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近年来,广州市增城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为契机,把乡村建设和党基层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乡村发展的软实力。增城乡野文化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奠定了雄厚的文化基础。文章主要以增城乡野文化中的建筑文化、美食文化、人文情怀三大模块为代表,研究与探讨乡野文化对地区的影响,通过对增城乡野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分析传承与发扬乡野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实施、落实党的十九大农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7.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各地区除了要关注当地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工作外,还必须重视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工作。民居作为一种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载体,有效凝结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文环境、生产工艺以及审美情趣风格等信息。为了实现我国优秀民居文化的传承发扬目标,就必须主动加强民居保护修缮工作。通过对民居的保护利用展开分析与探讨,旨在提出民居保护与更新发展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黄湾樟乡村特色生态小镇为主要内容进行展开,分别对黄湾樟的村文化与黄湾樟的生态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施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我国经济也逐渐地壮大起来,从沿海到内陆,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再到原本落后的农村。虽然国家越来越重视乡村的振兴工作,致力于打造有特色、有韵味的乡村,但是现如今我国乡村建设还处于发展阶段,仍有很多困难等待我们去解决。因此,广西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项目探讨了乡村型小镇的相关问题,并得出了"三原"答案——"保留乡村原貌"、"不改变乡村原质"和"传承乡村原文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构成,有利于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对乡村文化建设内涵进行阐述,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并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路径进行全面论述。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饱和,人们在享受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越发感觉精神和物质的压力在不断地加大,远离城市,回归自然成为我们释压的最好选择之一。更多的人开始关注乡村的自然建设与发展,美丽乡村也就成了我们所关心的热门话题。美丽乡村的建设关系到乡村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但是乡村的建设缺少文化的熏陶,导致乡村建设缺乏活力。如何有效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建设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成为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以乡土文化为导向,从乡土文化的价值为出发点,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探索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伴随着我国乡村社会经济关系与利益关系的变化,具有乡土特色的中国传统乡村经济伦理也发生了相应的历史性变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决定论"和韦伯的"精神(伦理)气质论",为我们提供了把握中国乡村经济发展与伦理道德之互动关系的基本逻辑思路.根植于乡村经济生活的乡土伦理,在经历不断传承和变迁后仍彰显着其现代价值.对中国乡村经济伦理的历史考辨与价值理解将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时代主题.  相似文献   

12.
李明 《中国宗教》2021,(2):52-5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离不开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而农村地区宗教工作对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乃至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都产生直接而实际的影响。我国的信教群众很大一部分是在农村,宗教领域的突出问题,比如非法宗教活动、乱建场所、滥塑宗教造像等,同样也表现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3.
乡土植物景观营造是新农村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把乡土植物应用于新农村景观建设中,不仅保护了当地乡土景观文化,同时也推动了新农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衡阳新农村植物景观营造应当基于当地地域特色,理性分析当地民族特色以及人文风俗。而乡土植物景观的重塑,不仅能使农村具有独特的乡土风貌、景观资源得以传承,同时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摆脱模仿城市景观营造模式,建立乡土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要对乡土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传承,还需要借助现代化形式实现乡土文化的创新性转型。潮汕地区的乡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存在文创产品种类较少、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基于此,探讨了潮汕五行山墙文创产品的设计原则与设计路径,并通过分析文创产品五行山墙笔架的语义表达,倡导设计师要自觉担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开发出更多优秀的乡土主题文创产品,服务国内文化消费升级的新业态。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不仅要有物质支持,更需要文化保障。乡村文化是不可忽视的软实力,凝聚着乡村人的希望和寄托,所以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皈依,能够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精神引领和资源凝聚。针对目前乡村文化面临的困境,我们应当多措并举,找到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起,到如今乡村振兴一直是热点话题,各个地区为发挥地域文化特色、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而提出不同的实施策略。胶东作为山东省的重要发展地区之一,乡村振兴工作不容忽视。在乡村建设中,艺术可为乡村提供活力。视觉艺术旨在塑造艺术实体,突破地区语言障碍,用艺术形式传达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因此,以胶东地区为例,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视觉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探讨乡村振兴实施路径,从而实现胶东地区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文化特色浓郁、生态资源富集的白裤瑶聚居区的乡土景观进行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发挥其在文旅产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有助于该地区的独特民族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文化和旅游质量,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铁豪 《美与时代》2023,(2):101-103
在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城市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乡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及环境建设也变得越来越好。为了保证城镇化发展质量,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乡村景观设计成为农村建设与发展中的一种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的手段。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价值进行分析,介绍地域文化的概念和乡村景观的分类,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乡村景观设计中渗透地域文化,提出有效的景观设计方法,为营造良好乡村自然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发展并改进农村合作社以振兴乡村建设,文章从农村合作社的构成人员及其对办公空间的需求进行分析,具体从空间布局设计、建筑改造设计、装修风格等方面进行论述,将农村闲置房改造设计成农村合作社办公共享空间,让农村合作社的功能不仅局限于日常办公还能在节假日闲置期间为社区居民提供休憩、娱乐、学习的一个多功能空间,为增强农村文化建设、经济服务以及人际交流提供一个舒适、便捷的空间平台。将农村合作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媒介,用全新的办公空间共享理念来表达其独特文化,不仅能振兴农村的经济发展,还能传播农村的乡土特色。  相似文献   

20.
民俗产品是乡村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对乡村振兴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现实来看,当前我国民俗产品开发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文化、功能和技术等方面的缺失,这些缺失也暴露了民俗产品开发中伦理导向的阙如。因此强化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伦理导向,辅之于以"用"为中心的技术伦理导向、以"和"为中心的生态伦理导向和以"适"为中心的经济伦理导向,规范引导民俗产品开发,均衡和稳定民俗产品中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兼顾并融合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双重价值,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文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