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不时的有网友这样问我:"你快乐吗?"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很快乐。""你很幸福是吗?""是的,我很幸福。""那你能告诉我幸福是什么?快乐又是什么吗?""心是快乐之根,幸福只是一种感觉,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相似文献   

2.
在古希腊伦理学中,昔勒尼派伦理学是唯一拒斥幸福主义的理论。他们基于一种主观主义的认识论,认为我们不能拥有对外在事物的知识,而只能理解自我内部的感觉。快乐与痛苦就是这样两种感觉。其中,快乐是导致感知的柔顺运动,也是我们的终极目的。由于他们过于强调感觉,因而他们认为只有当下快乐才是值得追求的,而对过去快乐的回忆、对未来快乐的期许都没有意义。进而,他们拒斥了一种对人生的整体性谋划,并认为肉体快乐优先于灵魂快乐,智慧与美德等都不过是获得快乐的工具等。昔勒尼派的伦理思想表明他们的快乐主义并非一种粗鄙的纵欲主义,而是一种更为极端的理性主义。他们理论中的许多特征也影响了诸多后世理论,在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一方面,普罗提诺继承了古代西方(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幸福伦理的理智至上主义;另一方面,普罗提诺又从两方面批评了亚里士多德:(1)幸福是纯粹理智活动,既不包含快乐也不包含偶性的善;(2)幸福不限于人,动植物也可以是幸福的。普罗提诺对亚里士多德的批评,在局部意义上也是对整个古代西方幸福伦理的批评,并造成了一种新的幸福伦理观念。普罗提诺的幸福伦理是古代西方伦理观念的重要转折,为西方思想提供了一种更为开阔的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彭丽 《天风》2011,(6):62-62
听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两位好友去见上帝,请求上帝给他们每人一份同等的幸福,以便他们能有福同享,上帝答应了。然而,得了同等幸福的两个人,一个活得快乐无比,另一个却愁眉苦脸。过了不久后,那位活得愁眉苦脸的朋友去找上帝,责问他为什么给自己的是痛苦,给他朋友的却是快乐。上帝回答他说:"其实,我给你们的,每人都是一份同等的幸福。""只是你盛装幸福的瓶子大,不容易装满,而你朋友盛装幸福的瓶子小,当我把同等的幸福给你们时,你朋友的瓶子很快就装满了,  相似文献   

5.
痛苦定律:死无疑是痛苦的,然而还有比死更痛苦的东西,那就是等死。  快乐定律:遇事要往好处想。比如不慎掉进河沟里,你就可以想想也许会有一条鱼游进你的口袋。  幸福定律:如果你不再总是想着自己是否幸福时,你就获得幸福了。  错误定律:人人都会有过失。但是,只有重复这些过失时,你才犯了错误。  沉默定律:在辩论时,沉默是一种最难驳倒的观点。  动力定律:动力往往源于两种原因:希望或者绝望。  受辱定律:受辱时唯一的办法就是忽视它;不能忽视它时就藐视它;如果连藐视它也不能,那么,你就只能受辱了。  愚…  相似文献   

6.
感悟形式     
忘记是自由的一种形式,回忆是相会的一种形式,梦想是人生的一种形式。快乐是知足的一种形式,幸福是奉献的一种形式,知足是幸福的一种形式。贪婪是痛苦的一种形式,孝敬是感恩的一种形式,呼吸是生命的一种形式。生命是存在的一种形式,存在是灭亡的一种形式,成功是创造的一种形式。时间是财富的一种形式,婚姻是爱情的一种形式,劳动是光荣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概念深刻而复杂,我们可以在且个层次上把握幸福概念。首先,幸福是人生重大的快乐;进一步说,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的心理体验,是人生重大目的得到实现的心理体验;最终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8.
一次,在李连杰创办的壹基金座谈会上,李连杰向来宾们动情地说起了他的幸福和快乐。说到幸福和快乐,李连杰仿佛陷入到一种遥远的过往和回忆中,他的眸子里闪动着一丝晶莹。他深情地说道,从小,大人们就告诉我,你要出名,必须上好学校,考第一。于是,为了出名,  相似文献   

9.
一位朋友跟我描述他眼中的幸福生活,他说要在五年内在市区中心买一套复式大房子,享受最繁华便捷的生活。今年要实现买车的计划,然后带着老婆孩子到处旅游。我问他:“那你现在幸福吗?”他愣了一下,想了一会,说:“现在也是幸福的,上有老下有小,家人都健康,有称心的工作,平静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10.
李涛 《道德与文明》2021,(3):112-121
关于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何种因素造就了幸福的问题,学界形成了美德伦理学和道德运气论两种流行的解释.美德伦理学认为伦理学的核心是培养人的美德而非仅仅关注行为的合乎法则;道德运气论认为美德具有脆弱性,受到运气的影响很大.笔者赞同幸福伦理学的解释,幸福不仅仅停留在美德层次,它不仅必须上升到美德的成全活动,还必须增添由运气决定的外在善.此外,笔者认为美德行为有因其自身的快乐,相比欲望满足的过程的快乐,作为成全的美德快乐才是更高的快乐.最后,笔者认为伦理美德不能脱离城邦政治,个人美德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政治秩序,且城邦的美德与幸福最终落在政治家的美德行为的事功之上.  相似文献   

11.
原来每次回老家过年,都会与我的一位作家朋友,沿着城边的小路,边走边谈,什么都谈,时常谈得哈哈大笑。于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围着老家的县城一连走了两三圈。可是去年春节,他却因为妻子病逝,到省城的女儿家过年去了,而且说他今后每逢过年,都不会在老家过了。我也就在年前的电子邮件里跟他说:“我们绕城三圈无话不谈的快乐,也许将永远不会重现了。”他则说:“不是‘也许’,是现实。”我也就意识到,我们的那种快乐,真的是永远“绝版”了。那种绝版的快乐,只能在我们的记忆中去回放去品味了。  相似文献   

12.
快乐是什么?什么是快乐?每天,我们都在追逐快乐;每天,我们也在抱怨生活。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似乎很少有人说自己是快乐的,工作、家庭、婚姻、房子、车子、票子,人际关系、就业压力、物价上涨等一系列问题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快乐,仿佛已经成为一件奢侈品了。  相似文献   

13.
现代人伦理生活境况中一个重大改变在于德福之间固定的、一元决定论的关系不复存在了.于是,对于现实的幸福而言道德成为“不彻底”的规划方案:一方面,国家共同体中的幸福规划成为“被幸福”的现实;另一方面,个体化追求幸福的规划却成为“被幸福奴役”的现实.现代伦理生活中的幸福是一种“缺失感”、“不在场”的存在.这不是简单的有德无福、无德而有福的道德悖论现象的延续,而是现代德福观、德福践行模式的转变.如何克服道德规划的不彻底性,打破“在……途中”的幸福魔咒,成为重大的现代性课题.扭转道德哲学模式,一种接近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世方案,注定不是在终极的幸福家园中的生活,而只是在历史生活中的幸福,克服“物化”的幸福生活逻辑,改变不幸福的当下因素,过一种有伦理的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14.
德行与幸福的关系问题是道德哲学的重要问题.德行是否与幸福保持一致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某种道德理论的判断和评价.运用道德悖论理论可以帮助我们从一种新的视角来分析、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现代德性伦理所追求的提升道德主体的整体德性,对于克服功利主义和单纯义务论对德福关系的简单理解.正确理解德福悖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伊壁鸠鲁哲学因以幸福为旨归,也被称为幸福论哲学;但又由于他对幸福和快乐的特别解释,而被视为快乐主义,甚至背负享乐主义的恶名.然而,伊壁鸠鲁幸福观突出的特征却是“心神宁静”,快乐在他不过是“身体的无痛和精神的无扰”,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将人的心灵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伊壁鸠鲁幸福论最深沉的内核是“自由”.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幸福观虽然充满实践和行动的激情,但伊壁鸠鲁挣脱必然性而终获自由的观念对他却不无影响.马克思在斗争中体味幸福,并为人类的幸福而创造,但根本目标始终是人的最终解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16.
快乐,人的思想处于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乐观的人常常热情洋溢、精力充沛,且人缘极佳。人们也常把快乐与健康相联:在二千多年前,所罗门就曾说过:“快乐的心犹如一剂良药,破碎的心却吸干骨髓。”西方也流传着“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的谚语、因此,人们常把祝你快乐作为一种美好的祝愿送给亲朋好友.拥有快乐生活也是每个人内心最真诚的期盼,  相似文献   

17.
快乐的种子     
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子,交给了幸福之神,让她到世间去撒播这些种子。  相似文献   

18.
布衣暖,暖的是一种心境;菜根香,香的是一种胸襟。心境平和的人必定是幸福的,胸襟豁达的人必定是快乐的。幸福快乐往往十分简单。布衣在身,依然可以举止优雅,从容洒脱;菜根在前,依旧可以知足陶醉,回味绵长。悠闲地流连于山水之间,与阳光雨露为邻,感受鸟语花香,让生活回归到本真淳朴的原色,又何尝不是一种大度与睿智呢?淡泊名与利,心存天地宽。华衣虽美,却未必熨帖;美食虽精,却未必可口。经过膨胀的欲望  相似文献   

19.
快乐的人生     
应有兴 《天风》2004,(3):52-52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上帝把一捧快乐的种子交给幸福使者,让她到世间播撒。临行前,上帝问幸福使者:“你准备把它们撒到什么地方呢?”幸福使者胸有成  相似文献   

20.
快乐也遗传     
心理学家最新研究认为,人是否生活得快乐和幸福,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外在因素几乎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