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晓霞  梁罡 《社会心理科学》2008,23(1):73-75,115
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的必备品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身价值实现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心理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的开展中也面临许多困难。而美育作为一种育人活动与心理学结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使学生人格发展符合现实社会的需要。美育心理学为高校开展心理工作,培养健全人格,塑造理想人性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论儒家的自强人格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心理学角度看,儒学主要体现了一种自强的人格心理学思想。仁爱人格、弘毅人格和革新人格是儒家自强人格的主要内容,其终极目标则是养成健全人格。儒家的自强人格既具有个人取向,也具有社会取向。它以个人取向为基础和出发点,以社会取向为最终目标,从个人取向逐渐扩展至社会取向。实践学习、克服偏私、正确处理理情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培养儒家自强人格的4个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的心理学修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守才 《心理科学》2002,25(1):116-117
心理学修养是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现代教育的高度发展。对教师的心理学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的教师心理学培训中,明显存在着目标定位不当、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不合理以及对学员的学习指导不力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教师心理学修养的实质、结构和形成过程的认识不清。因此,从理论上对教师心理学修养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教师心理研究述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师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这种主导作用,学生的心身才能朝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所以,教育心理学在研究学生和学习心理的同时,也应当研究教师心理,研究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自身心理条件。近代教育心理学兴起以来,关于  相似文献   

6.
本以北京市134名中学教师为调查对象,研究了在教师心目中学校心理学服务的重要性,比较了一般任课教师和心理教师对学校心理学服务项目上重要性的认识差异,所得结论为:1.无论普通教师组还是心理教师组,对学校心理学服务各条目重要性的认可程度都很高;2.所有的教师都重视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而对团体辅导和心理测评的重要性认识不够;3.普通教师更注重学校心理学服务中的针对学生个体的帮助与辅导及对学生的行为问题的矫正,心理教师则认为为家长和教师提供咨询与辅导是更为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现有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2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10人,青年教师中有4人获得硕士学位。在南京师大从事心理学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机构有4个:心理学教研室、心理学研究室、心理学史研究室和心理学实验室。早在1960年,南京师院教育系就设有心理学专业,并于1964年招收了首届本科生20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继续招生。但全体心理学教师依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为人材的培养和心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心理学专业"实验心理学"本科教学现状,调查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120所大学的164名"实验心理学"任课教师。结果发现:大部分高校将实验心理学课安排在了第二学年;教学课时在60以上;实际课时越高,其期望课时也越高;讲授《实验心理学》课的教师主要是讲师和副教授,教授较少;实验室面积在160平方米以上的高校占了一半以上,但实验室建设仍被认为是教学的主要困难来源;86.3%的教师会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实验操作;教师大都受科研压力之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制约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学难点主要来自实验设计;针对实验心理学任课教师的培训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光明日报刊登的“这是研究心理学的科学方法和正确方向嗎?”一文,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和热烈的反应。杭州大学心理学教研組的教师、福建师范学院教育系心理学教研组教师、南京师范学院心理学教研組、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专业、上海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室教师和华东师大心理专业一、四、五年級学生都曾进行了座談和討論,并給《心理科学通訊》編輯部写来了报导。現将来稿綜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当代积极心理学运动存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积极心理学运动是当代心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但它并不是对传统以问题为核心的病理性心理学的取代而只是一种补充。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或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要研究人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由于积极心理学运动兴起的时间较短,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表现出一定的话语霸权、研究对象不够全面、缺少有说服力的纵向研究、和早期心理学的一些相关研究存在一定的脱节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人格测评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杨丽珠  张野 《心理科学》2006,29(4):933-936
该文以自然语言的方式,采用大范围开放式问卷(n=1885)、理论分析等方法编制小学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并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n=628)、验证性因素分析(n=1316)得出小学生人格测评结构包括认真自控、智能特征、情绪性、亲社会性四个维度11个特质。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二十年来教师人格研究述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郭成  阴山燕  张冀 《心理科学》2005,28(4):937-940
教师人格作为教师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引起了我国心理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笔者以近二十年来我国教师人格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教师人格的研究方法、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影响教师人格的因素、教师人格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教师人格与教师心理健康五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在反思教师人格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师人格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人本主义健康人格和儒家理想人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人格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应注重对心理现象的理解,更应该致力于人类心理问题的解决和人类心理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人格(或理想人格)的追求,是东西方思想家为之不懈的努力。人本主义健康人格和儒家理想人格是东西方两种理想的人格模式,虽然东西方文化传统所赋予的内容不同,但都是一种人生发展的目标。本文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既有差异之处,又有相似之处,同时两者对塑造现代人格有很大启示。  相似文献   

14.
郭本禹 《心理科学》2006,29(5):1278-1279
时间和人格都是心理学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时间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基本心理过程的存在方式,而且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时间与人格心理的研究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时间与人格心理学探索》一书,向我们详尽地展现了时间和人格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综观全书,主要凸显四个方面特点:一、研究取向上强调中国化;二、研究过程上体现长期性;三、研究方法上注重多样性;四、研究成果上凸显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采用EPQ和《SK——克里佩林心理测验》对围棋特色小学与一般小学4、5、6年级学生进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结果发现:经过几年围棋系统训练的小学生,其外向性、神经质和精神质显著优于一般小学生;外向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展;与一般小学生相比,他们处理事物的速度和积极性更突出,人格启动特征更明显,注意集中程度更好,意志努力程度大。研究表明,小学生经常下围棋,有益于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10年SCI人格心理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晓霞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281-1286
本研究以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为数据源检索人格心理学文献,并从文献量、学科、国家、作者、期刊、引文等多角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人格心理学研究近10年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论文数量与在高影响因子学术刊物中所占数量不相称;我国人格心理学研究在文献量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有很大差距;人格与神经科学、精神机能障碍关系的研究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以及富有挑战性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review, we detail three personality traits (i.e., narcissism, psychopathy, and Machiavellianism) that have gained popularity in the last decade as the ‘Dark Triad’. These traits are useful to augment research on personality, like the Big Five traits, as they capture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arker’ aspects of personality more fully. We briefly review the body of work surrounding these traits, how they are measured, how they can be understood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their nomological network, and the role each trait plays in various domains like organisational psychology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e then detail how an evolutionary paradigm can provide a novel and powerful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se traits. Finally, we explore broad-spectrum concerns about the research and thoughts on how one might think about these issues.  相似文献   

18.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most personality psychology research has been focused on assessing personality via scores on a few broad traits and investigating how these scores predict various behaviours and outcomes. This approach does not seek to explain the caus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human personality and thus falls short of explaining the proximal sources of traits as well as the variation of individuals' behaviour over time and across situations. On the basis of the commonalities shared by influential process-oriented personality theories and models, we describe a general dynamics of personality approach (DPA). The DPA relies heavily on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pplicable to complex adaptive systems that self-regulate via feedback mechanisms, and it parses the sources of personality in terms of various psychological functions relevant in different phases of self-regulation. Thus, we consider personality to be rooted i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various cognitive, emotional–motivational, and volitional functions, as well as their causal interac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lay out 20 tenets for the DPA that may serve as a guideline for integrative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science. © 2020 The Authors.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published by John Wiley & Sons Ltd on behalf of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相似文献   

19.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7,30(5):1257-1260
通过对柏拉图思想的分析和诠释,从三个方面对其人格心理思想进行了阐述。首先从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其人格心理思想的基础—理念论;其次,对柏拉图的人格结构论、理想人格、现实人格和人格类型论思想进行了阐释;再次,对柏拉图的人格心理思想进行了跨时间的比较、评论;最后,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于创建中国本土人格心理学的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与人格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影响人格发展。笔者以文化与人格的研究为起点,详细评述了文化与人格的研究历程,着重介绍了文化决定论、文化与人格相互作用论;探讨了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途径,为深入理解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