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班多杰  周拉 《法音》2008,(10):45-53
四、格鲁派关于依止上师善知识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藏传佛教格鲁派也和其他宗派一样重视依止上师善知识,认为上师善知识是接通佛之身、语、意与一切众生之间不可或缺的管道。本文以宗喀巴大师的名著《菩提道次第广论》为资料依据,阐释和论述格鲁派关于皈依弟子依止上师善知识的内容、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周拉  班班多杰 《法音》2007,(10):43-49
三、噶举派关于上师善知识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本文以塔波噶举派的创始人塔波拉杰·索南仁青(亦名岗波巴)的名著《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以下简写《解脱庄严宝论》)[1]中关于依止上师善知识的论述为根据,探讨噶举派关于依止上师善知  相似文献   

3.
大成就者毗瓦巴是萨迦道果的传承祖师,佛教史上公认的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大乘要道密集》中对尊者有这样的赞颂:“善能逆流恒河水,饮酒定日现威猛,圣尊名号毗瓦巴,我等至诚敬顶礼。”毗瓦巴尊者诞生在佛陀入灭后1000年,为沙果国的王  相似文献   

4.
桑吉扎西 《法音》2013,(2):67-68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佛学院院长惟贤长老,于2013年2月2日4点50分在重庆涂山寺安祥示寂。世寿93岁,僧腊81载,戒腊75夏。惟贤长老,俗名邱兆洪,1920年生于四川蓬溪。6岁开始读私塾,三年读熟《四书》、《五经》。12岁在蓬溪县白塔寺依止定光师父出家。13岁到四川南充  相似文献   

5.
上文我们讲述了阿里王室兴佛、大译师仁钦桑布开创新译密咒等事迹,同时提到佛教在西藏复兴初期出现的诸多弊端及必须迎请阿底峡尊者入藏的特殊缘起。下面我们将略述阿底峡尊者的功德事业、迎请阿底峡尊者的经过,以及尊者与大译师仁钦桑布晚年一次重要会晤。  相似文献   

6.
永寿法师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家庭.1982年7月高中毕业后,同年10月来峨眉山万年寺依满明老法师剃度出家,他是中国改革开放落实宗教政策后最早在峨眉山出家的僧人之一.1985年在新都宝光寺受具足戒后,依止遍能老和尚学修.  相似文献   

7.
佛教传入中国后,到公元第九世纪,汉、藏两地区都达到盛极一时的状态。至九世纪中叶(841)西藏地区的佛教因朗达玛的破坏而一度衰微。过了一百多年,到十世纪中叶(973)才又重兴。前此称为前弘期,以后至今称为后弘期。后弘期开始不久,在佛教弘传中起了重大作用的大师不能不推出生于孟加拉国的阿底峡尊者为第一人。尊者于公元982年诞生,为萨贺尔(今孟加拉)国王善吉祥次子,幼名月藏,出家后名燃灯吉祥智。他亲近过当时最有成就的一些大师,如宝生宗、那洛巴、金洲法称等,备学显、密一切经教,成为名振一时的博学大德,被人尊称为阿底峡,就是无极自在的意思。当时西藏阿里地区的菩提光认为佛教虽已复兴,但密乘修法多误,显教见解不一,  相似文献   

8.
班班多杰  周拉 《法音》2007,(5):37-43
二、萨迦派关于上师善知识的地位和作用的论述本文根据萨迦派学者阿罗仁波切的著作《萨迦加行教言解脱道之明灯论》[1]中的关于依止上师善知识的论述,分析萨迦派有关上师善知识的思想。在《萨迦加行教言解脱道之明灯论》(以下简写《明灯论》)一书中,萨迦派把依止上师善知识之规则分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放下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我在禅修的道路上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还应该怎么做?"赵州禅师回答:"放下吧。"他又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有什么可放下呢?"赵州禅师又回答:"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可放下的了,那就拿起来。"他听后,突然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0.
二、追求真理的道路——《圣求经》 1.什么才是高尚的追求 我曾听佛如是说:那时候,佛游于舍卫国,驻足于东园鹿子母堂。世尊于午后时分出于禅定,从坐而起,从屋中出来,告诉尊者阿难说:我与你一起到阿夷罗婆提河沐浴去吧。尊者阿难回答说:惟然。尊者阿难于是手拿户钥,一一  相似文献   

11.
《法音》2021,(5)
正石头希迁(700-790)是唐代著名禅师,俗姓陈,端州高安人(今属广东)。初从六祖慧能出家学禅,后依止行思。行思又命其往参南岳怀让,91岁无疾而终,谥号无际大师。著有《参同契》《草庵歌》。关于其法号"石头和尚"的来历,《宋高僧传》记载说:  相似文献   

12.
弘扬藏密的清海法师悲福五台山乃域内灵气所钟之境,为佛教稀有之区,常蕴神异之迹。慕道善士、清修释子,率多心向往之;更有虔诚信徒,不畏旅途艰辛劳顿,以能依止此山、亲登宝地为人生大乐。倘若不是河清海晏,盛世太平,国家政治安定,更兼诸多高僧大德、长老尊宿驻锡...  相似文献   

13.
一、什么人才有资格度人出家?成就、度化他人出家,原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令佛法流传不绝。要达到这一目的,最重要的在于度师资格的认定。取得度师资格,要有十夏(至少五夏)以上的戒腊,必须精通戒律,具足行解,领众修持,能教授弟子,方可为人作师剃度、受人依止...  相似文献   

14.
陈婷 《法音》2023,(12):62-65
<正>紫柏(1543-1603),俗姓沈,名真可,字达观,句曲(今江苏句容)人,晚号紫柏,世称紫柏尊者或紫柏老人。与憨山德清、云栖祩宏、蕅益智旭同为明代四大高僧,在明代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紫柏著作现存《紫柏尊者全集》[1]和《紫柏尊者别集》,皆入藏。其中诗作共计585首,诗偈数量可观,部分诗偈完全符合近体诗的格律。诗作由其门人所辑,  相似文献   

15.
禅与俳句     
一 佛典中记载:在灵山法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有佛陀的上首弟子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乃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尊者.  相似文献   

16.
其乐格尔 《法音》2022,(1):40-45
<正>阿底峡尊者(982-1054),古印度萨霍尔国(今孟加拉国)佛教高僧,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原名"月藏",法名"吉祥燃灯智",曾为印度超戒寺等寺院住持,1038年受阿里王子降曲沃之邀进藏传教,译经授徒。他著有《菩提道灯论》《医头术》等50余部论著,1054年圆寂于前藏聂塘寺。尊者一生投身佛教事业,佛学知识渊博,精通显密教法,品德高尚,不畏艰难,在西藏地区经历朗达玛灭佛浩劫后的百废待兴之时赴藏弘法14年,为藏区藏传佛教的复兴,  相似文献   

17.
永明延寿禅师在其佛学巨著《宗镜录》中,汲取了天台、华严等宗祖师判摄大乘空宗为"不了义教"的思想主张,在承认空宗相对真理性的前提下,提出了以华严圆宗为理论依止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藏十八罗汉之一的哈香尊者,是在西藏罗汉艺术受到汉地罗汉艺术深刻影响的背景下出现的。他虽然和前弘期的禅宗僧人摩诃衍拥有共同的称呼,但在艺术形象和信仰内涵上却脱胎于布袋和尚。布袋和尚补入西藏罗汉体系是在元朝末年。布袋和尚形象传入西藏后,其身份、谱系部分地被重新建构和诠释而变成西藏的哈香尊者。哈香尊者是汉地佛教因素传入西藏后,西藏人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的根底,对之进行了融合与改造的一个表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Baumeister等关于自尊水平与暴力行为之间关系的理论进行介绍,即容易产生暴力行为的人不是传统观念所认为的低自尊者,而是有自恋特征的并且具有不现实、不稳定、浮夸性质的高自尊者,导致暴力行为的直接原因是自我受到威胁。并根据近年来该领域研究结果对该理论进行评论。  相似文献   

20.
真可(1543—1603)大师,俗姓沈,字达观,晚年自号紫柏,门人称为尊者,自己也调皮毬道人。世居吴江(今江苏省苏州市),出身不是名门旧族。十七岁上祝发于虎丘山寺明觉大师。二十岁上受具足戒。后来,他杖策远游,遍参知识,胁不至席三十余年,足迹所至半个天下。曾于万历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