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彝族女性服饰不仅是一个物质实体,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受到彝族传统社会文化的建构和模塑,映射出彝族女性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文化意义。由歌剧《彝红》以彝族女性百褶裙开场引发的争议来探究女性服饰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关系,从彝族传统文化如传统神话传说、毕摩信仰和女性月经禁忌看出百褶裙是"不洁"的,彝族社会女性地位是低下的,并用群体与格栅、性别角色社会化、洁净与危险等人类学理论分析造成彝族男尊女卑社会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良友》杂志封面女性肖像所构建出来的二维空间中,这些女性已成为具有表征发言的文化生产者。女性的表率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集中体现,还包括了这种文化的再次传播,并成为最重要的视觉符号,体现着社会的文化特征,组成了社会的内在要素。  相似文献   

3.
女性心理学的进化与后现代女性心理学的产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女性经验主义、女性立场论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三个发展阶段。女性经验主义强调男女的共性,女性立场论强调女性经验的独特性,而后现代女性心理学认为尽管在女性经验主义和女性立场论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对立,但是两者都认为存在着某种内在的东西决定着社会性别,因而是本质主义的观点,属于现代主义的范畴。后现代女性心理学认为,性别乃是一种文化的社会建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深受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的影响.而对巴金的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则是极富俄罗斯特色的东正教文化中独有的女性崇拜的文化传统.巴金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个个近乎完美的女性人物形象系列,其中所彰显出来的女性崇拜意识与他所受俄罗斯东正教文化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北魏时期,佛教从社会上层向中下层传播和发展。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是这一时期佛教物象的典型代表,窟中由女性信仰者参与创作的造像题记承载了大量女性群体佛教信仰心理信息。通过题记内容的对比与分析发现,北魏时期女性佛教信众发展非常迅速,覆盖社会各阶层;造像对象、主题及祈福内容反映出各阶层女性信仰心理呈现趋同化特点;伴随多民族文化融合及儒释道三教合流,北魏女性佛教信仰显示出多元文化取向。  相似文献   

6.
癌症等慢性病意味着病人人生进程的中断。医学人文学者因此关心癌症叙事及深层的社会文化意义,将叙事作为理解病人身份特别是其主体性重建的重要途径。通过回溯癌症叙事研究的类型学传统,指出从"病人角色"到"幸存者身份"都是现代国家治理术的集中体现。但身处多重结构性逻辑的癌症病人,如乳腺癌女性,依然可以主动通过与女性文化、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等自我技术耦合的方式,即认同病人和女性角色以外其他角色的正常,进而实现自我赋权。  相似文献   

7.
杨柳 《美与时代》2016,(4):105-106
服饰是人类文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的演化变迁是人类文明进化的一个鲜明写照。我国女性服饰经历了"男尊女卑""无性化"到"回归女性"这几个变化阶段,这直接反映了女性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价值。如今,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女性为了追求自我解放和个性自由,服饰已逐渐作为可以当做炫耀身份以及确定社会地位的社会文化产品和商品,成为展现时代风貌的镜子。在服饰的演变过程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性别权利关系得到了改变,男女平等的实现已不再只是一个梦想。  相似文献   

8.
从进化心理学视角看两性冒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化心理学研究发现, 男性比女性更冒险, 男性冒险行为有社会助长和性别助长效应, 求偶动机与异性高魅力均可助长男性冒险行为。按照进化心理学观点, 冒险行为能表现男性作为潜在配偶的积极特征, 可增加其获得异性配偶的几率。择偶偏好研究也证实, 女性青睐敢于冒险的男性。作者认为, 女性冒险行为与求偶动机的关系主要受社会文化影响, 如中国女性在中意的异性面前更避险, 冒险行为领域中进化和文化的交互作用可能成为未来研究焦点。  相似文献   

9.
用女性符号进行促销,是自民国以降现代广告的一种基本策略,构成了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广告文化现象之一。旅游广告中的女性符号身份基本上为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从业人员和影视明星四类。不同时代女性符号在旅游广告中的数量和所表现的社会文化内涵都有所不同。现当代旅游广告中女性符号运用越来越多元化,但也存在"真实性""他者化""物化""性"暗示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的研究对象是当前在美国居住的中国女性,研究内容是她们对于文化适应和身边物品环境的关系,并且预测其潜在的需求。调查显示,旅居美国的中国女性,经过两种文化和生活习性的冲突与融合,在她们的生活中常备的物品大体上有三类:一是大部分与中餐相关的工具;二是与生活相关的高科技物品和美国物品,如汽车、烤面包机、加湿器、烘干机、手提电脑等;三是与中国文化相关产品,如传统服饰、民族乐器等。了解中国女性在美国物品文化环境中的心理和生活变迁,将为设计师予侧和针对该人群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