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国富  景月楼 《世界哲学》2020,(1):22-28,116,160
从卢卡奇对物化概念的分析开始,关于物化理论的研究在现代哲学界就从未停止。霍耐特立足于社会批判与社会发展之间落差的思考,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将物化生发的判准向内翻转,以“原初承认”作为理论支点,拓展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视域。霍耐特试图在社会生活层面及生存结构中寻求社会病态的可能成因,提供一种在当代社会推进物化批判的独特路径,在发展社会批判理论以及建立社会批判范畴新形式上作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种形式的伦理构想是理解霍耐特承认理论的关键。霍耐特试图通过这一构想,寻求把自由个人整合到具有相互承认性质的伦理社会的机制,以此来阐明社会批判的规范基础,从而构建一种超越道德建构主义和社群主义的规范伦理学。然而,这种理论构想自提出以来就受到学界的诸多非议。对此,霍耐特在《为承认而斗争》第二版附录中特意收录了目前学界主要的批评意见以及他本人的回应文章。本文将立足于霍耐特的相关文本,试图阐明这个重要理论构想的本真含义及其在霍耐特承认理论中的关键地位。  相似文献   

3.
霍耐特劳动批判的路径是规范重构。规范重构是内在批判方法的要求。这意味着从"前理论"的劳动经验中重构出普遍规范,以此作为劳动批判的基础与原则。霍耐特认为,劳动批判之所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主要是因为传统劳动批判的规范基础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代的劳动经验。因此,具有当代意义的劳动批判必须重构批判的规范基础。这一重构大体上包含三个环节:第一,马克思奠定了劳动批判的规范基础,但在马克思那里,规范性与经验性之间就存在着鸿沟。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的规范意义越来越淡薄。在理论上,劳动被理解为工具理性行为,其规范维度逐渐式微。第三,借助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和涂尔干的劳动分工理论,霍耐特以承认重构劳动批判的规范基础。霍耐特对劳动批判的规范重构打开了劳动批判的可能性,但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角度来看,以承认批判劳动,所追求的无非是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相互承认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西方批判理论中,霍耐特的"承认"理论与朗西埃的"平等"学说共同致力于社会批判,但两者在批判方法、价值原则与政治路径上存在着分歧与争论。霍耐特主张以社会哲学方法分析病态社会,朗西埃则认为应当以歧义理性认识社会。霍耐特坚持平等从属于自由,从自由出发构建获得承认的社会条件;朗西埃则主张将平等作为正义的核心,通过实践平等来扰乱并中断治安秩序,在重构政治的过程中实现解放。两者关于"承认还是平等"的争论,再次凸显了"在感性生活与理性原则的偏离之中如何实现解放政治"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方自由论史从一开始就具有其社会性内涵,但是这种社会性内涵往往只是作为理论背景隐含在理性哲学的幕后。霍耐特秉持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的大旗,主张从社会性入手,将自由从传统形而上学玄思中解放出来。霍耐特自由观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其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承认"理论的继承与批判中得到揭示,其自由观的理论特质可以通过其民主公众性的规范性重构得到揭示,其自由观的理论意义可以通过阐释其主张自由从心灵向社会的回归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6.
弗雷泽提出要以参与平等为核心重新界定批判理论的规范基础,进一步从承认理论身份模式转向地位模式;从承认的规范一元论转向包含再分配与承认的"视角二元论";从局部的文化正义转向"一元三维"的总体的民主正义.弗雷泽的思想为弥合左派纷争,重新构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总体性批判做出了努力,反映了霍耐特承认"规范一元论"以后批判理论新的演进动向.  相似文献   

7.
对霍耐特而言,型构一种正义理论需要解决正义的道德基础以及方法论问题。他主要通过三项理论探索完成了这一工作:首先,对社会冲突的道德逻辑进行揭示,阐释了蔑视以及由此带来的消极情感反应如何导致反抗的行动,进而构成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其次,正面阐发了后现代社会的伦理要求,即通过法权意义上的平等对待与价值共同体必备的道德关怀来满足"美好生活"的伦理目标,由此充分阐明了"承认"所应具有的道德意涵和维度,这构成了其多元正义构想的道德基础;最后,对资本主义社会"悖论"病态与"物化"现象这些非正义进行了深刻剖析,指出它们都是已经出现的承认需要与实际的承认效果之间的矛盾,从而导致了个体自我实现的困境。对社会非正义进行病理诊断,进而提出合理的治疗方案,这构成了霍耐特分析正义问题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霍耐特与朗西埃的"承认还是歧见"之争是当代德法批判理论前沿的最新碰撞。论争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展开:在解放目标上,霍耐特基于承认逻辑指向一种个体完整性的解放,而朗西埃通过重构政治的含义,主张以歧见的逻辑打破现行的治安秩序来实现解放;在价值原则上,霍耐特秉持黑格尔式的社会自由,朗西埃则坚持激进平等;在方法论上,霍耐特采用社会病理学和解释学的方法,朗西埃则立足于政治美学的方法。但是,对话的不充分性以及二者理论本身的瑕疵,影响了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思想交锋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贯穿于马克思早期著作中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布洛赫以及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特色构成一种趋向——实践哲学。哲学的"实现"依赖于实践哲学,元批判是实践哲学的基础。马克思早期著作把元批判观点限定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卢卡奇的物化概念是资本主义危机理论的最初基础,理性的元批判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早期实践哲学之间最重要的联系。在当代,技术的批判理论拒绝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于政治经济学领域,从对理性的一般性批判,转化为对技术和技术学科的实现形式的批判,更新了实践哲学。  相似文献   

10.
霍耐特论证早期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背后共有一个核心的规范性直觉即社会自由,他们把法国大革命的自由之许诺未能实现这一事实归咎于对自由的纯然个体主义理解与博爱原则之间的内在矛盾,进而意图以社会主义计划(其规范性基础是社会自由的理念)来克服这一矛盾。但霍耐特认为早期社会主义理论由于受到工业革命时代的理智与文化条件的束缚未能成功地实现上述理论意图,因此,要想在当代复兴社会主义的理论生命力,就必须通过历史试验主义和民主的伦理生活形式重构社会主义的愿景,在其中,能否在功能分化的各领域中实现社会自由构成了衡量历史进步的标准。这一内在批判的、规范性与经验性研究相结合的"后马克思主义"视角尽管有助于拓展我们关于社会主义理念的思考空间,但它本身也需要进一步的自我审视与批判。  相似文献   

11.
承认与蔑视——霍耐特的社会批判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诊断和批判当代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问题方面,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缺乏现实性和社会性,难以适应时代变化和解释西方社会一些新运动的产生及其承认问题的实践需求,因而日趋走向保守和无力。面对这个困境,哈贝马斯的后继者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Honneth)重新回到黑格尔的主体间性理论,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为承认而斗争”的社会道德冲突模式,力图实现批判理论的“承认理论转向”。  相似文献   

12.
在《自由的权利》一书中,霍耐特从批判理论的传统出发,对当代政治哲学远离社会分析的纯粹规范性正义理论提出质疑,并借助于具有强烈黑格尔精神的规范性重构的方法论和社会自由的核心范畴,进一步追问正义实现的社会条件。在一种"伦理的"视角之内,正义理论的目标不再满足于只是回答正义社会如何可能,而是力图提供一种使得社会成员都能平等获得的承认机制,并在其中体验基于相互承认的社会自由。  相似文献   

13.
物化与异化问题 ,是自青年卢卡奇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始终关注的理论逻辑焦点。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 ,当阿多诺说明了否定的辩证法有基本原则和主要概念之后 ,他也对物化与异化的批判逻辑表示了某种理论兴趣。阿多诺这里的分析是十分复杂而细微的。他先从认识思想史中的经验唯心主义发生原由开始追问 ,并发现反对物化现实的斗争原策源地竟然是唯心主义的观念呼喊。这也是后来马克思以降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思想前提。显然 ,阿多诺是反对资本主义物化现实的 ,因为这是否定的辩证法所致力反对的同一性逻辑的现实基础。可是 ,他却出人…  相似文献   

14.
霍耐特新著《自由的权利》沿袭承认理论,以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为蓝本,试图进一步向黑格尔主义复归,以此来克服现代政治哲学脱离社会分析而只关注纯粹规范原则的缺陷。霍耐特通过理论溯源和历史梳理,依次论述了消极自由和反思自由的来源、本质和界限,指出两种基于"我"的个体主义的自由观只具有规范性意义上的可能性,而非经验性意义上的现实性无法以此为基础构建社会正义秩序;只有黑格尔的基于相互承认关系并因此强调"我们"的社会自由观才真正具有现实性。霍耐特正是以此为起点在"个人关系""市场经济"和"民主决策"三个机制性领域上进行规范性的重构。但从全书论证来看,霍耐特未能充分地给现存社会机制提供一种合理性论证和规范一致性论证。  相似文献   

15.
在本文中,霍耐特主要对与他此前发表的《物化》有关的几个问题做了澄清。问题涉及如何继承马克思的批判遗产、物化的准确深层定义、物化产生情境条件以及道德实践的情感参与条件等。  相似文献   

16.
哈贝马斯认为,团结指的是主体之间在交往共同体中互相尊重,彼此负责并包容他者的关系,它以正义为基础并以普遍语用学和主体间性为前提;霍耐特认为,团结是个体对共同体做出的贡献和成就得到认可和重视,而对共同体产生的休戚与共的忠诚感,它是主体间性基础上的承认的第三种模式.通过对二者团结观的比较分析,笔者认为与哈贝马斯语言理论相比,霍耐特承认理论更具现实性和可行性,实现了社会批判理论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7.
卢卡奇在分析物化现象的基础上关注到了物化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一大创新和发展。在阐明"物化""物化意识"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物化意识在不同阶级中的表现形式,才能明晰物化意识存在的现实基础与演化路径。物化及物化意识理论绝不是过时抽象的哲学理论,它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阿克塞尔·霍耐特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理论代表,其承认理论的提出在国内外哲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这篇文章中,霍耐特从布洛赫<自然法与人的尊严>一书的研究结论入手,详细阐释了人的完整性与蔑视的关系,区分了蔑视的不同类型(强暴、剥夺权利、侮辱),建立了保护人的完整性和尊严的承认模式(爱、权利、团结),论证了蔑视的体验是社会反抗的道德动机,形成了承认理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9.
胡绪明  陈学明 《学海》2007,(5):83-87
《启蒙辩证法》通过对启蒙理性"抽象同一性"原则的批判,指证了"神话变成了启蒙,启蒙倒退为神话"的启蒙逻辑.《启蒙辩证法》通过揭秘启蒙理性蜕变为工具理性,从而得出启蒙的逻辑作为现代性之秘密的基本判断.《启蒙辩证法》虽然将卢卡奇基于"物化"思想的现代性批判推进到了工具理性主义的现代性批判定向,然而这一批判仅止步于理性主义批判,尚未达到现代社会资本统治原则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论的原则高度,对启蒙理性蜕化为工具理性的现代性批判,就其本质而言只是对现代性"副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20.
从霍耐特承认理论到泰勒承认政治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承认问题在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中再一次凸现出来。霍耐特、泰勒等人围绕承认问题展开了自己的理论构思,并显示出不同的理论特色。这里,本文试图对霍氏承认理论与泰氏承认政治构想加以分析比较,以探求其中的积极意义。一毋庸讳言,承认理论作为霍氏政治哲学、道德哲学思想的核心,是他对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第三期发展的独特贡献,它标志着批判理论“政治伦理转向”的最终完成,体现着批判理论最新发展。在霍氏承认理论基本框架中,承认与蔑视关系、蔑视与反抗关系居于核心地位。为了阐发它们之间的关系,霍氏试图解决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