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出版于1806年,在一个新世纪的开始;海德格尔关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课,开在1930年到1931年之间,而他的《存在与时间》则在三年前已经出版,大体上也可以说是本世纪初开始时的作品。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算起,两个世纪快要过去,我们现在又处在一个世纪交替的时期,“哲学”也似乎又处在一个需要瞻前顾后的关口,于是研究一下我们的前辈大师是如何进行这项工作的,自是一件颇有兴味的事。一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是他自己哲学思想体系成熟的标志。我常常感到,一个哲学家,在他第一部阐述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2.
精神概念是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乃至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真正立足点,并使他的哲学与近代意识哲学真正区别开来。精神不是主观意识的客观投射,也不可被还原到自我意识与理性的层面上。精神固然表现为个体意识,但它却是超出个体意识之上的真正整体,是个体生活的根据,在这个意义上说,精神就是实在的意义世界本身。意义世界本身是《精神现象学》中意识、自我意识与理性诸阶段的归宿,而绝对精神则是它的自为存在形式。只有从黑格尔特有的这个立足点看问题,我们才能理解"精神"章中的一些疑难之点,也才能达到对近代以来的内在性世界观的深刻反思,并真正把握黑格尔在世界问题上与马克思、狄尔泰、海德格尔的一些深层的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传记的著名作家、黑格尔的学生罗森克朗茨在《黑格尔传》中说过:“一个哲学家的历史就是他的思想史、他的体系的形成史。”(《黑格尔传》,1844年柏林版,第21页)这句话当然十分适用于黑格尔。黑格尔正是凭他的庞大的客观唯心论辩证法体系而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随着他的体系的诞生,他也就成为完全成熟的思想家。在产生《精神现象学》  相似文献   

4.
杨国荣、潘小慧、孙春晨三位教授提出的讨论,集中指向一个形上问题:伦理道德,为何"精神"?具体展开为三大关系的哲学追究:马克思、康德、黑格尔三大理论资源、中国与西方两大文明传统的关系;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的关系;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马克思的"社会意识"、康德的"实践理性"、黑格尔的"客观精神",是关于伦理道德"精神"本性的三大理论资源,必须基于中国传统对它们进行创造性整合与超越。精神现象学、法哲学、历史哲学的三位一体,是伦理道德的精神体系的形上基础,其中"体"是伦理道德的"精神"本性,"一"是伦理道德的精神哲学形态。伦理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是伦理道德的"精神"本性及其精神哲学体系的现实性与历史性。民族—伦理—精神的概念同一性,伦理与道德的关系,"冲动形态伦理"的法哲学结构是其现实性和历史性展现的三个哲学维度。  相似文献   

5.
从方法论角度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和《逻辑学》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形成具有极重大意义的著作。《精神现象学》是借助唯心主义的辩证方法论证过渡到资产阶级社会的世界历史必然性的最全面的尝试。黑格尔的哲学渗透了对理性的无限威力的信念,渗透了一种无限认识的乐观主义。他对同时代的非理性主义和认识论的贵族派(浪漫派,谢林学派)的毁灭性的批判,以及他同历史过程的心理学解释的论战是必要的前提,没有这些前提,后来对历史的唯物主义的解释是根本不可想象的。与浪漫派认为历史是一个人类没落过程的观点相反,黑格尔主张历史具有向上发展的规律性;与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剖析黑格尔的辩证法和他的整个哲学时说过,《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59页)。如果联系马克思哲学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研读、评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也可以说《手稿》是马克思的《精神现象学》,是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哲学革命变革的起源,是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深刻内容和本质的一把钥匙。这是  相似文献   

7.
国人对黑格尔哲学的研究,多从他的成熟时期的著作《精神现象学》开始,而黑格尔青年时代的哲学思想鲜为人知。宋祖良同志在贺麟先生指导下所写的博士论文《青年黑格尔的哲学思想》(列入湖南教育出版社《博士论丛》出版)。较全面地探讨了青年黑格尔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思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巴黎时期(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最后一章中研究了《精神现象学》;特别是它的最后一章——绝对知识。马克思采取的方法是把现象的意识阐述从同一哲学的框框中解脱出来,以便阐明隐藏在同一哲学中的、往往已经“远远超过黑格尔观点”的批判要素。他在这里涉及到《全书》第381和第384节,在这两节中完成了从自然哲学向精神哲学的  相似文献   

9.
《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第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之后,尽管有一系列黑格尔著作如灿烂星辰在德国和世界哲学的天空中闪耀,但《精神现象学》并没有在这位思想家的成熟著作的光辉中黯然失色。至于说黑格尔学家们的兴趣,那么,他们在本世纪最为关注的正是这部《精神现象学》。无数的解释在不断说明这部著作的有趣的特点:不可穷尽性、  相似文献   

10.
学界对黑格尔哲学导论问题的讨论一般是围绕精神现象学与哲学全书之间的关系而展开的,至今尚未达成共识。随着耶拿文献群考据工作的完成,对此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个新的面向。黑格尔在1801—1802年《哲学导论》和《逻辑学与形而上学》两部讲义中,首次提出哲学导论之必要性问题,并把导论任务落实在逻辑学中,直至1805—1806年关于现象学的构思才打断了这一做法。本文将研究起点回溯到黑格尔耶拿手稿中的最初导论立场,阐明哲学导论由逻辑学向现象学转变的合法性与必然性,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个看待哲学全书与精神现象学之间体系关联性的开放性视角。  相似文献   

11.
1984年莫斯科“科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研究黑格尔的最新著作:《黑格尔走向<逻辑学>的道路。系统性原则和历史主义原则的形成》。全书分三篇:第一篇“从系统性和历史主义问题看黑格尔哲学发展的最初阶段”;第二篇“《精神现象学》中的系统性思想和历史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2.
<正>黑格尔的耶拿时期,是其走向成熟的最重要阶段,其间留下的大量文献,包括论文、讲课提纲和著作草稿,直至《精神现象学》,历来为学界所重视。尤其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黑格尔全集》历史考证版项目的进展,黑格尔研究获得了可靠的文献基础;基于此,不同学派的理论家对黑格尔耶拿时期的思想进行了新一轮发掘,又一次展示了黑格尔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2016年9月24~25日,来自国内外十余所高校的二十余位学者齐聚南开大学哲学院,从不同角度对黑格尔耶拿时期的理论创造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讨。1.承认伦理学与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13.
去年暑假在长春市委艺校举办了黑格尔哲学讲习班。由国内著名黑格尔专家张士芙教授主讲。共5讲:1、黑格尔哲学体系三部分之间的关系;2、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3、从西方近代哲学史看黑格尔关于如何把握“最高统一体”的理论;4、黑格尔的《逻辑学》;5、黑格尔的《精神哲学》。此外还专门讲了“新黑格尔主义论人”。参加学习的有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发现他的声音:《精神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现象学》作为后康德计划,证明不存在“给定的”对象,意识已涉及自我意识,而理性的现代性权威导致精神危机;生命过去的那些表现方式削弱了它们关于价值和忠诚的主张;碎片化世界表明“优美的灵魂”成了“道德世界观”的沉默的代言人。因此藉着新发现的哲学见解,黑格尔赋予他最早关注的应认作现代宗教的东西完美的声音。“绝对知识”在于历史化的自我理解,自我理解体现在《精神现象学》将现代性看作人类自己历史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对社会和政治哲学以及对历史哲学的贡献,他的哲学史讲演以及他对人类历史细节所作的综合性分析,均已为人们所熟知并常常加以探讨。在这些领域里,他提出的许多最具独创性的、最能引起争议的见解,其中大多散见于他那部卓越的、受益于无数详尽评注的《精神现象学》。但人们很少(尤其在二十世纪)注意到黑格尔的仅有两部真正著作中的另一部,即他的《逻辑学》。这种忽视格外引人注目,因为黑格尔本人经常声明,《逻辑学》是他的体  相似文献   

16.
谢林哲学的中间时期是一个仍然有待研究的领域,这里以《斯图加特内部讲课》为研究对象,指出其中那较少受到关注的“精神”哲学构想所展现的中间时期的过渡特点,但又并不因为带有过渡特点而不具备重要的哲学意义.谢林的“精神”哲学构想把“可数的精神”世界看成一个实有的存在领域,在《自由论文》的基础上对精神概念作更细致论证,用“心灵”指称精神里面的自然的东西.谢林的这种精神概念与黑格尔《精神现象学》构成鲜明反差,丰富了德国唯心论的“星丛”特点.  相似文献   

17.
该文是对海德格尔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工作的一个简述。文章首先简述了海德格尔解读《精神现象学》的三次尝试及其相关文献情况;其次分析了海德格尔之《精神现象学》解读中所致力考察过的三个要点,这三个要点都是从《精神现象学》一书标题之变更出发而引伸出的重大问题;最后,文章提示了进一步解读的三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8.
该文是对海德格尔之黑格尔《精神现象学》解读工作的一个简述。文章首先简述了海德格尔解读《精神现象学》的三次尝试及其相关文献情况;其次分析了海德格尔之《精神现象学》解读中所致力考察过的三个要点,这三个要点都是从《精神现象学》一书标题之变更出发而引伸出的重大问题;最后,文章提示了进一步解读的三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9.
现在我们来讨论《哲学全书》(1817年)的体系。黑格尔在很久以前就决定了他的体系必须有3部分: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很明显,既不是对《逻辑学》中范畴的考查逐步引导他清楚地认识到,一旦你把自己交付于无情的辩证法,你就会被从存在驱赶到绝对观念,绝对观念又不可抗拒地要外化自身为自然,于是下一部分就只能是自然哲学;也不是对自然哲学进行的多年研究使黑格尔终于看到动物有机体如何产生了它的反题——精神,于是精神哲学必定是第三部分。许多关于黑格尔体  相似文献   

20.
杨寿堪教授的新著《黑格尔哲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研究黑格尔思想的一个重要成果。本书对《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的基本内容作了全面的考察、概述,对黑格尔哲学的主要理论观点作了有见地的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