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宽容 仁爱 平等——赛珍珠的宗教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教士出身的美国作家赛珍珠(1892-1973)是一个有着复杂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人:她生于美国,却在中国生活了近40年;她是1938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但在美国文学史上却始终是个边缘人物;她身为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传教士的女儿,本人也在教会中担任过教职,却倡导宗教宽容……她一生都生活在各种矛盾、各种争议的漩涡中,她那些复杂甚至看来相互矛盾的思想使她得不到各方人士的理解,成为精神领域中的漂泊者。不过,在当今这个强调宗教对话、文化沟通的“全球一体化”的时代里,她所强调的多元文化彼此共存共处、不同宗教相互宽容沟通…  相似文献   

2.
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注定只会平庸,如果没有专长,梦想也只会永远停在那个梦里。沙拉·伊麦斯有一个梦想,开一家福利院。但她是一个女人,且已经41岁;她有一半西方血统,可风华正茂时候却生活在10年动乱的中国;她只有初中文化,而且有3个10岁上下的孩子。她拿着的是这样一手底牌。如果是你,女人,41岁,初中,让你去一个陌生的地方重新生活,你去吗?那地方无依无靠,语言不通,还要拖上3个孩子,你去吗?而且战乱不断,随时都会发生爆炸,甚至会整个月呆在防空洞里,你去吗?她去了,因为她有这个梦想。沙拉·伊麦斯的父亲,犹太人,“二战”中受德国纳粹的迫…  相似文献   

3.
有一段时间我很无聊,觉得日子那么灰色,每天上班下班,拿一份固定的薪水,看领导脸色,朋友越来越少,大家各忙各的,如果这样下去,我怕自己会提前进入老龄化。但与我同龄的娟子却活得那么生机盎然,甚至我怀疑我们之间是否有了代沟。当看到她在电视上光彩夺目时,我约了她,在一个酒吧里,我们谈了一个下午。那个下午,我和娟子喝着一种叫作莲花香的茶,慢慢谈着人生,娟子说,其实,每个人都有和生活隔阂的那一段,接着,她讲了自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黑人小姑娘威尔玛·鲁道夫,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她只能每天孤独地坐在轮椅上,望着其他孩子活蹦乱跳,欢呼雀跃,而自己却寸步难行,一筹莫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威尔玛愈发自卑和忧郁,甚至拒绝任何人的靠近。但也有一个例外,邻居家那位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成为她的好朋友。老人是在"二战"战场上失去那条胳膊的,尽管身有残疾,老人却十分乐观,一有空暇就陪着威尔玛到处散心。初春的一个早上,威尔玛坐在轮椅上,老人用一只手把她  相似文献   

5.
正前几天读到一篇关于徐志摩前妻张幼仪的文章,讲述她被徐志摩抛弃后虽历经磨难却凤凰涅槃,活出了绚丽的人生。不由得想起另一个和她几乎同时代,曾经有着与她相似遭遇,但结局却迥然不同的人——朱安。她们都是包办婚姻,都嫁给了名人,一个嫁的是著名诗人徐志摩,另一个嫁给一代文豪鲁迅;她们的丈夫对她们都不好甚至很绝情。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的照片就称她为"土包子",无论她怎么努力,徐志摩就是不喜欢她。在张幼仪怀第二个儿子的  相似文献   

6.
意念疗法     
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医学界就流行运用“内视形象疗法”治疗癌症,并且收到了显著的疗效。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一位美国妇女,颈部长了一个癌瘤,她极度恐惧、悲观,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拒绝治疗和进食,病情也迅速恶化。一次偶然碰到一位心理医生,详细了解病情后,耐心地向她解释这种病不难治疗,只要鼓起勇气,恢复  相似文献   

7.
云,18岁的大一新生,羞怯、寡言、郁郁寡欢。在笔者讲授第一次心理学课后,便找到家里,想与我谈谈,力求寻求帮助。咨询就这样开始了……新的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环境,没有给云带来多少欢乐和喜悦,内心却有许多忧虑,苦闷甚至恐惧。她到底恐惧什么?几次咨询后,云吞吞吐吐地  相似文献   

8.
巧施小计     
本世纪初,在列宁格勒住着一对中年夫妇。丈夫是国家政府中的一位官员,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  尽管他来自农村,又没有文凭,然而在大城市工作和生活了许多年,加之他爱动脑子,使得他见多识广。有时他能在某些场合发表演说,甚至可以同不少专业人才进行学术辩论。  可是,有谁能相信他的妻子却目不识丁?尽管她和丈夫一起从乡下来到城市,可仍是个文盲,她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丈夫每每谈到此事时都替妻子犯愁,可是其妻却满不在乎。  “亲爱的,你应该学会简单的读写才对。目前全国正在努力摆脱世代遗留下来的无知和愚昧。你…  相似文献   

9.
孙宏赦  吴新望 《天风》2018,(10):18-19
在以色列士师秉政时期,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值得我们关注,就是摩押女子路得虽身处乱世,却能够在信仰和生活上有正确的决断。她曾向婆婆表示:"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她日后的结局正说明这选择是正确的。她的人生实现了信仰与爱国的完美结合,这对现实生活中的基督徒而言有着十分宝贵的教训。  相似文献   

10.
杨联涛 《天风》2001,(1):20-21
她出生在一个基督教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热心的基督徒,从小沐浴在上帝和父母的慈爱之中,并不知道忧愁和难过,也没有过大起大落的生活经历。由于父母都是基督徒,自然,她也对于信仰多少有了些认识,也成了一个比较顺服的信徒。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了家庭,有了丈夫。开始,她也带着丈夫去礼拜,慢慢  相似文献   

11.
母亲     
昨天,是母亲的生日。按习惯,我们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并且让她在蜡烛吹灭之前许个愿。母亲按儿女们的要求做了,她闭上眼睛,默默祈求,大家都很安静,也很快乐 吹火蜡烛,灯亮了,母亲也欣慰地笑了。可我却分明看到她眼里那晶莹闪烁却没有滴下的泪珠。作为女儿,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但母亲含泪的笑,却使我想到她坚强的一生…… 母亲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她3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也离开了她。从此母亲就只有投靠几个舅舅,开始了这家一天,那家一天的寄居生活。虽然住的部是亲戚家,但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失去了父母温柔的呵护疼爱,那是一种怎样的孤寂。听母亲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在别人家里,自己处处要留心别人的脸色,有什么愿望也  相似文献   

12.
康先生信箱     
康先生: 我是一名大三的学生,再有一年多就毕业了。可我似乎仍无法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在大二时感到生活无聊,经常逃课。后来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却被拒绝。之后便整日胡思乱想,好像生活在幻觉中,甚至还发现别人对我怀有敌意。现在几乎麻木绝望了。求您帮帮我吧,我不想再这样度过这剩下的大学生活了。云南小江小江朋友: 感谢您的信任。您曾经是一个有志青年,在高考中获胜就是一个证明。但您并没有做好高中到大学的转变和适应,没有确立起新的奋斗目标。于是,导致您生活在空虚之中,甚至感到对自己、对生活的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庞大的律师群体中,有一位外貌丑陋却口碑极佳的女律师,她的名字叫科尔。在法庭上,她扭曲的容貌常会引起众人的惊讶甚至恐惧。但是,这位丑陋的女律师,却以渊博的学识和言辞犀利的口才,以及咄咄逼人的  相似文献   

14.
《天风》2020,(7)
正一位教会的信徒深受慢性疾病的困扰,而未信主的家人却常常不能理解她。时间久了,家人甚至心生反感,不再如她当初刚生病时那样关心她。这位姊妹常年生活在这种不被关心和受伤的关系中,完全忘记了自己是神的儿女,是教会的一员,软弱使她想不到向神求救,向教会求救。姊妹落在与家人的不那么和谐的关系当中,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深了与家人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15.
正她曾是繁华都市的一名白领,有着丰厚的收入,而这份被人艳羡甚至有着明丽前景的工作却被她放弃了。她毅然决然回到家乡,创办了食品公司。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她以一个华丽的转身,让公司的年产值超千万元。90后的她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公岭镇。小时候每逢父母包饺子时,她都主动请求要帮忙。然而她的帮忙就是一种无声的捣乱,经常把面粉弄得脸上、身上都是。即使这样,父母也从未阻止过她的好意。长大后,她不再自顾自地用  相似文献   

16.
拒绝的魅力     
她出身卑贱,无奈流落风尘,却因为一首歌而被汉武帝所宠爱,从此她只以歌中的倾城之色示人,甚至在病重垂危之际,断然拒绝了汉武帝见她一面的请求。  相似文献   

17.
舒靓  聂勇 《思维与智慧》2008,(11):40-41
在美国庞大的律师群体中,有一位外貌丑陋却口碑极佳的女律师,她的名字叫科尔。在法庭上,她扭曲的容貌常会引起众人的惊讶甚至恐惧。但是,这位丑陋的女律师,却以渊博的学识和言辞犀利的口才,以及咄咄逼人的气势震惊四座。为无数当事人打赢了官司。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生活的富裕与许多因素有关,自己不懈努力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然而,现在社会上却有人宣扬:“一个人的姓名与他的一生事业、幸福、财富、官职等有重要的关系!”有不少人竟对此说法深信不疑,甚至做出一些错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5,(5)
<正>我在读书会上建议同学们多读一些经典,经典的阅读属于深度阅读,可以让我们用心去读、去领悟,这必然有助于我们的生命成长。阅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之一,离开阅读,我们几乎无法获取必要的生活资讯。本文所说的读书,也是阅读的一种,却不同于获取生活资讯的阅读。说到读书,杨绛曾有一个比喻。她说,读书就像访友,甚至比访友更方便有效,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可以拜访,随时可以中断,觉得有益就多访,无益就再见。2013年春天,金陵协和神学院图书馆创办了。一个读书会,  相似文献   

20.
正我单位有位女同事,人缘特别好,无论男女老少,都和她相处得融洽和谐。我挺佩服她的,因为这样的人情商一定很高,而情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要超过智商。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她的一个小秘密。那天我们一起出门办事,路过一家药店时,她拉着我走进去,拿出一个写满字迹的小本子,翻开看了一看,对服务员说要一款伤湿止痛药膏。我问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她的回答真是出乎意料,原来是单位的一位大姐昨天胳膊扭伤了,还没来得及买药膏,只是闲聊的时候说出来,却被有心的她记住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