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清早,我们准时出发,首站的目地是崇明寺。崇明寺位于群山环绕的圣佛山中,座落于深谷前的小平台,当地人俗称为“狼谷寺”,但已不知其名的缘由了,也许这里曾是狠群经常出没的地方吧。如果真是有狼群出没,那圣佛山中的崇明寺,肯定是一个修行的道场。当吉普车停下时,司机告诉我说到了,我环顾周遭,似乎看不到任何可以和佛寺联想的景观。下了车,走到路旁的草地上欲舒展一下被颠系的筋骨时,才一抬头,一座非常古老的庄园安静地座立在山谷中,司机往下指着说:这就是崇明寺。我站在犹有薄雾的村道中远眺,崇明寺仿佛一座小庄园。这个…  相似文献   

2.
和泉 《佛教文化》2018,(3):30-35
诺那塔院坐落于江西庐山北高峰小天池,初名法海寺,因小天池池水终年不涸不溢,又名小天池寺。据《庐山志续志·山川分纪》记载,小天池寺于明神宗时由无染和尚始建,寺前有千佛崖杨岐洞,据说杨岐禅师曾居于此。  相似文献   

3.
<正>浙江宁波,素有"书藏古今,港通天下"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这里自古又有"东南佛国"之称,历史上高僧辈出,境内古刹林立:有被誉为中国五大佛教名山的弥勒菩萨道场——雪窦山,有清代"禅宗四大丛林"之一的天童寺,有印度阿育王在中国建19座佛舍利塔的原址之一——阿育王寺,影响力遍及海内外。尤其特殊的是,历史上,有众多韩日高僧曾在这里学习参  相似文献   

4.
上海龙华寺住持明旸法师与台湾蓬莱普陀山住持圣明法师将于今年农历九月初一至十月二十日,在上海龙华寺合作举行为期四十九天的"中华民族千僧祝愿世界和平幸福超度冥阳两利水陆大法会"。  相似文献   

5.
《法音》1986,(6)
佛教从印度传来中国的路线有两条:一是从陆路,即由阿富汗经我国甘肃、新疆而到中原地带;一是水路,即航海到广州港口登岸。广州市光孝寺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一座名刹,是古代中外高僧经常驻锡的佛教道场,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寺志》载“光孝寺自昙摩耶舍、求那跋陀罗二尊者创建道场,嗣后初祖、六祖先后显迹于此,一时宝坊净域,为震旦称首。千数百年来,宗风远布,实维此方。“(见寺志序文)光孝寺在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在国内外的影响于此可见一斑。按寺址原是西汉越王赵佗的第三世孙赵建德的旧居;三国时代吴国贵族虞翻,因得罪了孙权,被贬到广州,曾在这里讲学,名虞苑;苑内种了很多柯子树,人称柯林。虞翻死后,舍宅建寺,取名“制止寺”。  相似文献   

6.
嗄托之行     
闭关修行,是佛教中一种神秘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密宗,更是如此。一个殊胜的因缘,我们认识了嗄托寺的洛噶活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了他,便跟随他去探寻这个向往已久的神秘。嗄托寺在远离成都一千三百公里的白玉县的金沙江畔。是中国藏区后弘期最早的寺庙,也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六大祖寺之一。佛教的典籍记载,莲花生大士曾开示这里是"第二金刚座",其加持力与释加牟尼成道的第一  相似文献   

7.
桑吉 《中国宗教》2014,(7):82-83
相对于亭峙岳立的大丛林,位于北京延庆的润泽寺只能算是一个乡村小庙。润泽寺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它有一个俗称——"地藏寺",因为这里曾是中国北方地区唯一一座供奉千尊地藏菩萨的寺院。在佛教中,地藏菩萨以"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誓愿闻名,是作为"愿力"的象征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8.
常正 《法音》2008,(6):18-19
本刊讯6月21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体育馆内灯火辉煌,香烟袅袅,由广东省佛教协会主办,广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广州六榕寺、韶关南华寺承办,广东省21个市佛教协会或佛协筹备组协办的"广东省佛教界抗震救灾慈善募捐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9.
<正>"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钟鸣。"大理素有"妙香佛国"之称。而因其北通藏区,南接南亚、东南亚的特殊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在这里和谐交融,因此又被誉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多元文化和自然和谐共荣的乐土"。为秉承、发扬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拓展宗教的对话与交流,寻求新  相似文献   

10.
《天风》2016,(7)
正元《至顺镇江志》卷九《僧寺·大兴国寺》抄录了《大兴国寺记》。大兴国寺为元代镇江之也里可温教堂,"记"即此教与寺的介绍。据学者研究,也里可温乃蒙元时代之景教。"记"的原文刻在一块石碑上,据说石碑已没入长江,马相伯先生曾亲见石碑拓片(见陈垣《元也里可温教考》)。碑文录入《至顺镇江志》,可能不是原碑的全部,但大致内容与观点应无差别。"记"开篇即说明寺与碑文  相似文献   

11.
苏剑沙  黄小梅 《法音》2021,(10):60-61
泉州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最近又被联合国遗产大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其拥有"东方第一大港"的美称.这里有宗教寺院、观庙上千座,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弘一大师曾为泉州书写"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相似文献   

12.
  老海 《佛教文化》2007,(4):96-103
开元寺位于扬州江都市东郊大桥镇境内.南濒长江,西接淮水,东临泰州,北枕运河。寺始建于唐开元二年(714),时称广陵开元寺。寺名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本邑人士李邕题写,笔力遒劲舒展。寺由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南楼等组成。登楼眺望,青山隐隐,白帆点点,真可谓"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门前为"稻菽连天涌"的田野.寺后为"远烟凝陇上"的阡陌,山水之灵气,田园之风光,尽收眼底。唐代大诗人刘长卿、卢纶、罗隐等都曾诗咏过开元寺。  相似文献   

13.
麦加禁寺、麦地那先知寺和耶路撒冷远寺,是伊斯兰教的三大圣寺,是世界穆斯林视为神圣的地方。这里,我们对三大圣寺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荐福寺在唐代曾为皇家寺院,名振一时。历史变迁,这里遗留下历代碑石40余通,明代《圣旨》碑是其中之一。通过运用静态的考证分析,加之实施运行动态的相关考察,对此碑文进行了探究,从中发现了一些历史信息,揭示了这些信息中所蕴含的证史作用,体现了它的史料价值所在,为多角度了解荐福寺小雁塔的历史面貌提供了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5.
正宣  月蓉  王伟 《法音》2012,(9):48-52,73,76
一、法王寺的历史沿革法王寺,位于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二里乡凤凰山风景区,距县城40公里,距贵州赤水市12公里,海拔820米。法王寺系清同治年间敕赐十方丛林,川南黔北著名古刹。据史料记载,法王寺始建于宋、元之际,兴于明、清。法王寺碑记载"欲知梵刹之因肇启兴,崇于宋元,历乎明,千有余岁。其香火无乏,而欣慕者岂胜言哉"。从这段碑文记载看,法王寺的初建年代应在唐朝中晚期,而发展于宋元,但历经战乱匪祸时毁时建。清初,佛教禅宗临济正宗破山大师高足丈雪禅师,选定法王寺为蜀南黔北传法布道寺院,以弘扬佛法。清乾隆庚申年,成都三圣寺高僧文遂禅师来  相似文献   

16.
青州真教寺     
青州真教寺,坐落在山东省青州市益都镇昭德街南端路西。据寺内碑文记载:1302年(元大德六年)元相伯颜后裔所建。它历来是山东省东部伊斯兰教的活动中心。现代著名的大阿訇王静斋曾在这里掌教,译著过伊斯兰教经典著作;现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马松亭大阿訇1935年曾  相似文献   

17.
正高旻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郊古运河与仪扬河交汇处的三汊河口,相传其创建于隋代。据《清朝通志》记载:顺治三年,皇帝加封运河之神为"廷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吴惟华"以时致祭"。顺治八年(1651)吴惟华在三汊河岸筹建七级浮屠,名曰"天中塔"。塔成后,吴惟华又在塔边增建了三进的梵刹,称为"塔庙"。康熙四十三年(1703)康熙帝南巡,曾登临寺内天中塔极顶四眺,有高入天际之感,他从汉王逸赋《九思·哀岁》"旻天兮清凉,玄气兮高朗"句中撷出高、旻二字,故书额赐名为"高旻寺",写下《高旻寺碑记》,高旻寺一名由此得来。高旻寺在中国佛教史,尤其是  相似文献   

18.
五台山普化寺,以深遽幽谧的优美环境和宏伟富丽的古建筑群称雄于佛国灵山净土之中。过去曾吸引过成千上万的朝拜者、访问者和游览者,今天依然吸引着数以万计的芸芸众生,前来这里朝拜、礼谒、游览。其中有佛门弟子,也有各地大德;有普通百姓,也有文人学者;有中国各族僧俗众人,也有海外各国信众和贵宾。他们身临普化寺,拜谒礼赞,寻幽访问,游览观景,都能了却一种敬仰、虔诚、欣赏的心情,给普化寺这座净土佛门留下瓣瓣心香。这种利乐于人的活动,足见此寺的佛教氛围对于人们的感染力量了。普化寺是五台山佛事活动的重要道场,也是佛教文化的艺术魄宝之地。每当寺门扉开,四方远近  相似文献   

19.
法界春秋     
《法音》1990,(2)
位于上海市南部龙华镇的龙华寺和龙华塔,是蜚声中外的著名佛教庙宇和佛塔,相传均始建于三国吴赤乌(238~250)年间,至今已有一千七百余年的悠久历史,其间屡经兴废.唐垂拱三年(687)正式建立殿堂,宋治平三年(1066)重修时曾赐额"空相寺",明万历年间重修时又赐额"大兴国万寿慈华禅寺",晚清再建,恢复"龙华寺"原称.近代以来龙华寺逐渐破败不堪.建国后,为保护祖国珍贵的佛教文物和落实宗教政策,上海市人民政府曾对龙华塔进行全面修理,使之重现宋塔原貌,继又对龙华寺大殿佛像整修一新,使之成为佛教徒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和游览胜地."文革"期  相似文献   

20.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因过去四周山上有“柘树千嶂”,寺后山中有龙潭而得名。曾几何时,这座庄严宏伟的千年古刹归于沉寂,游人稀疏,信徒寥寥。如今,“中国佛教第一学府”——中国佛学院将依托这里兴建新校舍,并在2006年底举行了奠基仪式。这座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