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格是人的基本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过程,它组织着个体的经验并形成个体特有的行为对环境的反应。 经济形态与人格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一定的经济形态对某种人格的生存起着基础的决定的作用,马克思曾具体提出不同经济形态会造就不同的人格。他认为自然经济形态下造就的是依附型人格;而商品经济形态下才出现独立型人格;到共产主义社会,会出现“全面发展”型人格。  相似文献   

2.
在整体方面,经济学认为健康是劳动力与资本,是社会经济体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个体方面,经济学认为健康是人力资本,是能提高消费者满足程度的耐久资本品.健康人力资本通过改善个体在劳动市场的表现,提高个人收入,并作为一种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对我国健康投资的重点领域及政府职责作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整体方面,经济学认为健康是劳动力与资本,是社会经济体系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在个体方面,经济学认为健康是人力资本,是能提高消费者满足程度的耐久资本品。健康人力资本通过改善个体在劳动市场的表现,提高个人收入,并作为一种投资促进了经济增长。对我国健康投资的重点领域及政府职责作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丁毅  纪婷婷 《心理科学》2021,(2):412-418
不断加剧的经济不平等问题对个体和社会有着巨大危害,然而人们对经济不平等却有着较高的容忍性。基于个体心理的研究证据,本文提出认知和动机双重路径模型来解释个体容忍和支持经济不平等问题。在认知路径上,个体倾向于低估当前社会的经济不平等程度和将经济不平等评价为公平的;在动机路径上,个体预期经济不平等将带来自我利益的增加。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整合多重心理机制间的关系,并探索有效干预手段以增加人们对减少经济不平等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童年贫困与晚年认知老化的关系尚存争议。有的研究表明, 童年贫困会加速个体的认知老化, 但是也有研究发现童年贫困会延缓个体的认知老化, 这与社会流动性起到的调节作用有关。对于童年贫困个体, 低稳定或者社会经济地位的向下流动(即长期贫困)会使逆境产生的消极影响不断累积, 从而加速个体的认知老化; 而心理韧性高的童年贫困个体, 可能会促使社会经济地位向上流动, 这会增加个体的认知储备, 并提升特定认知能力, 进而延缓认知老化。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应该探讨童年主观贫困与认知老化之间的关系以及童年贫困对不同认知能力老化的影响, 也应关注童年贫困与晚年认知老化关系研究中的幸存者偏差效应。  相似文献   

6.
道德自律是一种高级的道德情感与道德理性在个体人格上的典型表现,是个体对社会共同生活经验中的善恶观点的独立辨识与自我约束的统一.它的基础是道德需要的发生与发展.道德需要是个体需要,是道德个体承担道德使命的动机来源.而道德需要又是存在于价值运动个体化的全过程中.由于价值运动个体化在性质、水平、方向等方面受制于社会经济关系,这使得社会个体的道德需要不可能在社会规模上获得完全的一致性.其中,最典型的是两个相反方向的个体化现象:利己主义与利他主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是依据社会和个体的关系作出的一种道德分类。社会道德也称群体道德 ,指社会实际的道德状况。个体道德也称个人道德 ,指个人实际所具有的道德或品行。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既相互区别 ,又相互联系 ;既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 ;同时还相互渗透和相互转化。社会道德是由每个人的个体道德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没有不包含个人、与个人道德不相关联的社会道德。个体道德是社会道德有机体中的一分子 ,没有脱离社会、与社会道德毫不相关的个体道德。现实生活中 ,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许多问题 ,既有历史留给我们需要进一步解读的问题 ,…  相似文献   

8.
<正>人作为社会动物,其心理、行为易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地位广泛存在于社会群体与组织中,是社会关系最基本的特征之一。社会地位(social status)是个体参照个人经济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等个人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在某个社会维度上的综合反映,对个体以及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社会中也随处可见,小到学生群体的“评优评先”,大到职称的评级。这些等级结构为社会组织提供了保障,并且个体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等级位置来确定目标、期望和自我价值,并进行恰当的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9.
经济不平等不仅是经济问题,也会对个体心理行为产生诸多影响。前人认为,经济不平等会强化个体阶层提升意愿。结合生命史理论,研究提出高不平等将使个体偏好后代质量而非数量,以实现阶层提升,且这一现象在高发展水平国家中更为明显。基于开源数据,通过国家/个人两个水平上的分析发现,在高发展水平国家,经济不平等降低了国家生育率,并使个体更关切后代教育。研究结果可为理解特定经济环境下的个体心理和行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风险情景中不同成就动机者的冒险行为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晓非  周俊哲  王丽 《心理学报》2004,36(6):744-749
采用计算机模拟和问卷的方法,研究不同成就动机的个体在动态情境下的冒险行为。结合成就动机的静态与动态理论,考察具有不同程度的成就动机个体在动态环境中的行为差异。结果发现,在动态情境的初期,可以看到不同成就动机的被试有稳定的偏好: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偏爱中等难度的任务,成就动机低的个体偏爱较易或者是较难难度的任务;随着行为的动态进行,个体的冒险行为呈现出与静态情境中不同的规律性:成就动机高的个体在初期选择的中等难度的基础上逐渐选择更难的任务;成就动机低的个体在初期选择较易难度任务的基础上也逐渐选择更难的任务;相对于成就动机低的个体,成就动机高的个体会更慢地选择难度高的任务;高成就动机个体出现非典型转换次数显著低于低成就动机的个体。  相似文献   

11.
从个体与宗教神圣、宗教仪式、宗教环境及其宗教体验之视角分析,孟子的宗教生态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承认宗教神圣的存在及其权威,宗教神圣是人世间重要事情的最终根据;重视宗教仪式、宗教环境和宗教体验,仪式、场所必须保留与传承,个体内在的情感是遵守宗教仪式的根本依据;对自然万物应取之以时、用之有节,遵循自然规律;个体之间应相互尊重,不剥夺他人生命,承认个性选择。"命"虽然是既定的,但个体只要顺应天性,强化个体修养,仍然能够改变。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创造力的中介作用和安全感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调查了556名18~60岁城市成年人的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安全感、创造力和心理幸福感。结果发现:(1)主观社会经济地位正向预测心理幸福感;(2)性格优势之创造力是主观社会经济地位与心理幸福感的中介变量;(3)安全感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只有当个体的安全感较高时,主观社会经济地位对创造力才存在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果表明,提升社会经济地位的同时,还需要提升个体的安全感,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并进一步增加个体的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13.
关于生活事件对个体情感反应和行为选择的影响研究, 均试图从不同生活事件和行为决策关系的角度对个体的影响机制进行解释, 但不同理论之间存在争议。行为/经济理论认为人“绝对理性”, 而平均/累加模型、峰-终定律和心理账户认为人“有限理性”。详细比较发现, 各理论在解释的视角、研究方法的选择、生活事件的界定等方面均有不同。未来研究应围绕理论之间的鉴别与整合、生活事件属性与个体属性之间的交互影响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个体性问题是一个普遍性的哲学问题,先秦儒家多有论述,他们主张把群体价值摆放在首位,把个体置于群体视域下加以审视。孔子站在群体价值至上立场上,通过对礼、仁的诠释,展示了其对个体的看法;孟子突出了自我个体人格的独立意识,但更多强调的是个体对群体应担当的责任;荀子隆礼重法思想,是约束个体合乎群体利益与价值的重要手段,同时显示了荀子思想中群体性与个体性所处地位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组织政治技能是个体在组织中生存和获得职业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研究主要从中国文化的视角,探讨组织政治技能对个体自身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非曲线关系;组织政治技能中的处世圆通和面子和谐两个维度有利于缓解工作压力,而人际敏锐可能增加个体的工作压力感;自我评价对于组织政治技能与工作压力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关系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工作压力在处世圆通、人际敏锐和面子和谐三个维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组织政治技能对于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帮助个体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满意感,进而促进个体的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孔子和托马斯·阿奎那生活的年代相隔几近一千七百年,但是他们思想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制度本质上相同,这使他们的思想体系必然有相同之处。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和欧洲中世纪文化上的重大差异,又造成他们理论上诸多不同之处。本文就他们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即爱的观念,加以分析比较。爱的概念,从价值论角度而言,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爱是人对物的一种肯定,因为物满足人的物质或精神需要。二是个体的人作为主体与作为客体的群体、或者其他个体的关系,爱是人对人的一种肯定。个体的我意…  相似文献   

17.
龚天平 《伦理学研究》2012,(2):90-94,133
经济伦理的实现机制是把经济伦理理论与经济伦理实践有机联系起来的中介,是经济伦理走向实践的通道.这是目前经济伦理研究中最需要关注也最需要取得突破的问题,是经济伦理研究的应有取向.研究和建构经济伦理实现机制,是经济伦理理论现实化的深沉呼唤,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活动的内在要求,是企业落实经济伦理的重要条件,是个体践行经济伦理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18.
刘春燕  陈功香 《心理科学进展》2019,27(10):1713-1725
自闭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 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互动障碍和重复刻板性行为。焦虑或焦虑障碍常被认为是自闭症个体最普遍的共病之一。焦虑与自闭症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自闭症个体的焦虑与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杏仁核功能和体积、情绪调节策略、消极思维存在一定关联; 目前已经开发出专门用于自闭症个体焦虑的评估工具; 修订版认知行为疗法对自闭症个体焦虑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未来的研究应着重探索自闭症个体焦虑的认知与神经机制, 检验专用评估工具的有效性, 继续关注现代技术(如虚拟现实技术)对自闭症个体焦虑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人道德关系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决定的、与军人职业生活密切相连的、通过军人的道德信念所形成的一种具有特殊价值的社会关系。它以军人道德行为的主体——“军人”为轴心,构成了一个与军人自身职业密切相关的各种利益关系的复杂网络,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军人与党和国家的关系;军人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军人个体与军队整体的关  相似文献   

20.
陶爱华  刘雍鹤  王沛 《心理学报》2018,50(2):235-242
通过两个计算机情景模拟实验, 分别采用“保证游戏”与“最后通牒博弈”范式, 考察了人际冲突中失望的个体对于威胁评价与冲突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冲突类型对人际冲突中失望个人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失望个体相比无情绪个体的威胁评价更高, 冲突行为更多。(2)冲突类型影响处于失望状态的个体的威胁评价, 即价值观冲突中失望个体的威胁评价要高于利益冲突中失望个体的威胁评价; 但是冲突类型并不影响失望个体的冲突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