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子论管仲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弗色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  相似文献   

2.
“不动心”     
正"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老师:"您若是做了齐国卿相,能够推行自己的理想和主张,由此成就霸业,甚至是大一统的王业,那是不奇怪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您是否动心呢?"孟子回答:"不会!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  相似文献   

3.
“恕”字在《论语》中一共出现了二次。《里仁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卫灵公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4.
<正> 《孟子》为儒家经典,自古及今为之作注释义者,曷胜其多。然而旧注仍有不当、不明而时人亦沿致误之处。今援举两例分析,以为田夫献曝之举,祈教于时贤。〔例一〕何事非君,何使非民《公孙丑上》:〔公孙丑〕曰:“伯夷、伊尹何如?”〔孟子〕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  相似文献   

5.
菩提一叶     
《佛教文化》1997,(2):6-9
佛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数日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在饭食间。”佛言:“子未能为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佛言:“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佛教信众最常讲的一句话,便是“了生死”。生死为何了?何谓了?如何了?却不是人人都能讲得明白的。先说生死的距离。佛陀连续问了三次,都是一个问题:“人命在几间?”也就是问从生到死有多远。只有答“呼吸之间”的才得到首肯。这种对生死距离的度量,确实充满了睿智。“三分气在…  相似文献   

6.
梁涛 《管子学刊》2024,(1):53-78
中国古代的气可分为物质之气与精神之气,后者又包括血气、情气和德气。血气主要针对人的生理欲望而言;情气指人的自然情感活动,如“喜怒哀悲之气”;德气则指人的道德情感活动,如仁气、义气等。孟子的浩然之气不是来自血气、情气,不是对血气、情气的理性升华,而是来自仁义之气,是“集义所生”。孟子的“夜气”“平旦之气”均是指德气而言。孟子自称可以做到知言,可以辨别言辞的错误所在,但没有提出一套分析错误言辞的理论方法。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因为孟子过分重视良知、良能,强调心的直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经验认知的作用。辨别错误言辞不能仅仅靠良知、良能,还要靠经验观察、逻辑分析,而这恰恰是孟子所缺乏的。孟子高度肯定、赞美孔子,实际是通过孔子寄寓自己的政治理想,视孔子为自下而上用文化、道德影响政治的新王,在得君行道之外,探寻一条觉民行道,甚至为君行道的道路,故“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相似文献   

7.
少室山中,五乳峰下,雪花飘飞,山色皑皑。延王法师、阿德居士、沁平君者,烹雪品茗,聚会讲肆。法师居中,面色红润,阿德、沁平侧列,拳手掣笔,凝气净心,汲汲侍也。沁平君问:“何来少林功夫?”法师答:“参禅者也。少林寺者,禅宗祖庭也。”问:“二者系何?”答:“此乃显现少林功夫禅是。中国传统功夫入禅之精髓,成少林功夫也。禅书禅画,禅诗禅乐者同,故少林功夫又曰禅武也。”问:“何谓禅拳归一?”笑答:“君晓‘禅拳归一’,非低境界者!”沁平笑曰:“乃寺碑所书,不可外传也。”法师曰:“禅拳归一也。一而二,二而一,二…  相似文献   

8.
浩然之气     
万物阒寂的静夜,挑一盏灯读《孟子》。公孙丑问:“敢问何为浩然之气?”孟子道:“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干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行有不慊于  相似文献   

9.
自牧(十三)     
汪维藩 《天风》2009,(7):58-59
(三十一)不忍见其死 每逢读到“失羊比喻”(参路15:1-7),总习惯于想到耶稣所喻指的罪人,却忽略比喻本身——牧人对失落之羊的悲悯。这一点,中国人当是较易理解的。孟子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加害于人的心)”,且“恩足以及禽兽(及于禽兽)”(《孟子·公孙丑上》)。孟子并不吃素,但出于对生命的悯恻,  相似文献   

10.
董心 《天风》2000,(12)
重生 “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知道人的事?像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2:11) 今天,偶读《庄子·大宗》,有曰:“知天之所为,天而生也;知人之所为者,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所不知,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我是这样翻译并为己所用:“知道上帝作为的人,是从上帝那里生的(重  相似文献   

11.
有两个小幽默。 其一、A是面包厂厂长,B是砖头厂厂长。一天,A在法庭上怒火万丈地控告B:“你供应我们的砖头太软,简直就是面包!”B也立刻反驳:“你卖给我们面包太硬,简直就是砖头!”而法官意欲出出他们的洋相,就故意指着B问A:“他供应你们的面包简直就是砖头,是吗?”答曰:“是!”又指着A问B:“他供应你们的砖头简直就是面包,是吗?”答曰:“是。”法官又问:“真的如此?”两人答曰:“真的如此!”再问:“此话绝不反悔?”两人再次答曰:“绝不反悔!”法官立刻宣判:“既然如此,本法官郑重宣布,A立刻将B所…  相似文献   

12.
礼义廉耻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义廉耻的历史作用及其现代意义樊婧王引兰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礼义廉耻又称为“四维”,出自《管子·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明清之际顾炎武也曾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维”即“纲”的意思。可见在中国...  相似文献   

13.
徐晓鸿 《天风》2018,(4):20-22
一天论第一 问曰:“人是何物作?” 有人问:“人是什么物质构成的?” 答曰:“有可见,无可见。何在作?何无作? 回答说“有可见(物质的一面),有不可见(非物质的一面)。哪些是被造的?哪些不是被造的?  相似文献   

14.
一、孔子正名思想的提出孔子的正名主张,显见于《论语·子路》:子路曰:“卫君待于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近也!奚为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阈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于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可见.子路与孔子问答,关乎卫君待子为政事。对此,还可从《论语·述而》中找到另一记载,此即于贡与孔子问答: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相似文献   

15.
辩论与言说很早就受到我国思想家的重视和研究。《论语·先进》载,两千多年前儒家就把“言语”列为培养教育和考察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并使之与“德行”、“政事”、“文学”并重。因此,不仅儒家创始者孔子“善为说辞”,且弟子中亦多有宰找、子贡等擅长言谈辩说之能者。(参见《孟子·公孙丑上》)墨子更进了一步,他直接了当地把“谈辩”做为墨家在天下实现“义”事的首项要务。“治徒娱、县子顾问于子墨子曰: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曰:管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然后墙成也。为义犹是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  相似文献   

16.
雪鸿 《佛教文化》1996,(3):41-41
我喜欢让一个老人理发,老人在道旁露天营业,收费低廉,人又健谈。初次见面,他习惯地问:“你是干啥的?”我说:“当小官儿的。”他又问:“一个月挣多少钱?”我说:“运气好时能挣万儿八千的。”当他知我尚未成家时,问我老家在啥地方,一听“甘肃”,他眼一瞪,“五百里不见一根草,别去了,到这儿成个家”。接着为我出谋划策,最好“进门”,找有女无儿的人家,房子,老婆现成,他保证愿为我找个“好主地”。第二次他依然问我是“干啥的?”我说:“打工的。”他很关心,“打工苦不苦?老板好不好?”我说:“的确很苦.老板有时好,…  相似文献   

17.
孔子论管仲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  相似文献   

18.
生命的长度     
有一天,朋友手执一本书,走到我身边,神秘兮兮地问我:蝴蝶漂亮吗? “当然。”我回答。 “那你知道蝴蝶能活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生命的长度     
有一天,朋友手执一本书,走到我身边,神秘兮兮地问我:蝴蝶漂亮吗? “当然。”我回答。 “那你知道蝴蝶能活多长时间?”  相似文献   

20.
佛祖言语     
《法音》2006,(7):1-1
问曰:法在佛心中一切皆大,何以故但说慈悲为大?答曰:佛所有功德法,应皆大故。问曰:若尔者,何以但说慈悲为大?答曰: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所以者何?菩萨见众生老病死苦、身苦、心苦、今世后世苦等诸苦所恼,生大慈悲救如是苦,然后发心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以大慈悲力故,于无量阿僧祗世生死中心不厌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