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宗教“五性”论,即宗教的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中国宗教实际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宗教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拟就宗教“五性”论的历史背景、提出和意义提出浅见。  相似文献   

2.
在处理我国宗教问题的实践中,我们党总结 出宗教具有“五性”,即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和复杂性。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新变化新发展,根据世界宗教出现的新趋向新特点,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宗教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重新审视和深刻分析了宗教的“五性”,提出了两个“最根本”的重要论断,即:观察世界和我国的宗教问题,最根本的是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做好宗教工作最根本的是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深刻领会两个“最根本”…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种宗教并存的社会主义国家,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主要宗教都有大量的信教群众。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面临的重大课题。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宗教问题的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提出了新思想、新观点,形成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社会主义的宗教论”。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努力实践“社会主义的宗教论”,对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  相似文献   

4.
《法音》1992,(1)
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举办宗教政策和各宗教情况的系列报告会今天结束。我想讲几点个人的认识和意见。 (一) 我国宗教具有五性,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五性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问题理论的一大贡献。这次报告会上对我国五大宗教情况的介绍,充分证实了“五性论”是对我国五大宗教实体的基本特征所作的科学概括。“五性论”告诉我们,对宗教问题,一定要采取如列宁所指出的“特别慎重”,  相似文献   

5.
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举办宗教政策和各宗教情况的系列报告会今天结束。我想讲几点个人的认识和意见。 (一)我国宗教具有五性,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长期性。“五性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问题理论的一大贡献。这次报告会上对我国五大宗教情况的介绍,充分证实了“五性论”是对我国五大宗教实体的基本特征所作的科学概括。“五性论”告诉我们,对宗教问题,  相似文献   

6.
再谈宗教工作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需要几代为为之奋斗的长久过程。宗教问题具有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做好宗教工作,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人为本,带着浓厚感情,千方百计地做好信教群众工作。宗教工作最根本的是做信教群众的工作,构建和谐社会为做好信教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标杆和要求。我们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  相似文献   

7.
论点摘编     
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要做好宗教工作,明确了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即“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这一基本方针,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观察思考宗教问题,深刻分析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而提出来的,是做好宗教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十六大报告明确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唯…  相似文献   

8.
做好新世纪新阶段的上海宗教工作,对于上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实践中,我们深切地感到,要做好上海宗教工作,就必须正确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的复杂性,以此来准确把握上海宗教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科学规划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上海宗教工作取得新进展。而正确认识宗教问题的“三性”的关键,就是要落实好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卷首语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最近中央又要求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中有关宗教的论述强调: 做好宗教工作,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需要。宗教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将长期存在。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关键是要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必须尊重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  相似文献   

10.
宗教在社会主义中国存在的长期性问题是客观、务实地处理宗教问题的逻辑前提,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宗教问题的最根本的出发点。事实上,宗教在社会主义中国长期存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完全是一种客观现实。本文拟在追溯社会主义宗教长期性认识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引入短缺论和功能论来谈谈这一问题,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研究。一、对宗教长期性认识的形成及其发展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毛泽东、周恩来都发表过宗教在社会主义中国长期存在的讲话。但明确提出宗教长期性作为中国宗教“五性”之一的,始于1953年李维汉部长主持…  相似文献   

11.
方术作为中华神秘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既不同于宗教又与宗教有联系的企图借助于“鬼神”等神秘力量来消灾免祸、延年益寿、添财加福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如八卦术、算命术、风水术、占梦术、测字术、巫术等。 方术尽管是唯心的不可相信的东西,在历代也遭到了一些人的攻击和批判,然而为何屡不绝迹,有时甚至风靡一时、影响很大,即使在今天仍然有其市场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一些人认为方术“灵验”。 方术“灵验”的原因是什么?到底是哪些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价值判断的对象并不仅仅包括各种行为方式,[1]也包括各种语词。“合理性的”这个术语是这样一个语词:具有了合理性的就是善的。在刚刚过去的几十年间,作为对所谓的“西方的合理性”的某种反动,人们之所以开始谈论“多种合理性”———这是一种特别被后现代主义者提出的主张,很可能原因就在于此。在这里,我并不打算详细论述导致这样一种主张出现的各种历史发展。我只想使自己限于———在与这次学术讨论的主题有关的各种概念所具有的学术框架之内———详细考察这些概念:这种框架就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争论。作为与“古代”、“传统”、“…  相似文献   

13.
袁祖社 《道德与文明》2002,(3):52-54,66
西部大开发实践活动的展开、深入 ,需要营造一种必要的“伦理化的社会环境”,呼唤一种为西部社会群体所需要和普遍认同的新伦理价值观念 ;这种新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基本精神 (个性追求、内在气质 )和集中表述应该是 :“生存本位”的新发展伦理价值观 ,即 :以发展求生存 ,以发展促生存 ;新发展伦理价值观所包含和要求的伦理规范及其现实践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博弈——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实现机制 ;二是公平与效率的动态和谐——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理想目标 ;三是“社会”与“国家”的功能分殊——新发展伦理价值观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4.
"鬼月"话"鬼"     
每年阴历的七月,人们俗称“鬼月”,民间至今还流传“七月半,鬼乱窜”的迷信谚语。而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传言更为离奇,据说这天鬼魂全出,人们不可乱走,更忌出远门。倘若碰到鬼魂一年都将不吉利。鬼从何来?其实心理学家早就指出:一般来源于客观事物的突然出现,但却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是头脑中所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presents an argument against a metaphysical conception of logic according to which logic spells out a specific kind of mathematical structure that is somehow inherently related to our factual reasoning. In contrast, it is argued that it is always an empirical question as to whether a given mathematical structure really does captures a principle of reasoning. (More generally, it is argued that it is not meaningful to replace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a thing by an investigation of its a priori analyzable structure without paying due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really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thing in question.) It is proposed to elucidate the situation by distinguishing two essentially different realms with which our reason must deal: the realm of the natural, constituted by the things of our empirical world, and the realm of the formal, constituted by the structures that we use as prisms to view, to make sense of, and to reconstruct the world.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vantage point may throw light on many foundational problems of logic.  相似文献   

16.
论科学之"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之“善”最深层次的内涵乃是现代科学在本性上所具有的“优越”,而科学的自成目的使一种纯粹的科学活动成为可能,这是科学因其自身而固有的善。科学之“福利”与科学之“德性”(智慧),是在“对人有用”或“令人愉悦”的意义上而成为“善”的。在科学之“善”的概念内涵中有异常明显的两难。只有当我们真实地注意到那在科学的实际进展中愈来愈令人不安同时又是不可回避之物之时,科学才可能是优越的、自由的(自成目的)、有用的、令人愉悦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世纪40年代,英国精神分析学会内部爆发一场影响全世界精神分析学发展的"战争"。以Anna Freud和Melanie Klein各自为首的精神分析师团体围绕潜意识幻想、本能与力比多以及精神分析培训与教学等一系列主题展开激烈争论,即历史上著名的"Freud-Klein论战"。这场"论战"就精神分析培训问题达成协议,并直接导致克莱因学派、维也纳学派和独立学派三"组"鼎立的英国精神分析时局。"论战"促使了客体关系精神分析与自我心理学的分离,推动了精神分析研究从驱力模式向关系模式的范式转变,奠定了后续精神分析运动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作为慈善公益组织中的一名"老资格"成员,宗教慈善组织的主体身份认同的问题和宗教慈善组织的管理问题是始终是当代宗教慈善活动的"中国式困境"。笔者认为在宗教慈善组织主体身份认同方面,可以从宗教慈善的实践模式和文化模式角度来建构宗教性慈善组织的身份认同模式;而增强公信力,形成"玻璃口袋"效应是宗教慈善公益组织最具优势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