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树博 《哲学研究》2023,(11):97-107+129
培根素以经验论者著称并为近代经验主义哲学的兴起奠定了基础。然而,这种经验主义倾向并未妨碍他对思辨哲学传统的坚持和追求;相反,培根提出了自己的第一哲学理论并为之赋予了重要地位:他把第一哲学视为一门普遍的科学并将其作为一切科学之母。同时,培根还对第一哲学的内涵进行了变革:他清除了第一哲学的神学涵义,抛弃了其存在论和实体论的维度,只保留了对最高的原理和原因的研究。具体而言,第一哲学主要探究公理以及存在者的外来〈规定〉状态,并借此为一切科学奠基。培根对第一哲学的强调和重构不仅影响了他的科学规划和建构,也使第一哲学在近代早期哲学中受到了特殊关注。  相似文献   

2.
法兰西斯·培根虽然作为近代科学起源上的一个重要人物而久享相当的声誉,可是,他作为一个科学的哲学家的重要性还常常被人怀疑。例如:近代的哲学家,已故的 M.R.柯亨就批评培根没有认识假设在科学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别人也有类似的批评。但也不是所有哲学家都这样苛评的。C.J.杜卡斯就发现培根已经预见到许多科学哲学的流行观点。因此,培根在科学的哲学方面是不是一个重要的革新家,仍然是个争论的问题。培根享有的声誉是建立在被广泛接受的如下一个信念上的:培根如他自己所坚持  相似文献   

3.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近代杰出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唯物主义和实验科学的始祖。他出生于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从青年时代起就热心于科学和哲学的研究。在詹姆士一世时代,他飞黄腾达,成为贵族男爵、子爵,并多年担任宫廷要职。培根一生置身于重大的社会关系,特别注重伦理的研究和应用,力图通过对知识的改造来改进“人类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4.
经验论与唯理论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两个重要的认识论流派。近几年,国内哲学界对这两个流派的研究在原有基础上又取得了一些进展。下面仅就培根哲学的研究作一述介。一、关于培根认识论的性质我国出版的西方哲学史著作,都认为培根的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有的同志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还有的同志对如何理解培根哲学的唯物主义的经验论性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对于古典认识论和近代开端时的科学来说,不存在发现与论证之间的关系问题。培根和笛卡儿把发现首先(如果不是唯一)理解为确立新的科学规律。科学家是运用可靠的研究方法,通过逻辑推理,从认识原理中发现新规律的。认识原理按其本性来说是绝对真的。对于培根来说,这种认识原理是通过实验而得到的经验资料;对于笛卡儿来说,这种认识原理是依靠理性直觉说明的最一般的科学原理、原则。对此应该补充说明的是:从认识原理中推导出新规律的逻辑方法,被认为是绝对可靠的,即能保证将真理性特征从前提传给结论。对于培根来说,这种逻辑方法就是消元归纳法;对于笛卡儿来说,这种逻辑方法则是演绎法。因此,认  相似文献   

6.
模型与模型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人们对一些较为复杂的研究对象,往往通过积累有关的事实材料,依据已知的自然规律,首先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加以描述,这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人们进行理论思维的重要手段。在近代实验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方法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世纪三十年代创立的相似理论,又为它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使之迅速发展为一种普遍的科学认识方法,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中得到  相似文献   

7.
程朱的“格物说”与明清的实测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朱的“格物说”具有道德论和认识论、人文道德精神和科学理性精神的双重意义。正因为它具有科学理性精神,所以不仅从人生价值取向上把明清大批士人从单纯的自身道德修养转向对外在世界及其“物理”的探讨,而且在方法论上也为明清古典科学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随着明清之际“西学东渐”和实学思潮的高涨,程朱的“格物说”在内容上吸收了“西学”成分,在格物方法上也吸取了西方近代科学“由数达理”的思维方法和注重实验的实测精神,使之成为中国古典科学与西方近代科学的衔接点。中国科学的发展,不只是借助于西方科学,同时也可以从程朱“格物说”中寻找到它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8.
文化和生产力──生产力发展背景的宏观描述王慎之东方是创造古代灿烂文化的地方,但在近代却停滞了,出现了东西方生产力的反差。这究竟是怎样出现的?从中应吸取什么经验教训?东方自古就偏重于生产实践,技艺是一流的。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四大发明。但由于封闭的技术结构,技艺往往在匠人和亲属问世代相传,并未从中总结出系统的科学知识,严格说来,没有注入社会经济过程,因此很难在生产上发生广泛影响。即使原来散见的一些精辟之见,也因生产发展缓慢,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此外,中国古代的理论模式也带来经验和直观的特点。而西方,一开始就重视理论知识。在古希腊,众多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定理。到了文艺复兴时代,理性思维获得了全面系统的发展,他们注重观察和实验,通过实验和推理使知识系统化。以实验为特征的近代科学,为西方的产业革命奠定了基础。产业革命虽然直接表现为技术的进步,但它是经历了理论——实验——技术的发展过程的。因此,它为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再从科学理论、技术和实验三方面的走向趋势看,中国在这方面基本上是平行走向,彼此处于分离状态,其中技术成果高于理论,最薄弱的是实验。而酉方,虽然早期也有分  相似文献   

9.
人文哲学视野中的李约瑟难题与连续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李约瑟难题与连续性问题的提出1944年10月,李约瑟在贵州的浙江大学分校作了一个“中国之科学与文化”的演讲,提出:“问题之症结乃为现代实验科学与科学之理论体系,何以发生于西方而不于中国也?”(李约瑟)这个提法把自16世纪传教士来到中国后所产生的疑问以一个典型的方法提了出来,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兴趣。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恩·博尔丁将之称为李约瑟难题,并在中国引起了一场“中国近代科学为什么落后”的大辩论。所谓连续性问题,是指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与中世纪的关系问题,即中世纪和早期近代科学之间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它引起…  相似文献   

10.
自从苏联哲学史科学诞生之时起,就面临一项重要任务:给唯物主义学说“恢复名声”,阐明它在哲学史中的真正地位和影响。这是因为几百年来,各种各样的宗教神学家和唯心主义者对唯物主义学说讳莫如深,同时又作了歪曲。在这方面,近代哲学的始祖之一培根的创作在创立真正科学哲学史的事业中,无可非议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 1924年出版的K. 米洛诺夫的著作,是苏联关于培根的第一部专题学术著作。它是从党性和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来阐发这位英国思想家的生活和学说的一个有趣尝试。米洛诺夫确定了研究伟大唯物  相似文献   

11.
万历以后的明后期,在我国的自然科学思想中,已经孕育着近代因素。这一因素出现的历史条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倡导实学和具有早期启蒙色彩的进步思想之出现,以及传统科学走向大总结。自然科学思想中的近代因素,首先表现在数学方面。“凡天地造化,莫能逃其数。”对数学作用的认识,排除了神秘主义的象数学,认识到自然界一切事物以“数”作为表现形式,且把“数”作为探求自然和检验客观事物规律“理”的科学认识之基础和方法,接近了近代实验科学的理论认识。运用科学观察和实验手段,是这时期不同于实用科学的又一重要表现。学科的交叉和综合,出现了大百科类型的文化巨子,也是值得注意的动向。因此,在明后期西方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之前,我国的自然科学思想中已经独立地出现了近代因素,它也将缓慢地走向近代。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科学观蕴含着对科学研究动力的不同理解。理想主义的科学观认为科学知识生产的动力源于科学家求知的内在冲动,而功利主义的科学观则认为这种动力源于社会的现实需求。然而,不论是有效维护科学家求知的内在冲动,还是持续满足社会对科学知识不断变化的需求,都需要社会为科学知识生产提供制度性的保障和动力。近代科学革命以来,特别是在科学研究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活动和职业行为之后,科学知识生产的动力机制和相对完备的产权制度便成为维系科学事业并使之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近代科学革命之初,培根等敏锐的思想家已经意识到建立…  相似文献   

13.
以培根和穆勒为代表的古典归纳主义者宣称,归纳逻辑既是科学发现的方法,也是科学验证的方法;并且归纳推理的结论可望达到必然性。不过,他们的归纳逻辑仅仅是一些定性的和不成系统的推理模式。与之比较,现代归纳逻辑有两个鲜明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把科学理论的发现过程和验证过程严格区别开来。科学理论的发现过程被看作想象和猜测,是一种有关直觉和灵感的心理过程,因而它不属于逻辑学研究的范围。只有科学理论的验证过程才遵循一定的逻辑程序。归纳逻辑所要研究的仅仅是科学验证的逻辑,而不是科学发现的“逻  相似文献   

14.
余丽嫦同志所著的《培根及其哲学》一书(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很值得一读和推荐。余丽嫦同志从事弗·培根思想的研究从五十年代末就开始了,可以说,这部著作是她三十年来研究培根思想的结晶,也是近年来我国哲学史界的一个重要研究成果。被马克思,恩格斯誉为“英国唯物主义的第一个创始人”,“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相似文献   

15.
科学哲学同科学的历史同样久远。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哲学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范围,丰富自己的内容,改变自己的形式。纵观科学哲学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种形态。一、科学中的哲学。近代科学产生前的前科学时期,古希腊一批杰出的自然哲学家像毕达哥拉斯、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的论著中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奥铿和司各脱等的论著中都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哲学思想,他们着重探究科学方法论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公理法等。这是前科学哲学时期。近代科学形成后,真正的科学哲学思想萌生于具有哲学头脑的科学家开…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培根 ,在我国学界比较重视马克思关于“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培根”的论述 (《马恩全集》第 2卷 ,第 1 6 3页 ) ,如同我国普通人更注意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那样 ,而对于马克思的另一个关于培根思想的看法 :“唯物主义在它的第一个创始人培根那里 ,还在朴素的形式下包含着全面发展的萌芽” (同上 ) ,则重视得不够 ,这从已出的论文、著述中可见一斑。尤其令人感到不解的是 ,学界特别是在中国思想史界及某些搞中西比较的同志那里 ,连篇累牍地发表论文 ,以半考据、半比较的方式 ,证明或解说培根的“知识就是…  相似文献   

17.
一、导言对培根哲学有一个标准的解释,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这样的假设:他的中心思想是通过一个纯粹的机械论过程在科学中发现绝对真理。虽然大多数作者认为,培根哲学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但是他所重视的实验方法以及通过经验对猜测证伪的观点却往往被公认为是有价值的洞见。在这篇文章中,我想提出一种与公认观点不同的解释:培根是一个证伪主义者,他与鲍波尔的观点极为接近。在熟悉鲍波尔著作的人看来,这种意见可能相当离奇。因为在鲍波尔的著作中,培根哲学经常是作为鲍波尔哲学的对立面加以描述的。然而,我将尽力证明培根  相似文献   

18.
“近代的逻辑是对中世纪思想停滞状态的抗议,它是由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的哲学活动创立的。”([苏]巴·谢·波波夫) 一、培根建立归纳逻辑的时代背景培根(Francis Bacan)生活在十六世纪后半叶和十七世纪前半叶,这个时期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获得空前迅速发展的时期。海外贸易和对殖民地的掠夺所要求的航海业和造船业以及其它工商业的发展,给自然科学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新的要求,这就是要把自然界一些个别领域的规律揭示出来,以便掌握一定范围内的自然现象。为了达到这个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观察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这个科学认识论的重要问题。文章认为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在这个问题上有两大流派。一派是以近代哲学家培根为代表提出的“纯观察”方法;一派是波普、库恩、汉森等现代科学哲学家主张的“观察渗透理论”。前者对于近代科学冲破神学与经院哲学的束缚而兴起和发展有过巨大作用,后者则是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一种认识论观点。这两大流派各自强调了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中的一个方面,都只有某方面的道理。文章认为,观察中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观察一方面受主体中理论结构的巨大作用和观察手段的限制,另一方面又要排除理论结构的消极影响,改进、提高观察手段,这二者的结合与相互作用,表现了认识运动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生活世界、知识异化与现代哲学的致思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归生活世界”无疑是从近代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发源于启蒙理性的近代哲学何以进入到以“回归生活世界”为核心诉求的现代哲学,它在回应近代科学思维向人文精神领域的渗透时是怎样确立哲学的思考范围并开辟现代哲学的新方向的,这尚是一些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启蒙时代以来理性的扩张和知识的进步所构建的生活世界图景及其现实困局,以确认现代哲学之“回归生活世界”的合理意义与价值。一、启蒙理性与“卢梭问题”自从弗兰西斯·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脍炙人口的口号以来,人类社会便进入了一个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