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相唯识学复兴的回顾(下)佛日对西方文化的回应晚近法相唯识学的复兴,实质上是东方传统文化对近代西方文化挑战的一种回应,弘扬唯识的人士,不少怀有佛学救国、学术救国的热忱,对面临的时势挑战,具有较清醒的认识,对唯识学所具的优势和弱点,也不无反省。太虚大师...  相似文献   

2.
袁宏禹 《法音》2020,(1):8-14
法相唯识学,源于4世纪左右印度无著、世亲开创的大乘瑜伽行派。南北朝时期,唯识学传入中土并形成了摄论学派和地论学派。唐代玄奘以护法系唯识学为中心开创了唯识宗。然而传承不久,因为印度纯粹唯识学高度的思辨性不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等诸多因素,唯识宗很快就衰微了。会昌法难中,唯识学典籍多有散佚:因论疏失传、法脉中断,宋以后提倡法相唯识渐少。  相似文献   

3.
法相唯识学的重昌,乃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运动的重大事件。复兴唯识学的主将杨文会、欧阳渐、吕等人,其本意在排拒华化而回归于印度佛教,但却事与愿违,其唯识思想还是被儒化,本文对这一现象及其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4.
近代佛教名家名著提要──法相唯识学太虚《法相唯识学》,全二册,近代太虚撰。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七年(1938)印行。后收入《太虚大师全书》第14至18册。太虚在近代佛教史上以唯识大家著称于世,在他所创办的闽南佛学院、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等佛学院中,皆...  相似文献   

5.
<正> 船山重视法相唯识学,近人时有发明。熊十力先生说,他早岁十分崇拜船山学问,后读佛典,“始知船山甚浅。然考船山遗书目录,有《相宗络要》、《八识规矩赞》二书,自邓显鹤、曾国藩之伦,皆莫为之刊行。诸为船山作传者,亦置弗道。吾臆船山晚年或于佛学有所窥,陋儒或讳其书不传,未可知耳。”(《新唯识论·心书》)梁启超在其《清代学术概论》中也说:“尤可注意者,遗书目录中有《相宗络索》及《三藏法师八识规矩论赞》二书。在彼时以儒者而知治唯识学,可不谓豪杰之士耶!”船山对法相唯识学如何理解?法相唯识学与船山哲学有何关系?船山于佛学研究为何独着意于法相唯识学?本文试作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吕澂先生禅学与唯识学关系研究的思维向度为:批评——回归——革新。其特征是:批判是工具,回归是途径,革新是目的。吕氏治学于印度所传法相唯识今学系统,批判中国禅宗的性觉说,试图把中国禅学回溯到印度大乘唯识学中去。通过批判、回归,意欲实现大乘唯识学革新人间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唯识学的真实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识学是由存在论和认识论两大部分组成。所谓唯识义者,就是阐述万法唯识、唯识无境的存在观;所谓法相义者,就是诠释万法性相的真实原理,也就是唯识学的认识论。在理论上,存在论与认识论是互为前提的,没有存在论的认识论是无效的,反之亦然。唯识学认为,唯识学是内明的“无上无容”的法门,是释尊一生教法的极谈。唯识学的存在论和认识论更能体现一种独特的优越性,那就是它所阐释的道理十分圆满,令人生起净信,并且具有可实践性。在唯识学看来,一切世间学没有了达真实,所以就不可能有真实的存在论;同时一切世间学既然没有对真实…  相似文献   

8.
肖永明 《法音》2009,(10):27-32
在当代唯识学研究领域,隐然有一种现象,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那就是对玄奘所译传的有相唯识学持一种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玄奘所译传乃至创宗的法相唯识宗,在中国可谓是命运多舛。玄奘创宗后,法相唯识宗几乎是三传而绝。  相似文献   

9.
浅谈正果法师的佛学思想胡晓光正果法师是太虚大师的高足,受过严格的佛学教育,他的佛学基础是法相唯识学,而他一生用功最深切的则是禅宗。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果法师是“学在唯识,行在禅宗”。在太虚大师的门下,正果法师是很有独特性格的一位。他学识渊博,但不是一个...  相似文献   

10.
无我唯法论在法相唯识学中与万法唯识论同样重要。瑜伽行派经论继承阿含经五蕴非我说;通过分析诸蕴所显所依我事,不再限于有情主体而明确法无我义;并以“依相立法”的方法确立的无我后所唯之圆成实相所显清净之法。  相似文献   

11.
单正齐 《宗教学研究》2004,1(2):179-185
<起信论>与唯识宗本属不同的思想体系,太虚则用唯识宗的思想来解释<起信论>,认为二者可以会通.他对<起信论>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唯识化的解释,并依此简别法藏等华严宗人对<起信论>的理解,批驳唯识宗学者对<起信论>的非难.他其实是以唯识思想来统摄<起信论>,确立了<起信论>在法相唯识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法音》2017,(12)
<正>语言是联结意识和世界的桥梁,我们不仅用意识来思维世界,而且用语言来谈论世界。佛教主张"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概略言之,"三界唯心"是讲唯识性(法性),"万法唯识"是讲唯识相(法相),唯识宗和法相宗的差别就在于对此二者各有侧重。唯识学的核心内容是对构成世界的诸境相做意识分析,我们当然可以把它看作一种意识哲学。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一切  相似文献   

13.
章太炎平生将其革命理想奠基于传统文化的思想根脉上,尤为偏重于佛学,历来论者多重视其所称之“法相之理,华严之行”,也就是佛教的唯识学与华严学。但实际上,章氏于《答铁铮》文中强调的“自贵其心”与“依自不依他”无神论精神信念,直接来源于中国禅宗思想,章太炎基于禅宗无神论的立场对正统唯识学思想产生了善意误读。“中国化佛教”禅宗在一定程度上扬弃了宗教信仰的思想枷锁,汲取了中国文化精神,成为一种高扬人的主体性,实现了“祛魅”的认识论和人生观。但元明清以来,由于禅宗作为“制度化宗教”而存在,又逐渐失去了无神论的思想锋芒,此其局限。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学术界有关唯识学的研究展现出新的气象。其主要在唯识史学的研究、唯识理论与思想研究、唯识经典的研究与诠释、唯识学与现代科学的比较研究、近代唯识学复兴研究。这五个方向都有力作问世,构成了唯识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但在研究方法上,多从文献学、哲学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适时地转变研究思路,必将使唯识学的研究开创出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北京三时学会的韩清净居士,是民国时期国内复兴法相唯识学的著名佛教学者之一。他所创立的三时学会,与欧阳竟无居士的南京支那内学院南北呼应,时有南欧北韩之誉。本文侧重讨论清净居士的晚年著述与思想,并试图通过研究其晚年学术思想,对清净居士一生佛学研究的特征,作出概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王恩洋先生作为内学院欧阳竞无大师座下弟子,可以说是现代佛学界中一位专治唯识学的学者。恩洋唯识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传承于护法、玄奘系唯识学,并且以唯识学来融摄一切佛法。恩洋以唯识学作为工具来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和冲击,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唯识学在对真如的阐释上有其独特意趣,它特别与真常学的真如现有着明显的差异。在理论上,唯识学与真常学隶属不同的逻辑体系。但是,千百年来,中国佛教界一般又多把两者混为一谈。即使是历代名师,也不免武断,用真常理论来揣测唯识奥义,这是有其社会历史和思想文化根源的。真如是佛教哲学的指向所在,因而对真如如何理解就决定了其是否是佛法和是否是究竟法。唯识学是印度三时圆教,为《解深密经》所印证,所以玄类法师西行大意,就是为了澄明真如的本义,他坚信唯识学为佛法之极谈,这是有其逻辑理由和事实根据的。本文所谈的问题有两…  相似文献   

18.
李祥俊 《哲学研究》2012,(4):35-42,127
<正>熊十力的新唯识论体系脱胎于佛教唯识学。对熊十力思想演进历程及其新唯识论相关著作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唯识学"四缘论"尤其是"因缘论"的创造性诠释,是他走出唯识学、建构其独特理论体系的关键。学术界对于熊十力新唯识论与传统唯识学之间的关系多有论列,但尚无从其体  相似文献   

19.
试论“增上缘”与“自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识学在大乘佛学中有其独特思维方式。对于法的生成关系,唯识学虽然也采用了佛教传统的“四缘”生诸法的说法,但是唯识学于诸法生起别立“种子”义,“种子”学说应该说是唯识哲学的一大理论特质。“种子”义实质就是承认诸法有其自性存在,虽然这个自性是有内在的刹那灭、果俱有、待众缘、引自果、性决定、恒随转之义,但自性是存在的。这就是唯识学的自性观。与唯识学不同的中观学则主张无自性,故说诸法生时不立种子义。我们知道大乘佛学有两大支:一是唯识学,二是中观学,史称中观学为空宗,称唯识学为有宗。所谓空宗就是无自性宗,所谓有宗就…  相似文献   

20.
王赐川 《法音》2006,(11):20-24,25-28
王恩洋(1897—1964)先生,我国现代著名佛教学者。生平穷究唯识法相并旁及诸宗与儒、道等学。其弟子唐仲容先生将其著作结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共10巨册,400余万字。另有《中国佛教与唯识学》一书,为朗宇法师主编,黄夏年先生策划,由宗教文化出版社于2003年出版。2004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历朝学案补遗》,将其《孔子学案》、《孟子学案》、《荀子学案》、《老子学案》、《王国维先生之思想》刊入其中。欲知王先生思想者,可读以上诸书。有人问我,禅宗为我国流行佛学,王恩洋先生对它有研究吗?答复是:有研究。兹述如下。一、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