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薛瑄字温德,号敬轩,山西河津(今万荣)人。他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卒于明天顺八年(1464年)。永乐年间进士,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卒后赠礼部尚书,谥文清。其主要著作有《读书录》、《读书续录》等。薛瑄学宗程朱,是明初一代理学大师。卒后其学“诏名正学,隆庆六年,允廷官清,从祀先圣庙庭”(《明史·薛瑄传》)。“海内宗焉”(同上书《儒林一》)。薛瑄之学在明代曾产生过重要影响作用,有两个方面值得重视:其一,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看,薛瑄思想具有  相似文献   

2.
《天风》2017,(6)
正瞿太素,名汝夔,太素是他的字,苏州常熟人,父亲位居礼部尚书。虽然瞿太素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但他却无心仕途,反而热衷于炼金术。1589年,他拜访了身居韶州南华寺的利玛窦,期望学习西方炼金术。利玛窦收下了他,教他西方科学,当然,更主要的是教他基督教神学。1599年,瞿太素替利玛窦《交友论》写序,介绍了自己结识利玛窦的情形:"万历己丑(1589  相似文献   

3.
邹大炎 《心理学报》1984,17(2):21-23
龚自珍(1792~1841),我国清朝进步的思想家、政论家和诗人。字璱人,号定盦,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道光进士,做过礼部主事的小官。他提倡“经世致用”之学,要求把学术研究与现实政治联系起来,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  相似文献   

4.
徐光启(1562—1633),上海人,明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定。他是我国明季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我天主教界中一位杰出的热心教友,1983年正是他逝世后的第三百五十周年。回忆1933年当徐光启逝世三百周年时,中国许多名人学者,在报刊杂志上撰写了不少纪念文章赞扬歌颂他,比如:蔡元培先生称徐光启是我国科学的先导;竺可祯先生称徐光启的治学精神更胜于与他同时期的英国的培根(1561—1626);高鲁先生称徐光启的治历,前不让郭守敬的特创,后不逊梅文鼎的敏求。(北京《光明日报》1938年11月18百)又称徐光启编著的《农政全书》可和中国著名的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78)的《本草纲目》齐名而范围更广。近读姚雪垠的历史小说《李自成》,作者提到徐光启,在脚注里说:  相似文献   

5.
消逝的土山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山湾,一个在天主教历史上曾名闻遐迩的地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上海城市的改造而逐渐消逝。 为什么叫土山湾?原来明清之际,上海西南方河道纵横交汇,当地有明末礼部尚书、大学士徐光启的墓地及徐氏后裔居住,因此被称为“徐家汇”。清道光年间(1836年)浚通蒲汇塘、肇嘉浜等河道,“堆泥成阜,积在湾处”,因而得名“土山湾”。 土山湾的出名,同天主教在上海的传布密切相连。 1603年(明万历三十年),上海举人徐光启受洗入教,在他的影响下,其家属亲友先后有许多人入了天主教。徐家汇成为天主教徒比较集中的地区。 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  相似文献   

6.
1983年11月8日(农历十月初七)是明代杰出的爱国科学家、中国天主教的先驱徐光启逝世三百五十周年。徐光启先后居住在上海南市乔家路九间头和徐家汇,他的实验场所在南市有“双园”,在徐家汇有“农庄别业”。他曾在上海读书和耕作,任过礼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他以“富国利民”为目标,毕生致力于国计民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对于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又是中国天主教的开创者,至今天主教界还尊敬地称他为“阁老”。他死后安葬在上海徐家汇。上海天主教界人士和信徒在纪念素  相似文献   

7.
瞿太素,名汝夔,太素是他的字,苏州常熟人,父亲位居礼部尚书.虽然瞿太素出生于名门望族、书香世家,但他却无心仕途,反而热衷于炼金术.1589年,他拜访了身居韶州南华寺的利玛窦,期望学习西方炼金术.利玛窦收下了他,教他西方科学,当然,更主要的是教他基督教神学.1599年,瞿太素替利玛窦《交友论》写序,介绍了自己结识利玛窦的情形:“万历己丑(1589年),不佞南游罗浮,因访司马节斋刘公,与利公遇于端州,目击之顷,已洒然异之矣.  相似文献   

8.
论高拱的学术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拱字肃卿,号中玄,谥文襄,河南新郑人,生于明武宗正德七年(1512)卒于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当明世宗嘉靖年间,曾传裕王(即后来的穆宗)讲读,多所调护。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等职,并进为内阁大学士,参与机务。及穆宗隆庆  相似文献   

9.
董其昌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盛名的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他不但在政治上官至礼部尚书,成为中国书画史上官阶最高者,他的文人画中更饱含禅宗思想,且首次在画论上提出"南北分宗"的见解,对后世画坛影响深远。杰出的艺术造诣使他成为晚明书画艺术当之无愧的集大成者,更是"松江画派"的开创者。他生活的环境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绘画。文章将在结合一些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将重点主观解析董其昌的书画艺术风格,以及略微提及其与晚明政治的辩证关系。同时阐述董其昌如何看待书画艺术与现实政治的关系,又如何运用书画艺术,以书画艺术为媒介去影响自己的仕途。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6,(3)
正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光,号玄扈,松江府上海县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他致力于农学、数学、天文、水利等方面的研究,勤奋著述,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编纂《农政全书》等著作。他也是虔诚的信教者,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明代著名的科学家,研究范围涉及农学、天文学、数学、水利等,他所编著的《农政全书》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百科全书"。他是进士,  相似文献   

11.
试论高拱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拱(1512-1578)字肃卿,号中玄,河南新郑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考中进士,选庶吉士,官至礼部尚书,拜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穆宗即位后,出任内阁首辅,兼掌吏部尚书。神宗即位后,由于阁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的构陷,高拱被罢官。归家后,“志不尽舒,才不尽酬”(《太  相似文献   

12.
林士章,漳浦旧镇乌石人.生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嘉靖三十七年中举人,隔年进士及第,殿试赐一甲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两京国子监祭酒、会典副总裁、南京礼部尚书.  相似文献   

13.
王旦之清     
正王旦生于后周显德四年(957年),因其出生在凌晨,故名旦。王旦是兵部侍郎王祜之子,天生相貌奇陋,华山道人见其异相,便断言:"其人日后大贵。"王旦从小好学不倦,沉默寡言,做事却极认真,他23岁进士及第,任大理评事,后赴平江任知县。因其文才了得,任著作佐郎,参与编修《文苑英华》。王旦33岁在弘文馆当值,后步步高升。因其岳父任要职,王旦上奏为避嫌,不赴吏部任职,改为礼部郎中。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元朝政府管理回回人清真寺的方式多有探讨,但对明朝管理清真寺的方式关注不多。本文从明代遗留下来的清真寺札付等文献入手,探讨明朝政府对清真寺的管理方式,以及在此管理方式之下的清真寺如何利用这一制度获取生存之道,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得到新的发展。本文认为,明朝建立之后,面对元朝遗留的大量回回人以及由西北边疆内附的穆斯林,通过在两京敕建(赐)清真寺或给予清真寺敕封,并由礼部颁发札付的方式,表明自己对为国效力的回回人的肯定态度,而清真寺之敕建与礼部札付之颁行为各地清真寺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制度资源,各地清真寺援引两京敕建(赐)清真寺的管理方式获得官方认可,在地方社会中合法存在。  相似文献   

15.
夏言(1482-1548),字公瑾,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嘉靖朝以议礼受帝赏识,嘉靖十年(1531)官升至礼部尚书,嘉靖十五年(1536)擢升武英殿大学士,不久居首辅,后加少师,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最终为严嵩所构,卒坐弃市.隆庆初,追复原官,谥文愍. 夏言一生著述颇丰,且包括诗、词、文等文体.明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二云:"夏言《桂洲集》五十卷,又《赐闲堂集》十卷,又《应制集》四卷,又《桂洲词》一卷."[1]卷三十二又记载:"夏言《桂洲词》一卷."[2]不仅如此,由于他曾任嘉靖朝首辅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的作品从刊刻之始就一直受到世人关注.明清时期,相较其它文体,人们对夏言词作的研究最多,也最深入.  相似文献   

16.
导言 祈克果(Soren Kierkegaard又译克尔凯郭尔)去世后一个世纪,这位忧郁的丹麦人备受千万人称许——或者至少被广泛地谈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对基督教神学家巴特(Karl Barth)的影响使他驰名于世。过去二十五年,他的大部分著作已被译成英语。 祈克果生于1835年5月5日,他是一个哥本哈根富商的幼子。他出生时,母亲45岁,父亲57岁。舒适、沉郁、对宗教和教会的严格忠诚,弥漫在他当时的社会中。他父亲在道德上和思想上严格地  相似文献   

17.
严锡禹 《天风》2017,(8):25-25
1616年,南京礼部侍郎沈漼连上三道奏疏,攻击天主教,罗织了传教士三项罪责:第一,变乱历法,这项指控,其实就是针对传教士进入钦天监修历一事说的,他指出,传教士依照的是远夷的历法,变乱了中国自尧舜以来就坚持的正朔;第二,传教士及中国教徒,不敬祖宗,只敬天主,破坏中国伦常,是不忠不孝的表现;第三,传教士用小恩小惠,广收"贪愚之徒"。  相似文献   

18.
裴休(797—870),字公美,祖籍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生于河内济源县(今河南省济源县),为唐代御史中丞裴肃次子。从小廉约节俭,志操坚正。童龀之时,与兄弟俦、俅学于济源别墅。他刻苦好学,“经年不出墅门,昼讲经籍,夜课诗赋”(《旧唐书》卷177《裴休传》),如饥似渴地学习诸子之学。一日,虞人赠给他们兄弟三人一块鹿脯,兄弟俦、俅烹之,请他同食。他曰: 我等穷生,菜食不充,今日食肉,翌日何继?无宜改馔。(同上) 裴休从小就不茹荤血,生活艰朴。长庆年间 (831—824),裴休以儒业及第。大和二年(828年),又应贤良方正,为甲科之首。以后历任右补阙、史馆撰修、户部侍郎、兵部侍郎、诸道盐铁转运使、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宰相)、宣武节度使、吏部尚书、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使、风翔尹、风翔陇州节度使等职。裴“休性宽惠,为官不尚皦察,而吏民畏服。善为文,长于书翰,自成笔法”(同上)。其著作有:  相似文献   

19.
东方朔生于汉文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61年)至后元五年(公元前159年)间,死于汉武帝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他一生郁郁不得志,行事颇具矛盾色彩:狂放不羁却又汲汲求用于朝,聪明智睿却又不能取得同僚的理解,能言善辩却又不能使汉武帝尽用其策。这首先是由于他所受的文化教育和所接受的思想影响而导致的人生多重矛盾性格所造成的,也是先秦不同族源文化系统的文化精神对知识士子的不同文化影响的反映,又是战国"人本精神"促动下形成的士人人格精神的延续与朝廷现实思想政策间矛盾的折射。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16,(6)
正一、引言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1.Gustavo Jung1875-1961)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心理分析的创始人,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界,他通过心理分析的理论和实践影响了整个人文学界,他是最早认真思索古代中国传统意义的心理学家之一。荣格发现人类拥有共同的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这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的发展,也是他个人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