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初春,全国政协第九届五次会议在京召开之际,我采访了来自四川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年轻的雷世银神父。对雷世银神父的采访,出于同龄人的缘故,我们的谈话是直奔主题的。 当问到神职培育关系到中国教会的长远目标,和关系到神职身份“质”的培育问题时,雷神父说:神职栽培不仅是修院的培育,也是晋升神父后再培育的一个大工程,如果某一个细小的环节没有认真考虑进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会历尽沧桑,经过数十年血与火的经历,造就出许许多多令人敬佩不已的老牧长们。从老牧长们的身上,可以看到中国教会的缩影;从老牧长们行过死荫的幽谷而步入青草地的信仰历程中,可以看到中国教会的历史过程,同时也再现了中国教会引以为荣的丰富的属灵历史宝库。为了使他们的事迹激发我们,班主任老师让我们九六届毕业班的每一位同学,在寒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会上上下下,都在为办好教会而献策献力。然而,却很少有人去关注教会中的老龄问题,面对教会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信徒,我们不能对之置若罔闻。老龄问题也是办好中国教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据全国政协常委、全国老龄委员会主任王照华在一篇文章中所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突破一亿大关。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到本世纪末,我国老  相似文献   

4.
林超群 《天风》2018,(7):29-31
新时代中的基督教,新征程上的中国化。2018年6月15日,福建省基督教两会在福建神学院学术演讲厅举行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交流会暨《八闽齐颂赞——福建省基督教中国化原创圣乐优秀作品专辑》首发式,学界、政界、教界的200多位嘉宾代表参会。基督教中国化是摆在中国教会面前的必答题,福建基督教的应对广受好评,笔者特地提笔记上这次活动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天主教会的历史走过了近七百年,而镌刻在全国神职人员和教友心灵深处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四十年来在独立自主自办教会方针指引下中国教会发生的历史性变化,结束了外国势力控制教会的局面,建立起宗徒时代的传教精神,符国情,顺民意,上主的福音得以在中华大地上扎根生长,近年来不断结出晶莹的硕果,愈显主荣,益国益教。一、教会为亚运增辉。中国体坛历史从零的记录走向183枚金牌,是国运昌盛带来体坛振兴,我们天主教的神职和教友与首都人民一道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接受了祖国对我们的检阅。值得记忆的是,当我们天主教界向亚运会略献绵薄时,受到张百发副市长的赞扬,他说“宗  相似文献   

6.
宗怀德主教永活在我心郭树民宗怀德主教是中国天主教一位热爱群羊的好善牧、是天主教界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的好旗手、是我们中国神职界的好领导,他功全德备之日,离我们而去了。他谦和慈祥、诚朴节俭、一身正气的道貌德言和精神却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我初次和宗主教见面大约...  相似文献   

7.
《天风》2020,(11)
正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春华秋实。耶和华上帝带领着中国教会告别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时代,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期,引领着中国教会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正路来。泉州基督教将继续沿着三自爱国的正路,在新时代铸就更大的辉煌。1.坚持三自铸就辉煌七十年前,吴耀宗先生等40位基督教界爱国人士发起了《三自宣言》(自治、自养、自传),  相似文献   

8.
阳春三月,雪消冰溶,北京教区神职界、上主的牧者中,又增添了新的血液,七位执事荣升铎品。隆重的礼仪庆典于1996年3月17日在北京东堂举行。 上午九时整,圣堂的钟声响了,整齐的仪仗队,以基督苦架作为前导,接着是身着白衣头戴花冠的儿童歌咏队,后面是修女、修生、参礼的众位神长,紧接着是准备接受祝圣的七位执事,最后是北京教区傅铁山主教,他头戴主教方冠,手执权杖,在悠扬的钟声和乐声  相似文献   

9.
这次梵蒂冈册封中国教会120位“圣人”涉及到福建教会的有6位。这6位都是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除刘方济各外都是在清代著名的礼仪之争中被清政府处死的。礼仪之争说穿了就是天主教会要不要尊重所在国的文化传统、要不要与所处的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一场大争论。这在今天已经不成为问题,可是在17至18世纪,这个问题却困扰了中国教会100多年。  相似文献   

10.
先人风范永世长存——怀念吴耀宗先生□徐明涵●吴耀宗先生是一位国内外颇有知名度的爱国基督教界人士。新中国成立后,吴先生率领中国基督教内的爱国人士发起三自爱国运动,使中国教会改变了殖民地教会面貌,成为独立自主自办的教会,并从此获得了新生,走上了健康发展之...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6)
<正>[前言]我们是不同的两代人,但我们都是神学工作者,都关心中国教会的神学建设。"神学是教会在思考",中国神学是中国教会在思考,是每一位具有中国教会意识的中国基督徒在思考。一次偶然的机会,汪维藩教授提议,我们三位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神学做一点介绍、做一点探讨,哪怕是零零碎碎、点点滴滴。承蒙《天风》杂志编辑允准,我们自本期起,将在《天风》上开辟这个小小的栏目。诚愿这个小小的栏目,能被读者接纳。我们最初将这个栏目的名称定为"中国神学三人谈",但后来考虑到我  相似文献   

12.
这次梵蒂冈册封中国教会120位“圣人”涉及到福建教会的有6位。这6位都是西班牙多明我会传教士,他们都是在清代著名的礼仪之争中被清政府处死的。礼仪之争说穿了就是天主教会要不要尊重所在国的文化传统,要不要与所处的时代社会相适应的一场大争论。这在今天已经不成为问题,可是在17至18世纪,这个问题却困扰了中国教会一百多年。由于梵蒂冈在这个问题上执行了错误的政策,不准中国教徒按照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尊孔祭祖,结果导致清朝禁教一百二十多年。福建的6位西班牙传教士,就是因为违抗清政府的禁教令而被处以极刑。显然,他们都是礼仪…  相似文献   

13.
我们中国天主教会蒙仁慈天主的惠顾,华东地区的上海佘山修院、东北地区的沈阳神学院、北京神学院于去年先后成立开学,全国性的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和中南地区的武昌修院也于最近成立开学了。目前已有近二百名立志修道的青年修生们在各地修院接受培训,准备作中国教会新的一代神职接班人,同时,国内其他地区的修院也正在积极筹备,许多有志修道的青年教友都要求进修院争取从老一辈手中继承宗徒传教事业。眼  相似文献   

14.
徐明涵 《天风》1995,(11):8-10
感谢父神的带领和祝福,中国教会在不断长进,教堂、聚会点数量在不断增加。在辽广的中国土地上,聚会点大多数在农村,因此广大农村弟兄姊妹的灵性牧养工作是今天中国教会面临的一项大事工。面对人多面广的农村聚会点,缺乏教牧人员是一个突出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诚静怡(1881-1939)是中国近代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教会领袖。他很早就提出中国教会处于“过渡阶段”的论断,极力提倡建设本色的“中国教会”,并从中国基督教的实际出发,设计了从“差会”到“中国教会”的过渡模式,主张差会逐渐向中国教会移交财产和治权,中国教会也能逐渐承担起全部责任,通过渐进而非激进的变革,来实现真正的中国基督教。本文尝试对诚静怡教会本色化思想的来源和特征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晓理 《天风》2002,(11):24-25
我作为上海教会的一位年轻的传道人,我感到解放后,中国教会所面对的是与新的社会制度的关系问题。当时,各地绝大多数基督徒都在考虑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中国教会如何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7.
秦小林 《天风》2017,(8):37-38
我所敬重的沈德溶老先生荣归天家了。沈德溶老先生,被上海教会的同工亲切地称呼为"沈老",他是上海基督教闸北堂的一位老信徒,也是上海教会乃至中国教会的一位领袖。作为闸北堂的一名负责同工,我愿与大家一同缅怀我所认识的"沈老"。沈老是一位虔诚的信徒。1994年8月底,我调来闸北堂工作,几乎每个主日都看见沈老来闸北堂参加主日上午第二堂礼拜.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5,(5)
<正>丁光训主教是中国基督教著名的领袖和神学家,他对基督教的中国化和社会化做出了自己独到的神学反思。他的社会神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于教会在社会中的自我理解,具体涉及到建设中的中国后宗派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和教会性身份问题。首先来看中国基督教的民族性身份问题。1950年起中国基督教界发起三自爱国运动,意在使中国教会脱离西方传教士的控制,去除西方的殖民色彩,实现中国教会独立自主自办,与国家的主权保持一致。1958年中国教会走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04,(10)
香港基督教界对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给予积极评价 从8月6日至10日在港展出的"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市民及基督教界赢得了良好的反响。多名香港基督教界人士表示,圣经事工展不仅是内地与香港教会的盛事,也进一步加强了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香港圣公会大主教邝广杰说,圣经事工展使内地教会与香港教会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在展览筹备时,两地同工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增进了了解。展览更让香港市民及海外人士了解到内地圣经事工的发展--海外有些人认为内地圣经很少,受到很多限制,有的甚至怀疑内地圣经不是全本。事实上近十年来,内地每年的圣经印刷量高达250万本之多。此次展览不仅消除了上述疑问,也表明中央政府和内地教会对圣经事工的重视和支持。他表示,圣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07,(24)
2008年《天风》半月刊开始征订,欢迎广大新老读者踊跃订阅,并为之代祷。上半月刊内容主要针对各地教会有关事工进行深入的采访和报道,与读者分享中国教会的事工发展现状及有关信息;与广大同工、同道交流信仰、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