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辩证法看细菌分子流行病学之研究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市132013)代芊空军465医院(吉林市132000)邓宏一、从质粒分析到核酸分子杂交质粒是细菌细胞内染色体外DNA,在细胞分裂时恒定地传递给子代细胞的独立基因;可带细菌抗药性、产毒素等遗传...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血清唾液酸(SA)测定在新生儿及幼儿细菌性肺炎的意义,我们测定了72例新生儿及98例幼儿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SA水平。结果显示幼儿肺炎组SA水平在1天~3天内增加到(782.1±16.5),与幼儿非肺炎对照组(591.9±11.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儿非肺炎组SA水平保持在(357.8±9.1),明显低于幼儿对照组(P〈0.001)。而新生儿肺炎组在起病1天~3天内增加到(604.1±15.4),明显高于新生儿非肺炎组(P〈0.001),但与幼儿对照组没有差异。因此,血清SA水平在幼儿时期即已达到成人水平,而新生儿细菌性肺炎患者虽然SA在正常成人标准范围内,但明显高于非肺炎新生儿水平。  相似文献   

3.
肠黏膜屏障损伤是严重创伤、感染、手术、休克时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可造成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肠源性感染,甚至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等。因此对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认识与防治尤为重要,积极纠正肠屏障功能障碍将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的思考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博士研究生(630014)余加林近20年来,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病原菌遗传决定因子的进化和传播,重组DNA技术的应用产生了“分子流行病学”(molecularepidemiology)的新概念,它包括:...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与胃黏膜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等关系密切。然而,坳感染的治疗应根据细菌本身的致病能力及肠黏膜免疫保护能力确定,对于有致病毒力的坳感染应及时有效地根除,而部分情况下胃黏膜内坳感染参与了黏膜免疫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谈病毒、肿瘤、免疫之间的关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检验科(116013)褚量子大连医科大学检验系(116033)王欣蓉一、对病毒感染的再认识医学工作者应对病毒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不能只对细菌感染性疾病有其治疗措施,而面对病毒所致疾病却束手无策。应着重探...  相似文献   

7.
《社会心理科学》2009,(6):7-7,66
错误概念是历史上研究之初、学者们首选的术语。错误概念的意思是“对事物含糊的(vague)、不完善的(imperfect)或者是错误的(mistaken)理解(understanding)”(James H.Wandersee,Joel J.Mintzes,Joseph D.Novak,1994)。Arthur Louis Odom(1995)在研究中也主张用“错误概念”,他说“错误概念是学生拥有的与通常从科学家那里获得的概念不同的观念(ideas)”。  相似文献   

8.
抗感染治疗新靶点--细菌生物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条件下,微生物以浮游和生物膜两种生长状态存在,不同生长状态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细菌生物膜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细菌生物膜主要经定植、释放和影响宿主免疫系统而致病,临床常见生物膜相关感染包括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和慢性感染.细菌生物膜及其相关感染,日益成为临床医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细菌生物膜为对象,从细菌生物膜及其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出发,寻找其特异性药物作用靶点,进行定向药物研发,是解决细菌耐药性和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9.
抗感染治疗新靶点——细菌生物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然条件下,微生物以浮游和生物膜两种生长状态存在,不同生长状态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认为细菌生物膜是细菌耐药性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是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和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细菌生物膜主要经定植、释放和影响宿主免疫系统而致病,临床常见生物膜相关感染包括生物医学材料相关感染和慢性感染。细菌生物膜及其相关感染,日益成为临床医疗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以细菌生物膜为对象,从细菌生物膜及其细菌的生物学特征出发,寻找其特异性药物作用靶点,进行定向药物研发,是解决细菌耐药性和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思考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车离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王红漫几年来,学界强调了中医药学基础理论研究,在传统的经典文献研究之外,普遍开展了现代实验研究。究竟中西医(按习惯说法简称现代医学为西医)两种基础理论是...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中医学和西医学形成了两种医学并存的局面,中医学的有效性,其整体辨证的理论,和西医学的还原分析方法,与自然科学的结合的特点,互补短长,在防治疾病方面,西医重病毒细菌,中医重病人整体,人体的复杂性需要从多方面的观点来综合分析。中医学关于邪正消长、正气(免疫力)盛衰、使病邪无害化(带毒状态)、维持体内阴阳平衡(自稳态)的理论。上工治未病的预防思想,无不和加强正气、增强免疫力有关。中草药、针灸、推  相似文献   

12.
心理契约破坏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心理契约破坏(psychologicalcontractbreach)是雇员对于组织未能充分履行心理契约中承诺责任的主观感知。文章阐述了心理契约破坏的概念界定、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后果,以及相关的跨文化研究,并重点介绍了心理契约破坏对员工工作态度和行为产生影响过程中的相关权变因素(中介变量和缓冲变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未来研究应着重以下几方面:(1)心理契约破坏的心理机制及干预措施研究;(2)跨文化比较研究;(3)个体间差异的研究;(4)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3.
工作倦怠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李永鑫  张阔 《心理科学》2007,30(2):478-481
工作倦怠是当前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最新的研究趋势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1)倦怠研究从“倦怠”到“投入”,从“消极”到“积极”;(2)倦怠研究的领域和范围更为宽广;(3)倦怠的跨职业和跨文化比较研究得到重视;(4)倦怠的整合性研究开始出现,干预性研究崭露头角。最后,文章还对我国的工作倦怠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朊病毒发现给我们的启示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西安710032)王全楚指导周永兴姚志强1997年诺贝尔医学奖揭晓,美国科学家斯坦利·普鲁西纳因发现朊病毒而获此殊荣。正如瑞典卡罗林医学院发表的嘉奖辞中所说:“普鲁西纳在已知的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在内...  相似文献   

15.
周瑾  康莉 《社会心理科学》2007,22(5):103-109
在工业组织心理学中,一般认知能力测验是工作绩效强有力的单一的预测源。文章讨论了在一般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研究中存在的五个问题:(1)一般认知能力定义的界定;(2)人造产物(artifact)还是真实存在(reality);(3)一般认知能力还是特殊能力倾向(specific aptitudes);(4)替代品(substitute)还是补充品(supplement);(5)一般认知能力测验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般认知能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研究的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大学生CLB试用结果的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大学生CLB试用结果的因素分析研究游旭群,季浏,翟群,苗丹民,王家同,皇甫恩(第四军医大学心理教研室)1研究目的CLB,即认知分化测验(cognitivelateralitybattery),它是HaroldW.Gordon(1987)在斯佩里大...  相似文献   

17.
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琳  桑标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3):267-275
近几年来,国外发展心理学领域的许多研究者关注“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inter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f attachment patterns),其意为:根据特殊照料者(常常是父母)有关依恋的心理状态可以预测婴儿与特殊照料者之间依恋关系的安全性。该研究领域可以从理论背景、测量方法、研究进展及研究意义这几方面稍作评述。目前该研究领域较为活跃的是代际传递性的内在机制研究。E.Meins(1997)提出“将心比心”(mind-mindedness)的概念,Annie Bernier等(2003)认为其可作为一种内在心理机制来解释依恋模式的代际传递性。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18日,英国ORACLE研究小组公布了ORACLE儿童研究的试验结果.ORACLE儿童研究(ORACLE Children Study)是ORACLE临床试验(ORACLE Clinical Trial)后长达7年之久的跟踪调查,旨在对早产孕妇服用红霉素(erythro—mycin)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co—amoxiclav)两种抗生素的长期效果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The Lancet》杂志上。  相似文献   

19.
兴趣对文章理解的作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章凯  张必隐 《心理学报》1996,29(3):284-289
研究兴趣对文章理解的作用,其主要目的是:(1)提出一种新的兴趣理论;(2)研究兴趣对文章理解的作用效果;(3)探讨阅读过程中兴趣和背景知识之间的关系。二项实验研究基本证实下列假设:(1)兴趣对文章的理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兴趣高的读者对所读内容表现出更强的推理能力;(3)兴趣高的读者在阅读中会表现出更高的元认知水平;(4)兴趣对文章理解的促进作用相对独立于背景知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用特征结合错误率为测量指标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实验称为IC实验,它是研究早期知觉过程的有效工具。通过它可以研究:(1)视觉特征整合中的组装问题:注意的“聚光灯”怎样将特征整合起来?(2)知觉基本单元问题:视觉系统如何首先编码基本特征?(3)知识的表征问题:在人类认知的最初阶段是如何编码、表征信息的?(4)记忆现象:是否存在真正的感觉记忆?(5)大脑半球功能优势效应:在早期加工阶段的特征抽取是否存在优势化?(6)字词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