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芙罗狄忒(古罗马称维纳斯)是众所周知的爱神与美神,艺术的长河中无数的诗人与画家通过作品来表现这位传奇女性,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影响。我们从艺术、审美、文化三个方面对古希腊时期这一女性裸体形象进行深度还原,既有助于向今天的人们传达正确的审美观、艺术观、哲学观,同时也提供了女性裸体文明的视野,为两性社会、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提供了历史支持和文化启示。  相似文献   

2.
狄百瑞是西方"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狄氏一生努力推动并促成了美国中国学对中国思想系统内部概念的研究,将中国传统思想引入西方乃至世界视野,提升了中国文化的世界性意义。狄百瑞的"新儒家"思想体系与现代性息息相关,现代政治运动与思潮是狄百瑞学术研究的根本推动力;狄百瑞对中国传统进行研究,促成符合现代性观念的中国传统人文价值与西方价值的兼容、统一,最终落脚于解决世界范围的现代性困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狄百瑞在对新儒家思想史的研究中,采取了"内在的研究进路",侧重于儒学原典的阐释和思想资源的重新整理,构建了以新儒学思想为主导的宋明思想史图景,把美国汉学研究从早期注重思想与现实生活的互动,转向注重思想体系内部存在的概念的分析。他的这一研究方法被学界定义为"观念史派""翻译诠释性派""学谱编撰学派",这些定义方法批判并试图解构狄百瑞学派所建立的以新儒家思想史为主导的宋明思想史研究谱系。狄百瑞的研究较多地受到黄宗羲和钱穆的影响,他认为在宋明以来的新儒家思想中,存在着先知、自由、民主、理性、社群的元素,他主张开展包括儒家思想与欧美传统等多文明之间的对话,解决世界性的发展困境。本文就狄百瑞对于新儒家思想史采取的"内在的研究进路"和学界对此所作的批判作一探索性的梳理和辨析,探求狄百瑞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取向。  相似文献   

4.
为区别于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等概念,狄百瑞提出儒家"人格主义"一说,来阐发儒家之于个人、社群和国家的自由主义精神。狄氏认为,儒家自由主义精神昭显于孔子仁学一期,经宋明新儒家发展为由本心而发的道德实践,形成了一套关于个人自我养成(为己之学)、社群自治(修己治人)的理论表达范式和实践经验,与西方"个人主义""社群主义"相比具有一定优异性。再者,中国古代虽没能发展出现代意义上的公民国家,但儒家思想中并不缺乏公民意识,东亚社会现代化的成功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儒家政治文明构想及其现代价值。因此,在狄百瑞看来,儒家自由主义精神贯穿于为己之学、修己治人与政治文明之中,具有一整套异于西方自由主义的自洽方案。  相似文献   

5.
奥吉布瓦教是奥吉布瓦人在与自然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信仰奥吉布瓦教的人对人、物、神和世界本源等均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16世纪初,西方殖民进入北美大陆,随之带去了相应的宗教、文化和语言。奥吉布瓦教在历史上大致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天主教传教浪潮,这给奥吉布瓦教带来了重创。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土著文艺复兴使得这一宗教重获了生命。  相似文献   

6.
<正>1919年,狄百瑞(Wm.Theodore de Bary,1919—)出生于一个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排行第二。他自小对历史、音乐和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一直保持到大学时代。年轻的狄百瑞对社会主义产生兴趣,并参加过当时的一些社会主义运动的活动,主要是反对战争,提倡民主和保护环境。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书时,他开始学习中文,并接触到黄宗羲的著作,自此培养了终身研究的方向。二战结束后,他放弃已经取得的华盛  相似文献   

7.
布鲁纳和奥苏伯尔同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他们都重视教育和学习问题,并各自提出了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但在对待学习问题上,各自又有着一套理论和方法。布鲁纳主张发现学习,认为通过自己的发现活动,既可使学生求得知识,不易忘记,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奥苏伯尔则倡导有意义的言语接受学习,认为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经济、有效的首要疗法。这两种理论看起来是极不相同的,但要仔细研究两者的学说后,就会发现二者并非是完全对立的,而有许多地方是相同的或相似的。本文试图就二者的学习理论的异同作一比较,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儒学的真正价值和道德实践都离不开教化,教化的目的是培养既有高尚道德又能够服务社会的人。君子作为儒家完美人格的代表和群体领袖,肩负着以德为政、教化大众的责任。狄百瑞教授认为儒家君子在某些特点上可以被称为"儒家先知",但他们缺乏世俗上和宗教上的合理性来源与正当性根基,总是处在现实与理想的困境之中。君子并非看到不现实政治的问题,但他们的道德感要求他们在社会政治中完成自我的实现和道德的实践。  相似文献   

9.
<正>互通有无增进了解奥地利外交部文化总司长特雷莎(Teresa Indjein)在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奥地利共和国建交45周年之际,中奥双方在我们的首都维也纳,开展了一场特别的活动,就《道德经》这部著作进行对话。我们的对话在多个方面解读了《道德经》,如宗教、政治,甚至医学。对于奥方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与中国研究老子的专家们一起探讨的机会。这次研讨会的成果,已编纂成书并正式出版了。这本书中所记录的关于国家基本问题的公民社会层面的探讨,清楚地表明,我们所有人都在承担一种不断增长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在于保持彼此的伙伴关系,更在于  相似文献   

10.
奥戴,托马斯(TbomasF.O’Dea,1915—1979)美国社会学家,宗教社会学方面的功能主义代表人物。奥戴在自己的著作中曾试图阐明宗教所固有的实际矛盾。他提出宗教具有六种功能:安慰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社会控制的功能:“预言”的功能;个...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王育成先生编著 ,张继禹、洪百坚策划统筹的《道教法印令牌探奥》一书 ,已由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丰富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 ,对道教法印令牌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 ,并以大量实物印图 ,揭示了道教法印及令牌的历史画景。是近现代第一部研究和展示道教法印令牌的专著。该书大 1 6开 ,印装精美 ,彩图量大 ,既是一部专著 ,又是一部画册。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和收藏价值。该书定价 2 88元。凡购买五册以上者可享受七折优惠。欲订购请与《中国道教》发行组联系。《道教法印令牌探奥》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2.
《奥瑟罗》,作为莎翁的四大悲剧之一,讲述的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悲剧故事,主人公奥瑟罗是一位英勇无比、战绩显赫的黑人大将,为人处世坦白爽直、宽容大度,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元老之女苔丝狄蒙娜的深深爱慕,然而奸险狡诈的伊阿古用一系列挑拨陷害让单纯的奥瑟罗轻信了他的谗言,以致其最终扼杀了自己美丽的妻子苔丝狄蒙娜。  相似文献   

13.
1985年12月19日至30日,武汉大学哲学系邀请了一批海内外知名学者,在古城黄州举办了一次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为题的系列讲座。举办讲座的宗旨,是探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归根到底又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事业的关系,正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结合。它可以助帮我们弄清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时的思想根基,客观地估量我们的优势和局限,在丰富的历史感中获得深刻的现实感。围绕这一主题,讲座提出并探讨了一些问题,兹概述于后。  相似文献   

14.
2000年12月,也就是上一世纪的最后一个月,由中国道协张继禹道长策划、台湾洪百坚道长统筹、北京王育成先生编著的巨著《道教法印令牌探奥》在北京的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这部著作的出版标志着中国道教界和学术界对于道教的研究实现了一个重大的突破。而这个突破正是海峡两岸的道教界和学术界共同努力的结果。称《道教法印令牌探奥》的出版是重大突破,是因为这本著作用铜版纸印刷,共361页,大16开,布面精装,彩印书套,重达25公斤。在目前单本道教出版物中,仅次于中国道教协会出版的《中国道教风貌》一书。而在单本道教研究著作中,其规模独占…  相似文献   

15.
生命伦理学所追求的,是在基本原则指导下建构一个程序规则,让各种理论和价值观获得平等对话和合作的机会。必须充分尊重中国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谨慎而合理的利用西方生命伦理资源。同时,也要意识到生命伦理学的发展所呈现给我们的是鲜活的伦理生活和问题,隐含在问题背后的对生命本身的价值思考,将逐渐展现出其理论趋向和可行的道德规则。  相似文献   

16.
如何构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这是时代提出的一个理论问题。或者用法国哲学家加罗蒂的话说:"在今天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呈现出来的种种文化问题,要求我们进行一种富于创造性的理论尝  相似文献   

17.
穆丽芳 《美与时代》2014,(8):115-116
企业文它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被纳入人们的研究视野后,就掀起了一阵接一阵的热潮。企业文化它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综合。企业文化之所以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兴趣,是因为它能够不断地给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给企业带来有形无形的社会的和经济的双重效益。文章从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入手,简述了中国整体与局部地区企业文化现状及其建设情况,分析了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18.
姚海涛 《管子学刊》2022,(4):92-105
荀子对历史人物的审鉴构筑了诸子争鸣中的一大学术景观。拈出其对申徒狄、陈仲、史䲡的审别与衡鉴,可见既有显性评价,又有隐性寓示。荀子的评价与后世存在巨大反差。在荀子看来,申徒狄之行属“行之难为而不贵”,非礼义之中,是倚魁之行,当为天下所弃。从中可推测出荀子对屈原沉江的真实态度。陈仲、史䲡则悖离人之欲恶通情,不中礼义,不合大众,是沽名钓誉的盗名者,尚不如盗货者。荀子对三人贬抑与其传孔子诛少正卯存在一些关联。探赜荀子评判与诠释背后蕴含的微言大义,可洞察社会思想转折之几。审别与衡鉴之中,贯穿着荀子透辟的时代省察与深刻的人性之思,贯穿着荀子以礼义为中心的人物鉴别衡定标准以及与时迁徙、与世偃仰的处世哲学。  相似文献   

19.
西方正义概念:嬗变中的综合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正义概念在西方是表明着道德最初发源的观念。在古代希腊,正义()一词来源于女神狄刻的名字。狄刻是宙斯同法律和秩序女神忒弥斯之女;在希腊人的雕塑中忒弥斯手执聚宝角和天平,眼上蒙布,以示不偏不倚地将善物分配给人类,所以狄刻是正义的化身,主管对人间是非善恶的评判。拉丁语中正义(Justice)一词得名于古罗马正义女神禹斯提提  相似文献   

20.
奥修:“圣人”还是邪教教主?●智奋编者按:1996年的国内图书市场有两个热点,一个是介绍西方商业经的所谓哈佛系列,另一个是介绍奥修“智慧”的系列。此两个热点至今仍然没有消退,与此有关的各种书籍一版再版,由此引起了学术界、理论界和出版界的不同看法与争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