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段论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志强 《心理科学》2008,31(2):389-392
采用结论评估范式,通过考察不同类型三段论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表现形式,比较了选择性检查模型、必然性误解模型和心理模型理论对三段论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预测,对各种理论的解释力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心理模型理论能够包容较多的实验现象,并对信念影响推理的信息加工过程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说明,因而较其它理论而言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对空间推理的研究有助于探明其加工机制以及验证心理逻辑理论和心理模型理论。行为研究通过考察多种影响空间推理的因素(如心理模型数量、前提的对象顺序等)证实了心理模型理论的预测。脑成像的研究表明,空间推理活动主要激活枕-顶-额脑区网络,顶区可能是推理的特异性脑区。研究的结果同样支持心理模型理论。未来的研究应该整合演绎推理的不同理论,加强对不同演绎推理任务的研究,并将脑成像技术与EEG或ERP结合起来,进一步探明人类空间推理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范畴三段论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沛  李晶 《心理科学》2003,26(6):1020-1024
本研究利用三段论评价任务,分析了已有信念与三段论逻辑状态间的交互影响,探讨了三段论推理判断中信念偏差的存在与作用机制,同时从信念偏差角度对心理模型理论进行了初步验证。结果发现:1.范畴三段论推理的逻辑判断过程中存在信念偏差效应;2.信念偏差效应以逻辑状态与结论可信性交互作用的方式存在;3当逻辑结果与信念相一致时,信念会促进逻辑反应,反之则妨碍逻辑反应;4.信念偏差效应对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的单模型三段论问题影响最大,而对逻辑有效、结论不可信的多模型三段论问题相对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双加工理论框架下的平行竞争模型和默认干涉模型对推理过程中启发式和分析式加工的启动次序和相互作用的性质提出了不同假设。本研究通过考察被试在信念判断和逻辑判断两种指导语下解决不同难度和不同类型推理问题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对两个模型的预测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表明,解决简单问题时,问题类型对信念判断有显著影响,对逻辑判断无显著影响;解决复杂问题时,问题类型对逻辑判断的影响显著大于对信念判断的影响。实验结果支持平行竞争模型的假设,即两类加工在推理过程中同时启动,共同竞争最终的推理反应。  相似文献   

5.
心理模型理论是推理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之一,理论体系完整地解释了推理的进行,认为个体推理要经历理解、描述、有效检验三个阶段。心理模型理论对推理做了大量预测,假设单模型问题比多模型问题容易、系统错误与第一个前提模型有关、知识影响推理过程,并检验了预测的合理性。近十几年来,心理模型理论在推理各个领域中均得到发展,包括对推理在大脑中编码的研究,对元推理的研究及可能性推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宋广文  崔吉芳 《心理科学》2008,31(3):532-536
采用纸笔测验法对大学生如何进行范畴三段论推理进行了初步探讨.被试为123名大学生.研究发现:(1)人们在范畴三段论推理中一般有图形(像)的参与,且明晰的图形提示有助于推理成绩的提高;(2)影响范畴三段论推理的因素主要有前提能够建构的模型的数目、前提的内容、前提的格(格效应)和推理者自身(文理科、知识背景等)因素.具体而言,图示只对纯符号推理题有提高作用,理科学生只在文字内容推理题上显著高于文科学生;(3)对前提的不完全解释是产生推理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对时间推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和时间关系推理。以往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上,而时间关系推理研究则相对薄弱。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事件的时间关系推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设计考虑了推理任务的模型数量、前提数量、无关前提以及有无肯定答案等因素,形成了六类推理任务。研究发现:推理任务的模型数量、前提数量、无关前提、是否有肯定答案以及推理者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等都会影响个体的时间关系推理;被试一般是以呈现的前提顺序来表征推理任务的。但是,当被试意识到无关信息时,可以从整体上表征问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结论评估范式,考察时向和空间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表现形式,以及心理模型理论对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解释力。研究结果表明,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的表现形式与三段论有所不同,不论是时间推理还是空间推理中都存在信念主效应,但没有发现信念与逻辑的交互作用;心理模型理论不能对关系推理中信念偏差效应作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2X2两因素(自变量分别为“心理模型数量”和不同“内容性质”)重复测量拉丁方实验方法,在范畴三段论推理题的内在结构为“形式正确”,且“推理者已经掌握相应的形式逻辑推理规则”的前提条件下,对西方学者提出的“心理模型”与中国学者提出的“推理题和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这两种理论模型再次进行了实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正确形式—正确内容”和“正确形式—错误内容”两种不同结构的推理题,若按照形式逻辑规则来判定推理者“对各推理题的结论能否从两个前提中推论出来的推论结果”是否正确,则有:(1)当推理题含有错误内容的情况下,即使该推理题只是由“一个心理模型”所构成,也会使推理者降低对其结论判定为“正确”的可能性;(2)当推理题是由正确内容所构成时,即使该推理题是由三个心理模型所构成,对其结论判定为“正确”的可能性也要比“单模型——错误内容”构成的推理题的可能性更高。由此得到的比较结论是:在本实验条件下,“推理题和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对实验结果所做的解释要比“心理模型”理论所做的解释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0.
个体解决5项系列问题复合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仲明  李红 《心理科学》2007,30(1):104-107
研究运用4种任务类型,对4个年级160名被试的五项系列问题的传递性推理进行研究,发现解决不同任务类型的传递性推理能力有随年龄而明显增强的趋势,使用的心理模型遵循空间模型、空间-语义模型、语义模型和枢纽项模型的发展顺序,儿童表现出了复合模型,复合模型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两个实验对中国学者提出的“推理题与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和Evans提出的“双重加工理论”进行了实验比较研究。实验一通过两种评定方法对相应性质命题进行评定后所得实验结果表明Evans等(1983)有关“信念效应”研究中的“结论可信性”变量可以视为与胡竹菁等(1996)实验中的“内容正确性”变量是同一性质的变量; 实验二根据“形式正确性”和“内容正确性”两个自变量设计的推理实验结果与Evans等(1983)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但增加“内容熟悉性”这一自变量设计的推理实验结果表明“推理题与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比Evans提出的“双重加工理论”能更好地解释推理者对性质三段论的推理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句法理论和心理模型理论是解释论述理解中逻辑有效 (如MP)与逻辑无效 (如AC)条件推理机制的两种不同观点。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旨在对这两种理论加以检测。实验要求被试阅读遵循MP或AC形式的故事后对故事结论的正确性做出判断。结果表明 ,在论述理解中 ,条件前提的语义联系强度影响MP推理 ;深思熟虑对MP和AC推理均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支持心理模型理论。  相似文献   

13.
采用学习—测试二阶段实验范式,对比了类别标签与类别特征在类别特征推理中的极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在类别标签组,标签匹配项目上的特征推理分数显著高于标签不匹配项目上的特征推理分数;在特征标签组,标签匹配项目上的特征推理分数与标签不匹配项目上的特征推理分数之间差异不显著.类别标签组的失匹配分数显著高于特征标签组.即在类别特征推理任务中,类别标签的极化效应显著高于类别特征的极化效应,因此,类别标签与类别特征存在本质差异,类别标签在类别特征推理中起主导作用.而且,本研究还发现,高前提概率条件下的特征推理分数都显著高于低前提概率条件下的特征推理分数,所以,前提概率也影响类别特征推理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扩充三段论”在日常思维中是经常被人们使用着的。只要人们了解中项与大项具有矛盾关系,会很自然地应用它们进行推理。在这种情况下,还说什么三段论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结论,岂非脱离实际?下例推理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结合数学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非逻辑机制的条件推理模型:P-Q映射模型。并根据这个模型,对人们在不同命题类型奈件下的推理行为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当推理前提为LH和HL型命题时,基于P-Q映射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基于条件概率模型的预测结果完全一致。但当推理前提为LL和HH型命题时,两种模型给出的预测结果存在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当前提命题为LL和HH型命题时,被试的条件推理行为与P-Q映射模型的预言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探求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加工时是否存在形式和内容双重标准。由既掌握形式逻辑推理规则又知道构成推理题的两个前提是否正确的被试所进行的推理结果支持下述观点:人们在进行三段论推理过程中,在判定推理结论的正误时,存在着与试题结构相应的两种内在的判定标准,即“形式标准”和“内容标准”。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的决策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有的研究表明,儿童早期就具有一定的利用概率和统计信息来做决策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年龄增长,但和成人相比存在差异;儿童和成人同样运用启发式来做决策,且受许多判断偏见的影响。儿童的决策行为受到人格特征、性别、年龄、任务领域特殊性和信息表征等因素的影响。文中还介绍了决策的自我调节模型和“双过程”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解释和预测儿童决策行为的发展。最后分析了儿童决策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有关条件推理中概率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5,28(3):554-557
通过预备实验选取了四种不同条件概率的条件规则和四种不同前后件概率组合的条件规则作为实验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两种概率因素(条件概率和前后件概率)对条件推理的演绎形式(MP、DA、AC、MT)以及变通形式(四卡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概率因素对四种条件推理的影响都非常显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们对四种推理的认可程度主要与范畴前提的概率成正比的结论;但概率因素对四卡问题的解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三种处理下条件三段论推理加工过程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月华  李红 《心理科学》2003,26(5):947-950
1 引言  二十世纪以来 ,研究者们 (如Johnson -Laird、Holyaok、Cheng和Sloman等人 )关于条件三段论推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成人推理过程的研究上 ,并意识到成人的推理主要在两个推理系统中进行 ,一是以规则为基础的推理系统 (rule -basedsystem) ;一是以经验联想为基础的推理系统 (associativesystem)。正确推理涉及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前者指前提和结论在事实上的真假 ,涉及各种具体知识 ,后者是指推理形式或推理结构问题。对儿童青少年条件三段论推理的发展研究 ,就目前研究看 ,一方面研究数量不多 ,另一方面也还不够深入。Markov…  相似文献   

20.
再认启发式理论认为人们仅依赖再认做出决策。以两项高低不同再认预测力(效度)的任务为材料,选取初中生(N=138,M=14.1岁)和成年大学生(N=136,M=19.3岁)被试,探讨再认启发式使用特征。使用层级多项式加工树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初中生较大学生认识的材料数更少或运用知识比较的正确率更低;(2)再认启发式使用存在被试异质性;(3)初中生再认启发式的使用低于大学生。结论:知识表现出随年龄增长的趋势,再认启发式的使用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决策时初中生相比大学生会更少依赖再认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