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新理解马克思伦理学的理论形态,对于深化马克思伦理学革命及其历史地位的理解,对于破解当前中国社会的伦理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马克思伦理学的理论形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形而上学批判。马克思伦理学是对西方传统伦理学形而上学模式的颠覆,为现代伦理学奠定了新的存在论基础,伦理学的目光回归现实生活世界。其二,现代道德批判。马克思伦理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个体原子化以及伦理精神失落的全面透析,是对现代道德中道德主体与伦理实体分裂本质的深刻指认。其三,伦理共同体性谋划。共产主义是对资本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生态伦理难题的化解,它使得人类谋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共同体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2.
致力于人与自然的终极和解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基本思路与价值追求,也是萨拉·萨卡生态社会主义思想得以构建与形成的致思逻辑。通过对现实生态恶化的境况反思与"生态资本主义"的理论批判,萨卡分别从自然与人的双重层面得出增长极限与道德沦丧是致使生态日渐恶化的主要原因。此种情况下,唯有生态社会主义而不是生态资本主义才能改变这一弊端,基于自然由因的考虑致力于实现社会可持续性发展;基于人的维度发展"新人"以作为生态社会和谐发展的伦理保障。萨卡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理论承袭与时代发展,尽管其某些具体观点与措施存有争议,但整体上对于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考察人类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实际和历史趋势出发,把共同体划分为"自然共同体"、"抽象的或虚幻的共同体"和"真正的共同体"三大发展阶段和历史形态。实现"真正的共同体",使每一个人获得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一生的不懈追求。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体现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科学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和学理基础,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整个世界范围内生态污染日益严重的的今天,马克思生态思想为我们认识自然、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全面整体的视角,并提供了一条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从根本上为人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深度解读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伦理精义和深刻意涵,并以马克思生态思想的时代价值为指导,树立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文本视域和问题视域的实践整合出发,建设人类生存的美丽家园,创造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开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实现"中国梦"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5.
施密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中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系统阐发了新唯物主义观点,力图通过对哲学元理论逻辑的辨析来表达对社会现实境况的批判,蕴含着潜在的生态分析与批判价值。施密特不仅阐述了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双向中介关系,论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及其历史辩证法,批判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似自然性和非理性特征,并分析了马克思关于技术现代化和未来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观点,将社会主义社会描述为人与自然的现实中介的理性形式。施密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1993年德文版序言中,基于对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反思所提出的生态唯物主义思想开创了从自然唯物性或物质统一性角度建构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可能性。福斯特和柏克特等人对施密特思想的批评在某些方面是有效的,但也存在诸多不公正之处,他们忽视了施密特唯物主义思想的合理性,并将批判理论误解为主张工具理性和支配自然的历史决定论。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角度看 ,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马克思讨论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列宁、葛兰西、卢卡奇讨论的垄断 (组织化 )资本主义时期 ,以及 2 0世纪 40年代以后由于电子媒介的发展而导致的后组织化资本主义 (贝尔称之为后工业社会 )时期。如何批判地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个核心主题 ,也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回应。如何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与当代社会批判理论之间的内在关系 ,特别是如何理解马克思在什么意义上构成当代社会批判的重要前提 ,在什么意义上当代社会批判理论的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核心、关于人对自然道德义务与责任的基本理论与观点,其产生与演变渗透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形成、发展、深化及完善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构建了劳动使人对自然的开发利用具有道德合理性、实践是人与自然实现主客体统一的根本手段等重要逻辑思维。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为当代正确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破解生态难题提供了新范式,开辟了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新境界,指明了人类文明形态前行的正确方向,夯实了人类新发展理念的伦理基础,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立奠定了生态价值观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承认并尊重国家差异、实践特征更加明显以及更加注重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主张就其本质来看是一致的,前者是实现后者的过渡性目标,后者是践行前者的总体价值导向。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联合的无产阶级革命成为世界历史的必经之路,其最终目的是建立自由人联合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命运共同体”亦将在世界历史的前进过程中逐渐取代狭隘的民族和区域意识,成为实现自由人的和谐、自由、整体性发展的真正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思想根据,并为促进人们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提供思想力量,这是哲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关注和思考,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克思通过赋予"类"概念以全新的内涵,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的价值关怀,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提示了现实的道路。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一方面将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另一方面将为推动马克思哲学与当代现实生活的内在结合提供一个重要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0.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就是要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髓。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以及揭示出的世界历史趋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奠定了理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界历史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唯物史观时代化的典范,它对当代全球化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它是对当代全球化的准确定位,是当代全球化的总体性逻辑;它克服了当代全球化初期的消解性逻辑,是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它以世界各民族的共同价值代替了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重构了全球化的普遍理念;它克服了现代化和全球化历程中的单维物质主义,是生存价值与发展价值的统一;它为中国道路的特殊性维度升华为普遍性维度提供了可能性,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考察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探讨马克思对其他形式共同体的批判,可知马克思心中所向往的"真正的共同体"是具有道德性的,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唯有在"真正的共同体"中才能满足经济时代的需求,实现个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个人道德、和谐社会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开辟空间。  相似文献   

12.
列斐伏尔对城市空间的批判与重构,为国外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奠定了基础。列斐伏尔结合资本主义城市发展现实,从空间维度重新审视城市问题,在元哲学范式下对资本主义城市化实践作出了新阐释,为批判资本主义城市空间生产,主张争取城市权利,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国外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的研究路向。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境况作出的回应,为我们全面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逻辑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我们诊断中国城市问题提供了思考路径。当然,列斐伏尔的城市空间思想是抽象和思辨的,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气息和乌托邦色彩,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有选择地吸收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这一思想既是对新时代中国现实国情和人类未来走势的理论反映,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旨的关键体现。探讨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建构实践及时代意义,对学习、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涵和实践特色具有重要价值,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研究绕不开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空间转向的缘起、过程以及空间转向与其资本主义理论的关系,揭示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空间批判与其解放政治学演变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空间批判对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丰富和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程  许苏明  陈良斌 《学海》2011,(3):170-175
社会批判是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始终的精髓。马克思思想的生命与活力,始终是在宏大的社会批判和强烈的现实关照过程中得以体现和验证的。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承继并重构了马克思的社会批判话语,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不断发起深刻的批判,他们以现代性反思作为批判叙事的话语基点,以重构的"异化"作为批判叙事的工具,以意识形态向度的批判作为批判叙事的旨趣,以日常生活视阈的拓展作为批判叙事的解构和发展,从而全面复兴与重构马克思的社会批判叙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政治哲学史上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政治哲学流派的独具特色的政治哲学传统,其思想实质与马克思发动和实现的哲学革命是一脉相承的。随着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要实质性地推进该领域的相关研究,需要辨析和澄清某些前提性问题,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路径的差异、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与问题域、马克思政治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我们知道,"二战"之后,某些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派在研究旨趣上发生了政治哲学转向,主要体现在:他们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指向其既有的经济关系,而是指向其道德伦理规范;强调理性认识在社会结构形成中的建构功能,甚至将经济关系本身也纳入这一建构的对象之中。这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路径相比较,恰好形成了一个相反的研究路径。本文以一定的历史背景为依托,从理论与现实两个方面对这一研究路径进行检视和分析,以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国外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发展动态,进而更全面地探寻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7.
《学海》2021,(3)
保罗·伯克特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生态价值形式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的两类环境危机、对自然资本的批判、马克思的热力学思想和社会再生产的生态辩护,构成了这种生态学的基本内容。伯克特重新考察阐释了马克思的自然观,为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进行辩护,强调从马克思主义内部来挖掘其生态基础。他的生态学思想对第二、第三代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基于对19世纪西欧工业化进程中生态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他们的生态理论。这个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彻底解放学说的理论结构中,是一个有着重要地位的支柱性理论。这个理论和基本观念包含有: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人与自然物质代谢关系的自觉调节者;消除资本主义造成的人与自然"物质代谢的断裂";创造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等等。这些基本观点可按逻辑顺序加以展开和获得说明。科学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理论及其重要地位,对全面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精神和当代发展走向,以及促进人类生态文明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早期的生态环境状况基础上,批判吸取历史上特别是同时代思想家有关生态环境思想的合理因素而创建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的原则,以及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终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观对我们今天建设生态文明有着极为珍贵的启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在批判宗教、批判各种“宗教批判”理论及方法的过程中形成的。马克思青年时期对宗教的本质及其“尘世”根源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从人的理性或自我意识的认识根源→政治根源→经济根源的演变过程,得出物质生产与交往关系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基础性地位的重要结论。宗教批判是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切入点,对唯物史观的形成具有关键性意义。深入研究马克思宗教批判与唯物史观形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准确把握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其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宗教批判的思想涵义与方法,提升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辨析力,避免因片面理解马克思的宗教理论所导致的或“左”或右的宗教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