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华 《中国宗教》2023,(1):72-73
<正>随着《维摩诘经》与中国文化的深度融合,维摩诘居士的形象也成为魏晋至唐宋时期佛教造像的重要题材。从菩萨造像形制到清谈名士模样的转变,再到秀骨清像与丰颊硕体的轮替,维摩诘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呈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佛教美术中国化发展历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王维、白居易与佛诗在唐朝诗人中,王维、白居易等,堪称佛诗的广大教化主。其中王维与禅宗惠能的嫡传弟子神会、华严宗僧人道光,都曾有过密切的交往,并向他们请教佛法。由于王维从小便信佛,所以还特意以《维摩诘经》中维摩诘居士的"摩诘",作为自己的字。我们这里且...  相似文献   

3.
释迦牟尼时代,有一位委身尘俗中专为辅助释迦佛教化众生的大居士维摩诘(这个称呼的意思是清净无垢、声名远扬)。盛唐大诗人王维则取其名为自己的字,以与名“维”相应和,而且他也成了一个声名远扬的居士。  相似文献   

4.
刘红青 《法音》2006,(6):34-38
《维摩诘经&#183;方便品》塑造了一位在浊世洪流中不独善其身。深入到形形色色的众生当中,运用方便权智.教导众生当厌此身、常乐法身的在家菩萨形象。维摩诘居士不远离传统中认为不利于个人修行的种种恶缘.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不拘一格”化众生。而另外一部极为重要的大乘经典《法华经》,在其(安乐行品)中则明确提出,行法华一乘菩萨行的菩萨,应当远离种种恶缘.其中就包括维摩诘与之交往并化度的各色人等。因此。这两部经典在文字上显示出了某种矛盾。本文就是要去探求这两者的差异,并试图将两者在义理层面融会沟通。  相似文献   

5.
《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也是汉译佛经文学影响较大的佛经之一。它不仅情节生动、富有哲理情趣,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维摩诘这样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本文即以鸠摩罗什译本《维摩诘所说经》为对象,全面详细地解读维摩诘这一经典形象。  相似文献   

6.
刘红青 《法音》2006,(6):34-38
《维摩诘经·方便品》塑造了一位在浊世洪流中不独善其身,深入到形形色色的众生当中,运用方便权智,教导众生当厌此身、常乐法身的在家菩萨形象。维摩诘居士不远离传统中认为不利于个人修行的种种恶缘,行于非道而通达佛道,“不拘一格”化众生。而另外一部极为重要的大乘经典《法华经》,在其〈安乐行品〉中则明确提出,行法华一乘菩萨行的菩萨,应当远离种种恶缘,其中就包括维摩诘与之交往并化度的各色人等。因此,这两部经典在文字上显示出了某种矛盾。本文就是要去探求这两者的差异,并试图将两者在义理层面融会沟通。一、两段矛盾的经文虽为白…  相似文献   

7.
《维摩诘经》是一部广为流传的大乘经典,通过维摩诘与文殊等共论佛法,彰显大乘空义。然而,与维摩诘所受重视程度相比,以往对该经中的文殊研究则少之又少,极不相称。通过聚焦维摩诘与文殊初见时的来去之辨,试图在比较梵汉文本间差异的基础上,联系相关平行文本与历代注疏,分析文殊的相关思想与形象。认为罗什、玄奘译本使得原本维摩诘的普通问候多了一层无相的玄理,文殊的回应延续这一思想,继续深入阐发。对话中的语句与思想与《中论》《金刚经》相关内容有极大地相似性,而这一思想在后世的注疏中也呈现不同的诠释和倾向,并勾勒出文殊在思想、境界上与维摩诘相应相称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维摩诘所说经》思想试探伍先林《维摩诘所说经》(Vimalakirti-nirdesa-sutra)三卷,或称《维摩诘所说不思议经》、《不可思议解脱经》等,姚秦鸠摩罗什译,此经前后共有三种译本,除罗什译外,还有吴支谦译《维摩诘经》三卷(或作二卷)和唐...  相似文献   

9.
近现代居士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现代居士佛教佛日佛教虽然向以出家比丘僧为住持佛法的中心,但人数远远超过出家众的广大在家居士,在实践和弘扬佛法上所起的作用,实在不容忽视。在佛世,成千上万的在家佛弟子证得初、二、三果,维摩诘、胜夫人、善财童子等在家菩萨的智慧德行,都受到佛陀的称叹。...  相似文献   

10.
敦煌遗书中现存8篇《维摩诘经讲经文》,皆演绎鸠摩罗什所译《维摩诘所说经》,其中演绎《文殊问疾品》的共有两篇:罗振玉贞松堂藏本《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一卷)》及国家图书馆藏BD15245号(新1445)《维摩诘经讲经文·文殊问疾(第二卷)》.本文从这两卷讲经文之间的关联、写作年代以及其尊崇文殊的文化现象等方面进行了考察,认为:这两卷讲经文内容大致相接,属于同一大部维摩诘讲经文内前后相接的两卷,产生于中唐时期.与原始经文相比,这两卷讲经文都呈现出尊崇文殊的特点,这与当时唐代敦煌地区民间盛行的文殊信仰有直接关系,记载文殊降诞时有“十般瑞相”之说的《文殊吉祥经》是其源头,它影响到维摩诘讲唱文学的构成元素.  相似文献   

11.
"不二"思想是佛教的重要思想,《维摩诘经》与《坛经》都非常全面地贯彻了"不二"思想。《坛经》"自心与净土不二"的净土观、"空有不住"的修行观念、"不拘形式与处所"之禅修观,都受到了《维摩诘经》的影响。同时,《坛经》"定慧不二"的修行思想及"无修之修"的修行方法,又进一步发展了《维摩诘经》的"不二"修行观。另外,《坛经》"以心为本"的本体论,会通般若性空之学,与《维摩诘经》的"以空为本"亦有相通之处。总之,《坛经》受到了《维摩诘经》"不二"思想的影响,同时又进一步发展了"不二"思想。  相似文献   

12.
《〈维摩诘经〉释论》序杨曾文妙华法师所著《〈维摩诘经〉释论》已在浙江省台州市佛教协会的《台州佛教》连载多期,我曾经看过其中几个章节。最近,他将全部释文编写完毕,即将交付出版。我认为他的这项工作很有价值,为他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维摩诘经》是中国古来比...  相似文献   

13.
肖黎民 《法音》2007,(1):28-32
“不二法门”的来历与文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后来它又演化为一个成语,经常被人站在不同角度使用。《维摩诘经》中生动地展现了维摩诘与文殊以及众菩萨之间共议“不二法门”的精彩场景。一《维摩诘经》是大乘佛教的一部著名经典。本经旨在阐说维摩所证之不可思议解脱法门,故又名《不可思议解脱经》,共十四品。其主要线索是维摩以众生病故我病示疾,佛欲派舍利弗等十大弟子和弥勒等四大菩萨前往慰问,但他们皆因曾受到维摩呵斥而表示难胜此任,推脱不去;最后佛遣文殊代为探病。文殊尽管深知“彼上人者,难为酬对,深达实相,善说法要,辩才无滞,智慧…  相似文献   

14.
《维摩诘所说经》是大乘经中又一部很有影响的经典,在中国佛教史上此经一译再译,先后有七种译本,现存的有吴支谦译《维摩诘经》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三卷;唐三藏法师玄奘译《说无垢称经》六卷。其中以姚秦弘始八年(406年)鸠摩罗什在长安大寺“与义学沙门千二百人”译出的《维摩诘所说经》最著名。此经译出之后,备受中国佛教学界的重视,疏注此经的著作层出不穷,不下三四十种,其作者中的许多人都是影响一代的名僧,如南北朝时代的僧肇,道生;隋代的净影寺慧远,中国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唐初名僧、三论完的创始人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流传于中土的维摩诘王氏说及其眷属做了考察,认为这些说法撰造于南朝齐梁陈时代,它们的流行是佛法通俗教化的结果,与印度佛教传统中以传述圣贤事迹为主的大譬喻经或大因缘经有直接联系,标志着中土维摩诘信仰由士大夫阶层向民间普及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不二法门     
马明博 《佛教文化》2018,(3):103-105
如果把《楞严经》拍成一部电影,阿难、摩登伽及文殊菩萨,只是在序幕中出现的配角。如果把《维摩诘经》拍成一部电影,释迦佛则甘愿作配角,让维摩诘与文殊菩萨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男一号”与“男二号”。  相似文献   

17.
唐宋时期,维摩诘像的绘制盛行不衰,诸多名家都有过绘制维摩诘像的记载。而同一题材同一内容绘制的技法不同,其蕴藏的内在精神也存在着转变,题材和主题完全一致,人物动态也相去不远,但却展示了绝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他们各自有其深刻的社会时代的心理原因。"辩才无碍"表现了唐人的精神气质;"默然无言"揭示了宋人的内心情愫。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究了《大智度论》之传译对鸠摩罗什、僧肇等《注维摩诘所说经》的具体影响,认为《大智度论》是《注维摩诘所说经》释经材料的重要来源。《注维摩诘所说经》对《大智度论》的征引不仅推动了般若学说在南方的讲说和传播,且对佛经义疏体的兴盛有助推之功。其解经例引故事以阐经义的方法,开启了东晋庐山慧远唱导"升座说法,或杂序因缘,或傍引譬喻"之先河。唐代敦煌佛教讲经文"说缘喻"也是此种影响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高永旺 《学海》2012,(1):165-170
作为大乘佛教兴起的标帜性经典,《维摩诘经》蕴含了丰富的人间佛教思想,主要表现为:一是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二是世间出世间不二,三是"不住无为,不尽有为"的大乘菩萨行。这对禅宗的"即心即佛"的心性论、"不离世间觉"的出世即入世的解脱论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是禅宗变革的经典依据。同样,《维摩诘经》对注重人本、提倡入世的近现代人间佛教也产出了重要影响,是其重要的思想之源、经典依据。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看,《维摩诘经》、禅宗、近现代人间佛教是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比较《维摩诘所说经》与《说无垢称经》的不同翻译风格,以此探讨佛经翻译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