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大同天镇县城东南行8里,在重峦迭嶂中隐藏着一座古刹——闻名遐迩的盘山显化寺,俗称"盘山寺"、"盆山寺"、"盘山显化寺"。显化寺始建于明宣德二年(1427),明嘉靖年间、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光绪年间均有修缮。初建时为佛寺,清代时形成释、道、儒三教合一的寺院。  相似文献   

2.
刘炜 《思维与智慧》2005,(11):58-58
清代咸丰年间,有人举“墨”字求对。不少人以“笔、纸、砚、书”等字去对,均不见佳对。只有一人以“泉”字应对,被公推为最佳下联,流传至今。这副一字联写出来就是:  相似文献   

3.
安徽桐城张英,是康熙年间的大才子,他任礼部尚书时,一次微服外出观赏荷花,一村姑出联: 红荷花,白荷花,何荷花好? 张英寻思良久,苦无对句。回府后反复吟诵,几天未有下联。府内一个丫环听张英吟诵后,轻轻念出:黑葚子,赤葚子,甚葚子甜? 张英听了,连声称“妙”。妙  相似文献   

4.
镜天 《天风》2009,(5):48-49
主日崇拜中听到台上的牧师讲了一句话:给别人让路就是给自己出路.这让我不禁想到"六尺巷"的故事,话说清朝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块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把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到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在这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北京当大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六尺的巷子.之后,两家的礼让之举传为美谈.给人让路,自己也有了路,并且路更宽.可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  相似文献   

5.
郑板桥从小家境贫苦,但他刻苦好学,在书画方面很有成就。康熙年间,他中了秀才以卖画为生;雍正年间,他中了举人仍以卖画为生;乾隆年间,中了进士还是以卖画为生。他虽然是一介寒儒,却从不把功名仕途看得很重。  相似文献   

6.
浅川 《学海》2003,(4):191-195
明代万历年间 ,华北地区发生了大范围的瘟疫。对于这次瘟疫 ,曹树基认为是鼠疫 ,本文就此论点提出几点存疑。这次瘟疫 ,其时称为大头瘟。对于大头瘟 ,古今学者多有论述。至于大头瘟属于现代医学何种疾疫 ,目前学界并没有取得一致认识。因此曹文对万历年间华北地区瘟疫的论证不够充分 ,尚需深论  相似文献   

7.
清同治年间,登封中岳庙道士卢本固(1831—1929)云游四方,最后栖居于郑州卢医庙中。卢医庙在郑州商代古城西南,因庙中供奉着神医扁鹊而得名。扁鹊(前407—前310)名秦越人,渤海郡莫(今河北任丘)人,他学医长于桑君,周游列国为民治病,因家在卢国(今山东长清一带),故称卢医。  相似文献   

8.
清康熙年间,苏州知府杨朝麟的判词常有不落窠臼、令人发噱之处。某古董商生性狡诈,讹真为假,以假为真,机关算尽,最后反而被别人所骗,倾家荡产,便来知府衙门告状。杨知府将情况一一了解,判道:“尔自谓识古董,骗人财物,今亦遭人骗。观戏场上大骗小骗,甚至胡须多被割去,其下场时,不过大骂一场而已,几曾见其告状?尔何不携陋巷之瓢,  相似文献   

9.
卢君 《中国宗教》2020,(4):54-55
明末清初,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批"学通四教"的回族学者,包括清初的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复初、马联元等,还有咸丰同治年间的蓝煦、马德新等人。他们既精通伊斯兰教义,又通晓儒家、道教、佛教的思想内容。他们将"天方(阿拉伯)经语略以汉字译之,并注释其义焉,征集儒书所云,俾得互相理会,知回、儒两教道本同源。  相似文献   

10.
<正>王常月(?—1680),号昆阳子,原名平,山西潞安府长治县人。全真道龙门派第七代律师。他在清初所进行的公开传戒活动,是道教史上的一件大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确立的全真道开坛传戒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清嘉庆年间道士闵一得所著《金盖心灯》中,称王常月为"我朝高士第一流人物"。①道光年间大臣完颜麟庆为北京白云观所撰《重修宗师庑记》,则谓王常月确乎又一长春(即丘处机),宜昔门下多贤也"。②王常月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初真戒》③和  相似文献   

11.
康熙年间,皇太后赐给平南王尚可喜的母亲一件薰貂领花绸锦袍,本是好事,却给尚府带来一段风波。  相似文献   

12.
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并不拘于平仄韵律的诗称之为“打油诗”。它简洁明快,风趣幽默。清代道光年间,陕甘总督杨遇春有一次人京游览卧佛寺,写下一首《咏卧佛》的打油诗:  相似文献   

13.
张方 《中国道教》2018,(3):40-43
琉璃厂是清代以来北京最有影响的文化街,其东以古玩店为主,西以书铺为主。琉璃厂的书铺大约兴起于康熙年间,极盛时多达200多家,是京城官员的重要文化休闲场所。  相似文献   

14.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有一位西洋人,长期居住中国。时间久了,衣服也破了,但却无处制作新衣.十分苦恼。没有办法,只得找到一个中国裁缝,问他能不能做西服?裁缝回答:“只要有样式,就可以做。”于是西洋人就拿了一套西服,让他照着样子去做。  相似文献   

15.
千年塔铃     
庚辰初夏,到河北省正定县游天宁寺木塔。天宁寺木塔原名慧光塔,后称灵霄塔,始建于唐代宗广德至大历年间(公元763—766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木塔九级,高41米,平面呈八角形,塔身一至三层为砖造,四至九层以木结构为主,因系砖木混合,且塔身又多系木结构,故称木塔。据清光绪《正定县志》记载,当时天宁寺院规模宏大,  相似文献   

16.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位于我省东部,邻近四川、湖南二省东西界,横垣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大斜坡地带的江口、松桃、印江3县10个乡镇之间,最高峰海拔2572米,总面积4.19万公顷。1986年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并加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计划”保护网,素有“峨眉之秀,黄山之奇,华山之险,泰山之威”的秀丽风光,自然景观和人景观浑然一体。特别是以佛教化为主体的梵净山历史悠久,“众天下名岳之宗”,最早开发于16世纪明万历年间,修建梵刹庙宇,开凿朝山便道,48大脚庵4大皇庵,是我国唯一的弥勒道场,成为驰名全国的五大佛教朝圣名山之一。打好梵净山佛教化旅游经济这张牌,对于打造贵州“天然公园省”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刘国强 《佛学研究》2004,(1):214-217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荆楚古邑,湘东名珠。”佛教传人醴陵始于唐代,雪庵禅师为开山之祖。雪庵俗名李琼,豫章(江西)人。居家习禅并精医术,唐贞观年间(627-649)得道,敕封正一品荣禄大夫,一真明尊大师。奉命从江西前来醴陵选寺址。选定长连冲狮子山建大佛寺。寺高九丈,敕赐三钟七鼓,寺后有七星池、铜钉石等名胜,后寺毁于火而不存。唐代出家为僧,限制很严。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昌平区西贯市清真寺是一座有500多年历史的古寺,据碑文记载,该寺始建于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此后,明嘉庆,万历年间都有扩建重修的记录。  相似文献   

19.
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因其产于川两平原古蜀国,因此被称作蜀绣,也叫“川绣”。 蜀绣产于四川成都地区,并以成都为中心。成都地区因其自然条件优越,盛产丝帛,因此蜀绣的制作“冠于天下”,清代道光年间,成都的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蜀绣最为著名,刺绣手工作坊有八九十家。此外其产地也集中于四川重庆、绵阳、温江、郫县等地。  相似文献   

20.
徐晓鸿 《天风》2010,(11):40-42
<正>《闽中诸公赠诗》又名《熙朝崇正集》,原稿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为钞本部中文七○六六,共29页。书名页右题"闽中诸公赠泰西诸先生诗初集",参与赠诗者计71人,共收录诗歌84首。从书名来看,应该刊刻于清康熙年间。该书的价值在于它恰好反映了明末清初鲜为人知的文人墨客对基督教的认识,加之该手抄本为孤本,因此愈发显得弥足珍贵。据方豪先生考证,该诗集是福建文人赠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