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平包括消极和平与积极和平.和平学是识别和分析暴力、非暴力行为以及治理人类冲突的方法机制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战争与和平,也包括正义、发展、人权、生态环境.和平学的主要目标是探求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和平,而和平教育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心理学家对和平心理的看法,以“和平”为主线,追溯和平心理学思潮兴起的历史逻辑。毕达哥拉斯、恩培多克勒、柏拉图、奥古斯丁、夸美纽斯、康德等从本体论视角,确立了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追求。冯特的民族心理学重视研究原始人、战争英雄等的和平心理品质,早期的意动心理学重视人类和平意识研究,机能心理学强调通过建设学校“微型共同体”,提高儿童的和平意识。精神分析心理学则为战争与和平心理提供了新视角。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和平潜能、致力于世界和平冲突化解,推动了和平心理学的兴起。20世纪末的和平心理学主张用和平的方式实现和平,发生了“政治道歉”、和平冲突化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研究趋向。  相似文献   

3.
和平心理学是近20年在心理学内部兴起的一种以和平心理研究实现世界和平愿景的心理学运动,主要经历了孕育、萌生、形成等三个阶段。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三维和平理论模型、和平自我理论模型、过程式多维积极和平理论模型。和平心理学使心理学的和平研究价值得到回归,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视野。未来的和平心理学理论需要突破资本主义制度内自我改良式的局限,提升到马克思主义和平本质理论的高度,需要加强与积极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跨领域整合、重视多元方法的运用、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考虑跨文化因素的影响。结合我国当前外交、军事、国内社会现状,在我国开展和平外交心理研究、转型期社会和平稳定发展心理研究,将势在必行、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和平心理学把提升人的幸福与尊严、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实现世界和平作为终极研究目标。但在研究领域内部,不同流派存在的观点并不一致,也难以统一到同一个理论框架中。关于和平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大致可以归结为三类模型:积极和平心理理论模型、和平文化心理理论模型、和平进化心理理论模型。以上三种研究模式都认同回归心理学的和平价值,挖掘个体和平潜能,建立星球公民责任感。未来的和平心理学需要克服现有人性观的片面性,树立全面的人性观; 克服过分强调积极和平的倾向,建立全面的和平心理学研究观; 超越零和思维,深入学习“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推动我国和平心理学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5.
“和平餐桌”心理学:马斯洛的和平心理关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邦春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193-1198
马斯洛是对人类命运带有强烈人道主义关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终其一生,一直以促进社会和平、幸福、构建"和平餐桌"心理学为己任。美国社会现实对新价值体系的呼唤、二次战争的影响、对人性的深刻反思、核武器的威力造成"价值中立"科学迷梦的破碎、美国和平运动的发展表现出的和平诉求等均构成了和平餐桌心理学的社会背景。从安全到幸福的需要层次论、从人性恶到人性向善的人性论、从外在教育到内在教育的和平教育论、从存在价值到自我实现的和平人格论等观点成为马斯洛和平餐桌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从二岐到整合的心理学方法论对后来的和平心理学方法论也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弗洛姆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中,和平伦理思想是其中重要的内容。弗洛姆继承了先知及近现代人道主义思想家的和平思想,厘清了和平的两种内涵,揭露了人的贪欲和破坏性在战争中的作用,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导致人的贪欲增长和技术社会带来的人的主体性丧失和核战争的危险。因此,他积极探索构建世界和平的伦理对策,提出应当重塑人性,发展爱、理性、创造性等人的第一潜能,促进彼此了解,以团结取代对抗,维护社会公平,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他的这些思想对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将称为天主的儿女”(玛:五,9)。 耶稣基督在他开始宣扬天国福音建立教会之时,就宣布了天主教信仰的总纲,即真福八端。“ 缔造和平……”就是这八端中的一条。真  相似文献   

8.
余海斌 《学海》2001,(3):90-92
本文从政治行为主义角度分析了拉斯韦尔对于暴力的政治观点及有效使用暴力的策略、措施等,着重从暴力与和平的辩证关系角度探讨暴力行为的本质规律和作用,同时揭示拉斯韦尔的暴力方法论对于现代政治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的实现所具有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礼刚  田焕云 《学海》2012,(3):200-206
"现在实现和平运动"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以色列的民间非政治性和平运动,该运动推进埃以和平,反对黎巴嫩战争,抵制定居点建设,倡导与代表巴勒斯坦人民利益的实体进行谈判。虽然该运动的发展存在着游离于主流政党政治之外、组织松散、目标分散等问题,但仍然对以色列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不仅推动了以色列国内和平运动的发展,抵制了极端势力对民主政治的破坏,也为缓和巴以关系提供了一种民间路径。  相似文献   

10.
《法音》2007,(3):68-68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我有一个梦想,愿我国五大宗教与世界各国宗教界彼此尊重,共同努力,携手为世界和平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宗和”)第二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今日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宗和”主席丁光训在会上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和平原则的道德价值,主要表现在对生存原则的肯定、尊重和对不同社会形态、意识形态、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包容。道德融入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人类最大限度地共享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的同时,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以及促使世界各国谋求发展的目的和手段道德化。和平与共同发展原则不仅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应成为国际关系伦理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意识形态安全是大国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国在意识形态安全维护中应坚守本国的政治意识形态,维护本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传播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中国应借鉴历史上诸大国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积极维护好本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为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中有丰富的和平文化资源。和谐论是儒家的秩序的和平论的核心。和谐论包括天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群己和谐。从此出发 ,可以建立起天人合一的宇宙秩序 ,三纲六纪的社会秩序 ,治国安邦的国家秩序 ,天下一家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彻底弄清禅宗在民族主义这一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渊源于印度佛教思想背景下的禅宗。看一看像种族问题和民族自尊问题,是怎样与佛经思想相协调的。  相似文献   

15.
16.
太虚大师是近代“人间佛教”运动的开创者,一生倡导佛教发挥护国和护世的社会功能,并致力于为人类的正义和平事业。抗日战争前后,他通过对近代以来历史上战争起源的考察,认为西洋“纵我制物”哲学支配下的“害他利自”观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认为在战后世界和平规划中,应把对人类心理的改造置于首位,人类的心力是变革的根本动力,而这种改造的心理工具就是儒佛文化,如儒家的克己崇仁、佛家缘成史观下的无我观和自他两利观等。同时,在缘成史观的制约下,太虚认为战后有效的和平建设还必须辅以政治、社会和教育领域的改造,多位一体,人类安乐平和的美满之治境的实现方始可期。  相似文献   

17.
宗教传播既是宗教生命力的表征,也是其救世精神的要求.两汉之际,佛教东传华夏,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以人际传播与书本传播为主,走的是一条文化之道、和平之旅.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弘法方式更具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祈祷和平     
秦小林 《天风》2009,(8):23-23
上帝,为从上而来的平安,为上帝的仁爱恩慈,为我们灵魂的得救,我们向你祈祷。  相似文献   

19.
冷介基 《天风》2003,(8):27-27
龙窖山:瑶胞最早的故乡。 一个美丽,幽僻的所在,是全球300万瑶胞的最早故乡。瑶胞千万里寻找的田圹草青山出宝,一年耕作吃三春的“桃花源”。 引起唐代诗人杜甫在此留下“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渔夫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的著名诗句。 临湘市龙源乡是一个只有3000多人的山区小乡,这里流传一个惊人的新闻,缘由是这里的龙窖  相似文献   

20.
宗教传播既是宗教生命力的表征,也是其救世精神的要求。两汉之际,佛教东传华夏,开始了它的中国化进程。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主要以人际传播与书本传播为主,走的是一条文化之道、和平之旅。在全球化的今天,这种弘法方式更具启发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