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廉洁是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道德的职业化特征在这个范畴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廉”是指直正、有棱角,引申为清正,自约、不苟。“廉洁”一词出现在战国晚期屈原的《招魂》:“朕幼清以廉洁兮”。“廉洁”,后人王逸注为“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奉”具有奉行、遵循之意。“公”古时亦称“大公”,刘向在《说苑·至公》中说:“古者行大公者,帝尧是也。  相似文献   

2.
廉洁是医学专业精神的内在要求,加强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有助于医学专业精神的培养.当前医学生廉洁素质还存在对廉洁和腐败问题的认知不到位、在反腐败问题上知行不一等问题.基于此,应当积极加强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特别应从知、情、意、信、行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探讨,以促进医学专业精神的培养,提升医学生为人、处事和行医之道.  相似文献   

3.
传统儒家"廉"的观念经过了从本义到引申义、从内涵宽泛到逐渐明确的一个过程。汉代以后,"廉"与政治伦理相结合,其道德内涵逐渐明确,具体表现为"廉俭""廉耻"和"孝廉",廉德成为从政者应该具有的一种职业道德。传统儒家廉德在政治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这六个方面成为考核官吏廉政的主要依据。传统儒家廉德的养成主要通过修身、教化、制度约束和法律威慑来实现。借鉴儒家廉德思想的智慧,可以为当代中国实现"三不腐"的廉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把传统廉德的思想内涵、廉政措施与当代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相结合,造就一个不想腐的廉洁政府,是中国共产党人所要追求的理想的政治治理目标,也是传统廉德文化当代价值的现实体现。  相似文献   

4.
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精神文明、清正廉洁,是国人共同的愿望。然而,廉洁的对立面是腐败。廉洁与腐败是对立统一关系,廉洁兴起,腐败匿迹;腐败猖狂,廉洁消沉。两者之间,谁胜谁负,其诀窍就在于执政者的态度和方法。只有清正廉洁的社会,才能实现精神文明。当今在腐败屡禁不止、威胁着社会文明的情况下,作为中国精神文明学大型丛书之一的《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一书的问世,可以说是“及时雨”,它不仅深入浅出、态度鲜明地对腐败的性质、特征、类型、根源、危害作了全面深  相似文献   

5.
衣食足     
“衣食足而知礼节”,这句话在《续日本纪》中也能看到,很早以前就在我国通用了。它的原本是《管子》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其意思是说,只要粮仓中贮存丰足的粮食,备足与人民的衣食相关的生活物资,一般社会中的礼法和节操就能够得到维持,每个人就会自然地具备廉耻之心。可以说,要使人民自觉遵礼守节,首先就得满足作为人的生存所必不可少的物质需要。对此,《孟子》也持相同的观点:“圣人之治天下,使有菽粟(豆类和  相似文献   

6.
《反腐保廉与社会发展》一书的出版,使我想到:早在春秋时期,晏婴即讲“廉者,政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杂下),认为廉洁是从政为官的根本。为了使从政为官者保持廉洁,西汉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的策问时曾提出,从政为官者不要“与民争利”,他讲:“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民争业,然后利可均布而民可家足”(《董仲舒对策三》)。西汉宣帝时提出“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汉书·宣帝纪》),强调官吏的廉洁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为官的不能清廉自守,势必会影响到下属、百姓和整个社会风尚。如清  相似文献   

7.
女人与讲道     
陈志华 《天风》2017,(2):44-45
在保罗写给提摩太的教牧书信中,包含着对不同人群实际信仰生活层面的内容,如对妇女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会生活皆有具体的教导。其中一处说道:“又愿女人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妆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只要有善行,这才与自称是敬神的女人相宜。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三所院校786名医学生廉洁信念的调查,发现当前医学生廉洁信念整体偏低.导致医学生廉洁信念不高的原因,既有医疗体制和医德教育不完善的影响,也有源自于自身的主观因素,例如角色认知的失误、医德情感的缺失、意志品质的消沉、个人追求的降低和性格特征的消极等.  相似文献   

9.
“马屁帮”是笔者给社会中存在的一个群体命的名,他们虽无其它帮派那么严密的组织,却有着动机上、行为上的一致性,或亵言攻击上司的对手以讨好上司,或奉献自己所爱以满足领导,或为求官不顾廉耻,或为求名甘为奴隶……凡此种种,无不带着为已的动机,无不表  相似文献   

10.
加强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是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试就党政机关廉政建设工作弱化的表现、原因及对策,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在改革开放和搞活经济的条件下,加强党政机关廉政建设工作,把机关建成一个“廉洁、高  相似文献   

11.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是旧时称誉官吏廉洁,不贪污,除两袖清风之外,别无所有。而这个成语最初来自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故事。 明朝宦官王振,在英宗(朱祁镇)皇帝面前  相似文献   

12.
以中原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廉洁素质意义重大。提升大学生廉洁素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更新理念、创新载体、探索路径,达到廉洁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中原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改造、创新型继承。  相似文献   

13.
孔子对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是揭示了"道德"这个人之为人的准绳即"君子法",其实是国家治乱的根源.儒家的为人处世之道一是指君子之道,亦即忠诚、孝敬、责任、廉耻,二是指蕴含在礼乐精神之中的处世之道: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作为制度的"礼"因出自自然血亲,戴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无论作为"君子法"的忠、孝、责任与廉耻,还是"处世之道"的礼乐精神,在现实中都是善恶相混,充满内在的矛盾与拮抗.  相似文献   

14.
“清廉”者,清白廉洁也。其相对面则是不清廉,意味着贪污受贿、贪脏枉法等等缺德违法行为。当今“肃贪倡廉”,很有现实意义。端正党风,扭转社会风气,不讲“清廉”,那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一些人在商品经济面前昏头转向,丧失了原则立场,在“一切向钱看”的铜臭味中,辨不清东南西北,在社会上刮起一股行贿受贿的歪风、行贿者以钱买权,受贿者以权卖钱,此乃各取所需,置党纪国法于脑后。有人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直到自绝于党和人民。  相似文献   

15.
(一) 廉政建没问题,对于反对贪污腐败、玩忽职守,对于法制、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都是十分重要和具有推动作用的。在历史上,廉政主要是针对贪官污吏的贪污受贿、腐败暴虐而言的。《楚辞、招魂》讲:“朕幼清及廉洁兮。”王逸注:“不受曰廉,不  相似文献   

16.
罗从彦是道南学派的杠鼎人物,他上承程杨,下启李侗、朱熹。他发挥程颐、杨时的“仁体义用”说,主张体用不离,仁义兼隆,爱畏并施。内圣工夫的目标,是求道明道,即由内圣的心性修养到外在的忠义道德品行,其过程是合一的。他以静中体验未发,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收敛心性,探索本源,以洞见道体。他撰《道尧录》,即遵尧舜禹汤王道之治,反对霸道,辨王霸的标准是“以德行仁”,抑或还“以力假仁”。但自孔孟以后,王道就中断了。怎样行王道之治,关键是为君品德,首务是正君心。人君自正心,就应淡而无欲,无欲而心正。君心正就可正朝廷;朝廷要尽教化之责,营造知廉耻的社会氛围;朝廷正就可正百官,官应以正直忠厚为本,立身以名节忠义为本;百官要以爱民、爱国、爱君的情怀,而正天下,国家就会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中的思想极其复杂,被称作“畔经离道之书”。《战国策》暴露出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一面——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仁义廉耻等儒家通常所谓的美德,跟很多战国策士的价值观格格不入。但是,也正是在这样宽松自由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与意识由百家争鸣渐渐向儒家的标准合拢,价值观由多元化向一元化靠拢。儒家的价值观正在悄然地受到尊重。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着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意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学海》2017,(6)
在以经世为方向重建道统之后,顾炎武特别重视风俗教化。他的风俗研究将历代风俗变迁与天下兴衰治乱联系起来。他考察了清代之前的风俗,将教化与风俗结合起来,强调教化对于保持风俗淳美的重要性。顾炎武旗帜鲜明地指出,"保天下"重于"保国",并且人人有责。要"保天下",就必须从人伦风俗和教化角度思考天下问题。他认为明亡的原因,主要就是风俗的败坏。为推行风俗教化,顾炎武突出了耻德的重要性,认为知耻是教化的前提。只有士人有廉耻,天下方才有风俗。  相似文献   

19.
西安碑林藏有一座清代留下的《官箴》碑,碑文言简意赅,仅36个大字: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公生明,廉生威。”大意是说:官吏并不怕我严厉,却怕我廉洁,使他们不敢用贿赂等手段收买、利用、欺骗一个廉洁的人。真正的威严,是从廉洁来的。百姓并不怕我的权力和能耐,却慑服于我的公平和公正。只有一个公平、公正的人才能清明  相似文献   

20.
正清初大儒顾炎武中年北游之后,曾给好友张尔岐等人写过一封《与友人论学书》,书中拈出两句话作为学者士大夫的准则。其一论为学,曰:"博学于文";其一论为人,曰:"行己有耻"。顾炎武对于"有耻"一端极为重视,在《与友人论学书》一文中,他反复说道:"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而在其大著《日知录》"廉耻"条中,顾炎武更是直接说明:"(礼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