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这里开始     
清晨,迎着红红的太阳,我捧着中国道教学院发的课本,走向教室,走向知识的殿堂。我们的教室,座落在北京白云观小蓬莱仙境内。步过重叠起伏的山石,穿过曲回宛转的画廊,那座南向北的殿宇式建筑——云华仙馆,便是我们将要渡过二年学习生活的课堂。身临这优雅、安宁的净地,我不禁思绪万  相似文献   

2.
以白云观副监院李宇林为团长,中国道协秘书长袁炳栋为顾问的白云观参访团,一行十二人于2001年8月31日至9月上旬赴港参访,并与香港蓬瀛仙馆进行了道教科仪交流。 9月2日,时值中元节,我们与香港蓬瀛仙馆理事会成员座谈,他们十分关心白云观邱祖殿的修建工作,我们向蓬瀛仙馆理事会成员介绍了邱祖殿修建的情况。 在参访期间,我们与香港道教联合会相聚一起。香港道联会副主席吴耀东致欢迎词,中国道协秘书长袁炳栋介绍了中国道协今年的工作,并赞扬香港道教同仁热爱道教事业,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以及赈灾济贫作出了爱心奉献,随后…  相似文献   

3.
正道教经文和仙传中关于"试"的记载从来没有间断,可以说是一条贯穿始终的脉。络道教将修道人生与炼丹过程类比的思想中蕴含着神正论的色。彩试与免试的对、立仙真品阶与免试资格的关,联又使得道教的试炼思的担负起一定想判教功能。道教的试炼道教的试炼观念与魏晋时期道教的兴起几乎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在刘向的《列仙传》中尚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陈撄宁仙学的内涵,探讨了其仙学独立论、仙学实证论、仙学救国救世论以及仙学的理论与方法,指出陈撄宁在道教衰微的困难条件下,弘扬了道教文化的精华——仙学,以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促成了道教学术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道教的神仙有两个来源 ,一类是修成的 ,一类是降生的 ,修成的神仙是由人而仙 ,降生的神仙是由神而仙。他们虽然在人神之间相会于神仙的共同名称之下 ,其实有很大的不同。道教的女仙也有人仙和神仙之分 ,《列仙传》和《神仙传》里的女仙基本上是人仙 ,而到了《墉城集仙录》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里 ,就并存着人仙和神仙两类神仙了。从性别的角度检讨这两种不同类别的神仙 ,可以明显地看到 ,归属于人仙的女仙并没有摆脱一个男性的框架 ,而由神而仙的女仙才真正是宇宙和历史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6.
陈静 《中国道教》2003,(3):41-42
道教的仙界是美丽而洁净的世界,道教的神仙是自由而长生的生灵。道教的仙界和神仙表达了人类的永恒理想:永远地享有一个美好的世界。这个理想是永恒的,但是它在观念中被澄明,却有一个历史的过程。我们考察“仙”字的起源,就是为了从词源学的角度看“仙”字是在什么语境之下出现于中国的文字系统乃至观念系统的,又是怎样演变成为仙人或者神仙的称呼的。“仙”字在先秦典籍里就已经出现了,但却是一个很少用的字眼。最早出现仙字的地方是《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曰: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  相似文献   

7.
自元初开始,全真教内就涌现出一大批以全真七子为主题的仙传资料,而且,这些资料一直传承到了近代,甚至在清末民初呈现出井喷之势。不过,这些仙传资料对于推进明清全真教史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个中原因,主要是这些资料的零散和不系统。值得庆幸的是,台湾大学图书馆藏有一部现存最早版本的以全真七子为主题的仙传资料《七真仙传》,通过对这部《七真仙传》编撰过程、流传历史以及内容演变的研究,我们发现:首先,仙传不仅能够记述历史,在全真教面临危机时,还可以通过严肃的文字叙事来重建其宗教正宗性和政治正统性;其次,当面临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世俗化的宗教生态时,由《七真仙传》等诸多仙传内史假借重复叙述所构建起来的定型化七真事迹,又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孔,以一种戏谑、调笑,甚至是自我否定的形象出现在了人们面前,换言之,仙传又因为形势的需要而修改了历史。  相似文献   

8.
道教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成仙。“仙”有不同的等级,如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等。不同等级的仙有不同的功能,最高等级的仙是天仙。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曾言“举形升虚”的天仙是“上士”所得,而“中士”、“下士”只能得地仙和尸解仙等。本文不打算探讨有关“仙”的等级和类别的学说,只是想将“仙”作为一种笼统的范畴,探讨一下道教成仙学说的流变及其原因。既然“仙”有不同的等级和性能,本文在展开以前就有必要对笼统的“仙”。范畴作一个定义性的说明。“仙”乃是经过修炼并获得神灵般(超凡人的)属性的人。“仙”是人转变而成的,不过仙人已“失人之本”(《抱朴子内篇·对俗》)、“变质同神”(《坐忘论》)了。那么,成仙的主体是原来的凡躯还是别的什么呢?道教对此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解传统的"老而不死曰仙"为"老而快乐曰仙".认为现实生活中健康快乐的高龄寿星,就是道门所说的"人仙".  相似文献   

10.
香港蓬瀛仙馆道教访问团答本刊记者问本刊记者[本刊讯]5月3日,香港蓬瀛仙馆道教访问团团长、蓬瀛仙馆理事长卢维干,访问团顾问、蓬瀛仙馆永远馆长丘福雄等,在北京白云观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问:首先,请您介绍一下香港道教和蓬瀛仙馆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在给某大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心理咨询员的职业敏感,使我注意到有一个女生每次上课都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教室大,学生少,大多数学生都坐在前几排,唯有她默默地坐在教室一隅,与大家隔得很远。 终于有一天,我走近了她,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交谈。她姓李,来自一个小城市的重点中学,父亲是工人,母亲是医生,  相似文献   

12.
应香港蓬瀛仙馆馆长李宏之的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一行5人,于2009年10月8日至11日赴香港参加了该仙馆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暨香港蓬瀛仙馆八十周年馆庆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七月中旬,已临大暑节令,我和一位学友到四川尼众佛学院所在地铁像寺,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佛教协会名誉会长、尼众佛学院院长隆莲法师。步入佛门净地,浓荫落郁,殿宇庄严,一片宁静,只有右面教室隐约传来语声,随着看守寺门的老尼走近教室,方知隆莲法师正在为尼众学员上课。我们在门外静听,待下课后,法师步出教室相迎,我们连忙两手合十,上前叙利。法师邀我们到客堂,即有学员送茶,法师还用从福建省回来看望法师的学生送来的荔枝款待我们。初与法师结缘,如遇故友,在法师亲切祥和的谈话中,我竟忘记面对的是中国第一比丘…  相似文献   

14.
应香港蓬瀛仙馆邀请,以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黄信阳道长为团长的的北京白云观经乐团一行11人于2004年2月21日上午乘机抵达香港,为香港蓬瀛仙馆主持观音殿神像开光科仪,并对香港道教界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22日下午,蓬瀛仙馆举行观音殿神像晋殿开光典礼。黄信阳副会长应邀致词,他代表中国道教协会和北京白云观向蓬瀛仙馆观音殿神像开光盛典的隆重举行表示祝贺,并衷心感谢蓬瀛仙馆历年来对内地道教事业的无私援助,高度赞扬了蓬瀛仙馆在弘扬道教、福利社会及加强香港、大陆两地道教界交往等方面所作的贡献,并希望今后进一步密切与大陆道教界的交…  相似文献   

15.
应香港蓬瀛仙馆馆长李宏之的邀请,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一行5人,于2009年10月8日至11日赴香港参加了该仙馆举行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暨香港蓬瀛仙馆八十周年馆庆活动.  相似文献   

16.
关于陈撄宁学派这个问题,前人鲜有论及者,张广保先生在《明清内丹思潮与陈撄宁学派的仙学》一文中似乎肯定陈撄宁学派的存在,他说,陈撄宁高举"仙学"的大旗,以《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为阵地,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仙学",在他周围渐渐聚  相似文献   

17.
仙传编撰这一领域,原本由道门主导,并为建构神祇体系和道脉源流、宣扬教义理念服务。但是明代万历年间,一些教外文人通过评论、写作和编辑等擅长的方式涉足其中。一方面,如王世贞等对道教修仙飞升的宗教理想怀有兴趣的文人,通过阅读、评论道藏中的仙传,以及撰写当世仙真的传记,表达对神仙之说的态度和理解。另一方面,屠隆、张文介及宋勋等文人,或搜罗当朝新出仙真传记,或重新选编前代仙传,汇集成新的神仙集传,并将之视为道教仙传传统的余脉。由于文人所拥有的文化资本,其撰写、编纂的仙传也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时的文人逐渐分担了仙传编撰领域中原为道门所独擅的权威。  相似文献   

18.
太上道德经壁在香港蓬瀛仙馆落成彭迎观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老子五千言道德经壁刻在香港道教蓬瀛仙馆落成。1994年11月10日,蓬瀛仙馆举行盛大的落成剪彩典礼。香港区域市政局主席张人龙、蓬瀛仙馆名誉馆长彭铿然、新界北区总警区指挥官刘玉权、政务专员汤显明、地政...  相似文献   

19.
"观棋烂柯""仙乡遇艳"都是典型仙话故事原型,虽然有多种文本,但体现的是仙凡之间的联系和宗教性与世俗性的有趣契合。这类仙话,正是道教叙事文学的蓝本。  相似文献   

20.
神仙信仰是道教的根本信仰,什么是神仙?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从神、仙二字的本意来说,神虽有神灵之意,但指人的意识和精神、表情气色也是很早的意义之一;仙也是如此,“老而不死曰仙”是较早的解释,不同凡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