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佛言祖语     
《法音》1996,(9)
佛言祖语依佛典有三种三宝:一曰性体三宝,二曰圣贤三宝,三曰住持三宝。三宝者,“佛宝”、“佛法宝”、“佛法僧宝”是也。何为住持三宝?依像而见之佛,塔寺是也;依书而传之法,经藏是也;依律而住之僧,丛林是也。而此住持三宝,又依僧宝而住。僧宝清高,佛法兴盛;...  相似文献   

2.
佛教文摘     
佛教文摘达生摘编者按佛法是什么?是宗教?是哲学?是科学?名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佛法的内容本身.任何一个真诚地想要解决人生问题的人,都应该努力了解佛法。宇宙无垠、时空无限,生而为人、不过百年。既有此血肉之躯“身”,又有此能思能感之“心”,非如草木无情,...  相似文献   

3.
胡晓光 《法音》2002,(1):23-31
佛法以缘起论为思想理论基础,而缘起论的具体内容则是从“四缘”义展开引申的。缘起论是佛法的特质,是佛法区别于一切外道异执的根本标志。它是佛法的诸法实相观,在佛法中是最胜义。龙树菩萨在《回诤论》中云:“佛说空缘起,中道为一义。敬礼佛世尊,无比最胜说。”作为最胜说的缘起论,它是一切法的普遍法则,是一切法的共相本质,佛法就是以此作为立说大本。如《中阿含经·舍梨子相应品》云:“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又如《了本生死经》云:“佛说是:若比丘见缘起为见法,已见法为见我。”又如《佛说稻竿经》云:“见十…  相似文献   

4.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背景下。知识难以改变命运又成了一个话题,仿佛文革浩劫中“读书无用论”的再版。确实,我们也看到学了很多知识的青年,工作待遇还不如学历比他们低的人。那么,知识是否真的无用?非也!依照佛法,知识是智慧的基础,只有“转识成智”。才能改变境遇,改变你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妙华 《法音》2002,(8):30-33
佛法的认识论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人生宇宙的规律,其中对于“苦谛”的体认,可以说是佛法认识论的基石。对于人生是“苦”的分析和对于“苦”的原因的解释,在佛法修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是学修佛法、出离解脱的基本理论依据。随着现代佛教文化思潮和修行方式的多元化,尤其是禅学和禅修方法的广泛传播,“快乐”、“轻松”、“自在”、“解脱”等概念出现的频率不断增高,容易使人产生误解,甚至于浊世“乐不思蜀”。因此我感到对佛法“苦圣谛”有重新确认的必要。苦具有逼迫性,是众生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来考…  相似文献   

6.
《法音》2007,(2):22-22
时下流行佩带水晶、翡翠玉雕的佛像护身符,而且有“男带观音女带佛”的说法。佛法是人类文明最珍贵的精华,对东方文化及文明有深远的影响,佛法的广大无边,平等圆融,通上彻下是最有用的,而提出的药方是:人人要平心静虑,快乐不在外界,幸福在自我心中,唯有透过静思熟虑,少欲知足,舍己为人,自己才能快乐,一切苦恼才会熄灭。  相似文献   

7.
李洪志是打着气功旗号起家的,名称开始叫“法轮功”,但他说他传的是“法轮佛法”。他的“法轮佛法”“不是低层次祛病健身的气功”,也“不是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世界上一切学说中最玄奥、超常的科学”。为了与气功与宗教相区别,李洪志经常使用“法轮佛法”、“法轮大法”、“法轮修炼大法”、“法轮佛法大圆满法”、“宇宙根本大法”等名称,他的书也多以“法  相似文献   

8.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思想是近代佛学大师欧阳渐先生提出来的。该文考察了欧阳渐对“佛法”的理解,并在对“如何正确理解”、“如何客观评判”、“如何合理发扬”欧阳渐“佛法”思想等问题展开讨论的同时,简要分析了该思想的成因、价值及其学术意义。该文认为:要客观评判欧阳渐的“佛法”思想,应该正确区分“佛法”与“佛教”、“佛学”的关系,全面理解其“佛法”思想,并根据“佛法”的实际来加以评价;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始终为人类所必需,乃是欧阳渐“佛法”思想留给我们的有益启示,值得在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加以发扬。  相似文献   

9.
从1997年起,我就多次告诫弟子及信众,要认清“法轮功”假借佛教名词迷惑世人的别有用心,千万不可受其蒙蔽,迷失对佛法的正见。现在政府鼓励宗教界人士揭批“法轮功”,这正是我们佛弟子维护三宝、弘扬佛法真理的好机缘。  修学佛法与外道法都会在身体上出现反应,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聚合而成的,地有坚性,水有湿性,火有暖性,风有动性,因此调节身体时必然会有各种反应产生。但许多“法轮功”练习者却误以为是李洪志发功所赐,痴迷妄想,走火入魔。而修学密乘所出现的身体反应是在具德上师的引导下,修行人…  相似文献   

10.
李洪志在《转法轮》一书篇首的“论语”中说:“‘佛法’是最精深的,他是世界上一切学说中最玄奥、超常的科学。”“‘佛法’是从粒子、分子到宇宙,从更小至更大,一切奥秘的洞见,无所不包,无所遗漏。他是宇宙特性‘真、善、忍’在不同层次的不同的论述。”实际上,“真、善、忍”只能是某个人类社会群体的生活信条,绝不是什么宇宙的根本特性。而  相似文献   

11.
问:法轮功标榜自己是最高佛法,故又名“法轮大法”、“法轮佛法”,那么它与佛教是什么关系?答: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无论是在思想理论上还是外在的形式上,法轮功与佛教都没有什么共同之处,李洪志本人也与佛教没有任何关系。从佛教界来说,法轮功是一种附佛外道和邪教,根本就不是佛法,所谓“最高佛法”也就无从谈起!问:李洪志在其《转法轮》等书中运用了许多我们熟悉的佛教名词概念,那又该怎样理解?答:李洪志不信佛教也不懂佛教,只是剽窃了佛教的一些名词,想利用佛教的影响去蒙骗那些同样不懂佛教的人民群众。问:听您这么说,…  相似文献   

12.
道伟 《法音》2005,(10):33-38
台湾圣严法师曾在勖勉中华佛学研究所同仁的开示中说过:“要立志做一个宗教家,而不只是一个佛学研究者。但是一位优秀的宗教家,必须有良好的学术背景。”这也就是强调,“佛学研究”与“佛法修持”其实并不冲突。作为佛弟子,不仅要成为一个“佛学的研究者”,更应是“佛法的修持者”。这意味着我们不光要从事佛学研究,更要有担当,成为一位优秀的“佛教宗教家”。本文就是以这样的角度说明佛法修持与佛学研究之间存在着“本末体用”互补相资而不可分割的关系,并尝试依留日的修学见闻,尝试探讨中国佛教现代化开展中佛法修持与佛学研究的双重课题…  相似文献   

13.
《法音》1991,(2)
一、概念的厘定“佛法”,是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是梵语佛陀的音译略称,义为觉者。法是梵语达磨的义译,义为轨持。佛与法的结合词“佛法”,义为“佛的法”,即由佛陀所创见而流行人间的法。“佛为法本,法由佛出”,故称“佛法”。在内容上,佛法包括教法、理法、行法和果法,体现于文字记录即为经、律、论三藏。广义地说,凡与释尊本教不相违碍的善法皆可称为佛法,故历代祖师大德的言教及其它“世间微妙善语”也是佛法。世尊曾说:“我所说法,如爪上尘;所未说法,如大地土。”(《升摄波经》)又说:“一切世间微妙善语,皆是佛法。”(《增一阿含经》)至于是否是佛法,可以用法印来鉴定。但一般所说的佛法,只指由  相似文献   

14.
好友老何才华出众,满腹诗书。自谓不识佛法,然常吐出深入佛理、浅近平实之佳句。近日,赠我自选散文集一册,随手翻阅激发起思绪阵阵,遂成此篇。老柯有文:“挤出生门者不知从何而来,被拉入死之门者未知往何处去?两座门之间路是如此短暂,选择余地也很窄,然而并不悲观。”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我要干什么?这是人生永恒的主题。就佛法来说,“诸法因缘生”这一切都离不开缘。“缘”字确实是理解世事的关键。它不是天意,不是宿命.,而是客观存在的无穷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条件与规律。六十余年的生活使我对这个缘字有不少体…  相似文献   

15.
《法音》1995,(3)
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圣谛佛法是什么?这一问题使很多人模糊困惑。人们常问:佛教是哲学呢?宗教呢?或是一个生活方式?简单地说:佛教既广大且精深,再巧妙也不能归纳于一狭窄的范畴。当然,佛法包括哲学、宗教或生活方式,可是佛法确又不是限囿于以上范畴之内。以某些...  相似文献   

16.
编后语     
《法音》1992,(4)
加强佛教界的自身建设,保持佛教的纯洁性,是当前佛教界的首要任务。自去年赵朴初会长在中国佛教协会部分常务理事座谈会上发表“加强佛教自身建设”重要讲话以来,全国佛教界通过近一年来的努力,各名山大寺兴办的僧伽培训班,如雨后春笋,九华山丛林执事培训班已初见成效。本期赵会长在《弘扬佛法,利乐有情》一文中,进一步要求我们“要担当弘扬佛法的责任”。他指出“要担当起这个责任,我们自己本身就要依据佛法加强自身建设”。他还强调:“要懂佛法才能弘扬佛法。”作为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僧人,应该要有弘扬佛法的责任感!古德说:“佛法弘扬本在僧。”但我们如果不懂佛法,又怎能弘扬佛法?已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相似文献   

17.
于毓蓝 《学海》2003,2(6):149-152
“民主”是个让人神往、令人振奋的词 ,同时也是使人迷惘、无从着手的词 ,正如俞可平先生所说 :“政治哲学中最古老而又最新颖的话题无疑是民主 ,谈论最多分歧最大的话题无疑也是民主 ,最令人神往而又最使人迷惑的话题还是民主。”① 现代“民主”概念源于古希腊 ,诸多的定义与理解使之歧义重重。熊彼特认为 ,“民主的方法是为了做出政治决定而做的制度上的安排。在这种制度下 ,想获得决策权的人要在人民的选举中通过竞争而产生。”② 亨廷顿也认为 ,“民主所依据的标准是看其中最有影响的集体决策者是否通过公平、诚实和定期的选举产生 ,在…  相似文献   

18.
《法音》1992,(8)
实相真理是佛教的根本教理、佛法的根本契印,它形成了佛教同一切世间哲学、宗教及外道的根本区别。以“一切法皆佛法”故,我们现在所学的佛学(显教教理)都是释迦牟尼佛为随顺众生之机,巧善地以当时古印度哲学的文化背景而方便言示“离言”之佛法。末法时代,随着众生的根性渐浅而世间哲学(世智)的渐盛,多于甚深佛法上不生信解,反出疑谤,以是因缘,笔者力图随顺现代哲学之学识知见而方便浅释“实相真理”。  相似文献   

19.
传统与现实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余年来,传统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人们议论的话题。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下,出现了关干“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的诸多看法。其中有一种流行说法,叫做“传统断裂”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传统主义”,“切断”了民族文化的传统;因此,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着“跨越五四文化断裂带”的任务。这实际上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需要从哲学层次上回答的问题:怎样认识和把握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主流?民族的文化传统能否因为一次文化革新运动而发生“断裂”?民族传统是“贯通古今而不变”的东西,还是不断发展的?等等。本…  相似文献   

20.
那段时间,阿二对佛法越来越虔诚,乃至家徒四壁、无米下锅、妻儿衣食无着,他都能视而不见,整天佛号不断。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阿二终于在一夜做梦时,见到了阿弥陀佛。“还真有阿弥陀佛呀?”阿二脱口而出。“也有也没有。”阿弥陀佛笑看着阿二。“您明明白白地站在这里,怎么可以说没有呢?”“我———阿弥陀佛乃至众多的诸佛菩萨都是人创造出来的,阿弥陀佛只是人类至真、至善、至美的一个总集成,世世代代的人们把他们每个人心中那认为最完美的东西全叠加在同一个客体上,就创造了阿弥陀佛,就是我。然后他们就顶礼膜拜,与其说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