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战国楚简《五行》篇以匿、简来解说仁、义。匿、简被设定为仁、义的某种引申或表现。匿,意指对小罪的隐匿和宽赦;简,则指对大罪的严厉诛罚。同时,匿、简的行事方式背后有着各自的用心。匿赦行为的内在依据是一种仁爱之情。简罚的背后则是对于赦、罚的理智评判与取舍,理智的用心构成了对亲爱之情所主导的匿罪行为的约束。帛书《五行》说文则特别提出"大爱"对"小爱"的制衡。同时,还进一步突破了匿、简所固有的处置罪过的情境,展现了匿赦所包含的不忍之心。简的意义也在敬神之心与不忍之心的权衡中获得了丰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简帛《五行》篇中的论述,探讨德的内外之分及内外的关联。《五行》开篇即区分了"德之行"与"行",以此强调了德的内在向度的重要性。该篇还同时指出,"德之行"呈现于内的正是以情感为代表的各种内心活动。而《五行》经、说有关慎独思想的讨论,进一步阐发了德的内在情感与外在行为之间的关系。内心的情感因素被规定为外在行为所以然的依据。《五行》篇强调不能一味地追求德行或仪式的外在形式,同时也并没有排斥或贬低外在的形式,而只是强调不应过度关注外在仪节。  相似文献   

3.
《五行》、《中庸》皆为子思所作。对于《中庸》,司马迁明确指出:“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史记·孔子世家》)司马迁的这种看法得到比较普遍的承认,如东汉郑玄说:“名曰《中庸》者,……孔子之孙子思假作之。”  相似文献   

4.
5.
对于《易纬》,前人多认为其属于孟、京之学,成书于西汉哀、平之际。这一论断基本上得到学界的承认。然而这一看法尚嫌笼统,因为《易纬》本身并非形成一时,其各篇的思想倾向也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易纬》的成书有必要重新认识。《易纬》是汉代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必然与汉代易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简帛《五行》提出心是耳、目、鼻、口、手、足等身体器官的主宰,见知贤人时心有所动,则颜色莫敢不有所动,强调面对君子道和贤人时需要"色然",否则便是不聪不圣和不明不智。《五行》的逻辑结构和思想内涵,为揭示《论语》"贤贤易色"的语义提供了根据,故该句应解为"尊尚贤人,改易颜色"。  相似文献   

7.
北大简《老子》下经第一章的"玄之又玄之"和上经第十一章的"损之又损之"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思想史现象,两者有着必然的关联。"玄之又玄之"是一种不断减损、否定的工夫论,是朝着"道"的方向不断接近的过程。"玄"是动词。"玄之又玄之"和"损之又损之"更容易解释后世"双遣"说、"重玄"说产生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杨时是宋明理学南传的重要过渡人物之一,他继承洛学后开出道南学派,对闽学的思想有指导性作用。杨时曾以诚为中心,对《易传》、《中庸》及《孟子》的内容有创新,他根据《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推出"一阴一阳之谓善",进一步指出"善"是"顺性命之理"的本质意蕴;又根据《孟子》"尽心-存心"、"知性-养性"、"知天-事天"说出"知"与"存"的横向意义,配合孟子"尽心知性知天"、"存心养性事天"的直贯意义,补充孟子未尽之义,与孟子构成一套立体意义。本文以杨时对《易传》、《中庸》及《孟子》的阐释,以探讨杨时的本体论思想。  相似文献   

9.
张捷 《中国哲学史》2017,(4):115-121
本文以越南儒者范阮攸的《论语愚按》为考察对象,对其诠释方法、义理阐发等进行分析,试图发现越南儒者在对中国经典所作的解释中体现出的特点。范阮攸区分了为臣的不同类别,认为理想的臣子首先应该怀有用舍行藏的心境与能力,为臣者应该效仿圣人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并尝试以理学家的天理人欲理论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臣道论,以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五行》篇中“形于内”的“德之行”与“不形于内”的“行”实际是一种双重道德律 ,它与郭店简其它篇目中的“仁内义外”说表达的是一个意思 ,这是理解《五行》思想的关键 ;《五行》突出“圣”、“智”之论 ,表现出道德实践中的二元论倾向 ;《五行》前半部分主要谈“形于内”的“德之行” ,后半部分谈“不形于内”的“行” ;《五行》对以后的孟、荀均产生影响 ;根据《五行》的思想和特点 ,将其看作《子思》的作品可能较合适  相似文献   

11.
北大汉简《老子》的公布发行,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历史上曾出土过项羽妾冢本老子,傅奕的古本《老子》据说本于它,但今天已经不复见古简原貌。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弥足珍贵,可惜残损严重,而且有不少抄写错误。郭店楚简本《老子》甲乙丙三组是战国时代的本子,但是合起来的全文只有今本的三分之一①,如何看待还有不同意见。现在的北大本汉简《老子》,是目前所见最完整、最接近今传本《老子》的汉代古本。整理者韩巍已经根据各种重要的《老子》传本,对北大简《老子》做了相当认真的整理工作,并且仔细分析了北大简《老子》与几个重要的早期传本之间的关系,持论甚平,断语审慎,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北大汉简《老子》的出土,不仅有助于解决以往将郭店简、马王堆帛书与传世本《老子》对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难点,而且对于《老子》的形成也很有参考价值。下面不揣浅陋,谈一点我们的浅见。  相似文献   

12.
13.
《道德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经典之一。简练的五千言,却拥有博大精深的智慧,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不仅如此,《道德经》还因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思维方式,引起了世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穆斯林》2011,(5):60-60
【本刊讯】我国阿拉伯文书法家马石头编著的《穆斯林书家必备》一书已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近日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这是一本专为穆斯林书法家日常创作提供的参考资料,编者历经十余年的搜集、精选,从历代穆斯林文献著作中寻章摘句,从散布在广袤祖国大地上的千百座清真寺里探求匾额、对联和题辞,就文体而言,其中包括匾额、对联、碑铭和诗词摘句。该书为16开共300页,每本定价38.00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哲学史》2008,(1):28-28
《吕祖谦年谱》系作者十年研究谱主的结果。吕祖谦是南宋大家,人云独传“中原文献”。但以门户之争,对吕祖谦的重视历来不够。此书填补空白,是南宋后第一部吕祖谦年谱。  相似文献   

17.
在《庄子》中,出场次数最多的是孔子。在数十次的出场中,孔子的形象和身份迥然有异,区分为四种情况:一是道家形象和身份,是道家的代言人;二是儒家形象和身份,因而是道家批判的对象;三是先以儒家形象和身份出现,经道家点拨,转而折服、归从道家,有一转变过程;四是超然于儒、道之外,不属于哪家哪派,带有某种中性特征。孔子形象的多重性及孔子成为《庄子》的第一主角与孔子形象的可塑性和孔子的名师身份及师徒效应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18.
尊贵的《古兰经》中不乏那些不可思议的奇迹,如《古兰经》中关于天文学奇迹,“他是天地的创造者…”;又如《古兰经》中关于地球奇迹,“他已为你们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事物,复经营诸天,  相似文献   

19.
20.
顾炎武的仁义观与孔、孟、程、朱思想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针砭时弊的鲜明时代特色。他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条提出的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的论断,是传统爱国主义精神的经典表述。其本意,一是强调普天下全体民众是国家责任的承担者,二是明确提出人心是国家命运之根本,而仁义道德则是维系人心之命脉。顾炎武对仁义概念的阐发极为平实,处处关合改良人心的主旨,反复强调仁义之道人人力所能及,深刻揭示出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之所在,在其时其世具有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