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考察计算流畅性对小学低年级儿童数学焦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592名小学二年级儿童的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教师支持和数学焦虑进行测查。结果发现:(1)计算流畅性不仅通过数学学习兴趣间接影响数学焦虑,也可通过数学学习兴趣进而通过教师支持间接影响数学焦虑;(2)对计算流畅性和数学学习兴趣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儿童区分为三种类型:低能力-低兴趣型、高能力-高兴趣型和低能力-高兴趣型;(3)低能力-低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类,而低能力-高兴趣型和高能力-高兴趣型儿童的数学焦虑得分则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计算流畅性、数学学习兴趣和教师支持在预防和干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数学焦虑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同伴支持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投入的影响机制,采用问卷法对1177名七、八年级学生感知到的同伴支持、数学认同、数学焦虑和数学学习投入进行测查。结果发现:同伴支持不仅能直接预测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投入,还通过数学认同经数学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对数学认同和数学焦虑的得分进行潜剖面分析,可将学生分为高认同-低焦虑、中认同-中焦虑和低认同-高焦虑三组,同伴支持可预测学生的不同亚组,三组学生的数学学习投入得分存在显著差异。上述发现为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投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数学焦虑影响儿童数学任务表现的作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设计了心算加法和图形旋转/平移两类数学任务,同时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问卷》、工作记忆和抑制任务,以探讨数学焦虑影响儿童数学任务表现的作用机制.213名小学五年级儿童参与研究,其中89人参与正式实验.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呈显著负相关;(2)高数学焦虑组在工作记忆和两类数学任务中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低数学焦虑组,而两组在抑制任务指标上差异不显著;(3)言语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数学焦虑影响心算加法任务的完全中介变量;视空间工作记忆是数学焦虑影响图形旋转/平移任务的完全中介变量,言语工作记忆是二者关系的调节变量.研究结果支持了加工效能理论.  相似文献   

4.
对416名二(低)、四(中)、六(高)年级(学段)的汉语儿童进行半年追踪,检验了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两类阅读能力(理解与流畅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对于低学段的儿童而言,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通过字词识别准确性影响半年后的阅读能力,且字词识别流畅性在快速命名影响阅读流畅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对于中、高学段的儿童而言,语素意识与快速命名对半年后阅读理解的间接影响均不显著;字词识别准确性在语素意识影响阅读流畅性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而字词识别流畅性的作用仅体现在中学段;快速命名通过字词识别准确性和字词识别流畅性影响到阅读流畅性。结果揭示了在小学不同学段,阅读理解与阅读流畅性的影响机制存在一定的共享性与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问卷法对708名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成就目标定向、学业拖延、数学焦虑与数学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掌握定向和表现-接近定向均能直接正向预测数学学习投入,而表现-回避定向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2)掌握定向、表现-接近定向和表现-回避定向均能通过学业拖延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3)掌握定向和表现-回避定向均能通过数学焦虑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但表现-接近定向不能通过数学焦虑来间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4)三种成就目标定向均能通过学业拖延经数学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来预测数学学习投入。这表明成就目标定向不仅能直接预测,还能通过学业拖延和数学焦虑的多重中介作用,来间接预测小学生数学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6.
运用《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和《教师教育行为问卷》对399名3~6年级小学儿童英语课堂学习焦虑及他们知觉到的英语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1)小学儿童英语课堂学习焦虑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增长,五、六年级儿童在交际畏惧、考试焦虑、否定评价恐惧方面的得分都显著高于三、四年级儿童;(2)交际畏惧和考试焦虑是我国小学阶段儿童的主要焦虑类型;(3)在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三个维度上,男女生差异均不显著;(4)教师的消极反应与评价、鼓励与帮助是预测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重要变量。研究结果表明,学校、教师和家长应重点关注高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焦虑情况,加强情感疏导,并且教师要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有助于降低学生的课堂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采用儿童数学焦虑量表、小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和小学生数学元认知问卷,对508名乡镇中、高年级小学生进行测量,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数学焦虑影响数学成绩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学焦虑显著负向预测数学自我效能感、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自我效能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元认知和数学成绩,数学元认知显著正向预测数学成绩;(2)在数学焦虑对数学成绩的预测中,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3)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元认知在数学焦虑和数学成绩之间起链式多重中介的作用。因此,数学焦虑除了直接作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成绩,还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或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而且可通过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而通过数学元认知间接影响数学成绩。文章讨论了上述发现的理论及教育实践含义。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潜在转变分析考察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的类别转变以及父母教育卷入在小学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中的作用。以1720名三、四年级儿童为被试, 对其数学焦虑和感知到的父母教育卷入进行3次追踪, 每次间隔1年。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数学焦虑存在低数学焦虑组、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和高数学获得焦虑组3种不同类别; (2)随时间的推移, 高数学评估焦虑组倾向于向低数学焦虑组转变, 高数学获得焦虑组倾向于向高数学评估焦虑组转变, 而低数学焦虑组稳定性较强; (3)父亲/母亲教育卷入对儿童数学焦虑类别转变的预测作用, 因不同的数学焦虑类别而异。上述发现为深入理解数学焦虑的形成机制以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市通州区一所普通中学的228名初一和初二学生为被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学习坚持性问卷,考察在中学生数学学习中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对数学学习坚持性的影响,并检验数学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社会支持中的教师支持和同伴支持能够显著正向预测数学学习坚持性水平,而父母支持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数学自我效能感在同伴支持和数学学习坚持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教师支持和数学学习坚持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数学焦虑对儿童加减法认知策略选择和执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数学焦虑量表测查结果,随机选取90名小学1~3年级的儿童为被试,每个年级30人(高、低数学焦虑者各15人).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和口语报告法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不同数学焦虑水平儿童加减法认知策略选择和执行情况.结果发现:(1)从策略选择上看,高数学焦虑儿童使用出声策略和手势策略较多;使用对位策略较少.(2)从策略执行上看,高数学焦虑儿童出声策略、手势策略和拆十策略执行的正确率较高;竖式策略和对位策略执行的正确率较低;(3)随着儿童年级的增长,数学焦虑对其策略选择的影响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为了考察汉字识别在语素意识和阅读流畅性之间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小学一至六年级856名儿童的语素意识、汉字识别和阅读流畅性的测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1)语素意识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影响阅读流畅性;(2)在一至五年级,汉字识别在语素意识和阅读流畅性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在六年级,其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语素意识可以促进阅读流畅性发展,且年级越低,汉字识别在其中的中介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2.
为考察单纯型数学困难与混合型数学困难小学儿童的抑制控制水平及特点,使用Stroop色词命名测验和颜色匹配反转作业,对各30名的单纯型困难、混合型困难和对照组小学儿童的优势反应抑制能力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发现:单纯型数学困难儿童抑制优势反应的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但其对事物初次学习的能力与对照组相当;混合型数学困难儿童在对事物初次学习能力及对优势反应的抑制能力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其中对事物的初次学习能力也显著低于单纯型数学困难儿童。  相似文献   

13.
选取3-6年级数学学习困难和数学学习正常的儿童共458名,比较了两类儿童空间能力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数困儿童,二者空间视觉化能力均优于空间定向能力;(2)正常儿童与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但二者不同空间能力快速发展的时间点不同;(3)单纯数困儿童的空间能力优于混合数困儿童,后者空间定向能力发展滞后;(4)正常儿童的空间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对数学成绩的作用量为26.17%,数困儿童为28.43%。  相似文献   

14.
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性进行历时三年五次的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探索了儿童阅读流畅性的发展轨迹,并在控制相关变量后,考察了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对阅读理解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小学低年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呈非线性发展,其中一年级快速发展,二、三年级时进一步发展,但发展速度变缓,起始水平低的儿童其后发展速度快,表现出补偿模式;句子阅读流畅性呈线性发展,儿童个体之间的差异随时间逐渐增大,表现出马太效应;(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及相关语言认知技能后,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和发展速度均可预测儿童三年级时阅读理解水平,而句子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不能预测,但发展速度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说明字词阅读流畅性和句子阅读流畅性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发展模式,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相比句子阅读流畅性,儿童字词阅读流畅性的起始水平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且两者的发展速度均对阅读理解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149名小学一年级儿童为被试,进行为期两年的追踪,采用交叉滞后的分析方法考察了儿童汉语语素意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以及字词阅读流畅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汉语语素意识、字词阅读流畅性和阅读理解随时间均有显著增长;(2)控制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快速命名和阅读理解的自回归效应后,儿童汉语语素意识对阅读理解有稳定的预测作用;(3)字词阅读流畅性在儿童汉语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表明,汉语语素意识对阅读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并能通过字词阅读流畅性促进阅读理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丽锦  毕远  梁熠  刘敏红 《心理学报》2016,48(7):804-817
首先编制测查小学一年级儿童数感发展水平的测验, 以筛查出数感发展不良儿童并进行数量转换和数量估计的动态干预。将数感不良儿童分为干预组(29人)和控制组(27人), 并以数感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40人), 以比较干预训练对儿童数感水平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计算流畅性的促进作用。同时进一步考查数感和计算流畅性的作用方向。结果发现:(1)所编制的儿童数感发展测验信效度良好, 能有效评估一年级儿童的数感水平; (2)数感不良儿童经干预后, 其数感水平较控制组有了明显改善, 计算流畅性水平也显著提高, 甚至达到正常组儿童的水平; (3)数感对计算流畅性有明显的预测作用, 是计算流畅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父母教育卷入与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从山东省聊城市两所普通小学选取1734名三、四年级学生,对其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1)T1父母教育卷入能够显著负向预测T2儿童数学焦虑,但T1儿童数学焦虑对T2父母教育卷入的预测不显著;(2)在同一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在父母教育卷入与儿童数学焦虑之间发挥显著中介作用;(3)在不同时间点上,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仍然成立,表明儿童数学态度的中介作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该结果强调了父母教育卷入对学龄期儿童数学焦虑变化的重要作用,亦为从父母教育卷入和数学态度角度降低儿童的数学焦虑水平提供了初步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和美国中部地区选取小学儿童236人,采用状态社会创造性开放问卷和教师领导方式结构式问卷考察了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的文化差异及其与教师领导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美国儿童在社会性问题解决中表现出较强的流畅性和变通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但中国儿童表现出较强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冒险性等社会适应和人格状态;(2)状态社会创造性总体上存在着国别与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美国的四年级儿童状态社会创造性得分显著高于五年级儿童;(3)教师领导方式的各个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中美儿童的状态社会创造性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149名小学一年级学生两年的追踪研究,在控制了一般认知能力、语音意识以及所关注变量自回归效应的情况下,探讨默读流畅性在语素意识与阅读理解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儿童语素意识、默读流畅性及阅读理解随时间均有显著发展;(2)一年级下学期儿童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上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上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显著,而二年级上学期的默读流畅性在一年级下学期语素意识影响二年级下学期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小学低年级阶段,默读流畅性在早期语素意识与之后的阅读理解中发挥跨时间点的中介作用,且该中介效应随儿童认知技能的发展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探讨小学儿童的数学态度、学业拖延、数学元认知与数学成就之间的纵向联系及内在作用机制,对515名三、五年级小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学业拖延在儿童的数学态度与数学成就之间发挥着即时和纵向中介作用;(2)不同水平数学元认知个体在纵向中介模型中“数学态度→数学成就”这一路径上存在差异。这意味着较积极的数学态度有利于减少小学儿童的学业拖延行为,进而提高其数学成就,而高数学元认知则能够监控和调节个体的数学态度,使其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提高数学成就。该发现为有效促进儿童的数学学习提供了重要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