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清华 《天风》2018,(9):16-18
基督教牧养中国化是基督教中国化的具体实践,教会牧养是关乎信徒信仰与生活的大事,也是使教会有好的社会见证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教会牧养中实践中国化?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同工谈谈对此话题的看法(文章观点仅代表个人)。  相似文献   

2.
杨永纯 《天风》2022,(3):15-17
当下,基督教在中国化道路上不断努力探索,各教会如火如荼地在建筑设计、文化建设、管理模式、信徒牧养等方面进行深入推进中国化的尝试.牧养是教会事工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在牧养上让弟兄姊妹更深入地理解、接受和认同中国化,是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工作十分关键的一环.而如何通过日常的牧养工作探索中国化道路,笔者所侍奉的广州基督教锡安堂在全体教牧同工、堂委执事、广大信徒的支持下,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于此斗胆分享,乃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天风》2022,(6):20-20
7月教堂建筑中国化8月教会节期中国化9月灵修生活中国化我国基督教中国化如何在教会走深走实,是当前广大教牧同工与信徒共同关注的重要主题。因此,请牧者同工从中国各地教会的历史与现实两个层面,围绕教堂建筑、教会节期、灵修生活等方面的中国化的经验、措施与展望展开讨论。篇幅在2000字以内。投稿邮箱:tianfeng@ccctspm.org。  相似文献   

4.
《天风》2022,(9):20-20
10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基督教中国化11月神学教育中国化12月中国化的基督教社会服务探索基督教中国化如何在各地教会走深走实,是当前中国教会教牧同工与信徒共同关注的话题。请牧者同工从各地教会的历史与现实出发,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神学教育、社会服务探索等方面的中国化的经验、措施与展望展开讨论。篇幅在2000字以内。投稿邮箱:tianfeng@ccctspm.org。  相似文献   

5.
《天风》2004,(8)
云南基督教神学院为三年制神学专科学校,除每年招收三年制神学专科班外,还不定期举办教牧人员培圳班,神学院以培养信仰纯正,爱国爱教,有坚定的奉献心志,在“灵、德、智、体、群”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灵性修养和神学知识的青年教牧人员为宗旨。 学院位于云南省昆明市黄土坡昆沙路59号,校园占地不足2亩,建筑面积720平方米。自1989年开办至今已毕业四届共235名各民族神学生,参与云南各地教会的牧养管理,成为云南基督教事业建设  相似文献   

6.
詹静波 《天风》2014,(2):22-24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督教逐渐适应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成自身多元化发展的特性。各年龄段、各文化水平、各种职业阶层的人们都开始走进教堂,寻求和接受真理。这样的情形对教会的教牧和发展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青年事工是教会牧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教会各项开拓性事工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各地教会越来越重视青年基督徒的牧养关怀,相继成立了各类青年聚会、青年团契、青年小组,使教会凝聚起更多年轻基督徒,使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好地获得栽培和成长。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有一群刚刚加入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7.
詹静波 《天风》2014,(2):22-24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基督教逐渐适应了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形成自身多元化发展的特性。各年龄段、各文化水平、各种职业阶层的人们都开始走进教堂,寻求和接受真理。这样的情形对教会的教牧和发展带来比以往更大的挑战和机遇。其中,青年事工是教会牧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教会各项开拓性事工的有生力量。近年来各地教会越来越重视青年基督徒的牧养关怀,相继成立了各类青年聚会、青年团契、青年小组,使教会凝聚起更多年轻基督徒,使他们的属灵生命更好地获得栽培和成长。在年轻人的群体中,有一群刚刚加入的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8.
陈志华 《天风》2022,(3):13-15
编者按:牧养是教会事工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探索,最终必须落实到教会牧养中去。在后疫情时期,教会牧养如何把握时代处境、找准信徒需求,使基督教中国化走深走实?各地教会又有什么经验、成果与大家分享?本期我们邀请了几位牧者同工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
《天风》2014,(9):18-23
2014年8月5日至6日,纪念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成立60周年暨基督教中国化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各地的教牧同工和学者齐聚一堂,以"基督教中国化"为主题,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中国社会、教会建设与神学思想建设等方面探讨中国教会未来的道路。本刊摘录了主要论点如下,与读者共享。中国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总干事(代)阚保平牧师:自治的目标是实现自主办教,关键在"办",教会要发挥现有体制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她与牧师丈夫搭配侍奉,一静一动,一内一外,一慢一快,相得益彰据去年中国基督教第十次代表会议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约有3.6万教牧同工(包括正式按立的圣职人员与专职传道员),他们在教会牧养与管理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事关教会发展大计,引起教会重视有加。但跟他们休戚相关的另一群人,则并不太被人们所关注,那就是他们的配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教会广大教牧群体中,除了少数单身者以外,大多是已婚者,其中又有夫妻双方均为教牧、妻子为教牧丈夫不  相似文献   

11.
教会得着青年人,就得着了教会的未来。怎样牧养好青年一代信徒,是我们教牧同工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教会中的年青一代多数是复堂之后才信主,他们没有宗教背景,没有家庭信仰的传统,未信主之前,对基督教是一片空白。因此有人说这是“无根的一代”。他们  相似文献   

12.
董延奎 《天风》2023,(9):46-47
<正>上帝设立日有昼夜,月有朔望,年有四季,为天地万物、宇宙万象创建和谐,谱就韵律。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和样式被造,且有灵,宇宙万物都有神创造的规律,教牧人员应存敬畏之心回应上帝的创造,建立教牧人员的韵律生活。教牧人员普遍有较高的劳动强度和较大的牧养压力,查经证道、信徒探访、红白两事、教会圣礼,频率高场次多,面对教会的事工安排和信徒的信仰需求,常感身心疲惫,灵命匮乏。似乎每天忙忙碌碌而又一无所成。一句“时间都去哪儿了”成为很多教牧人员的感叹。  相似文献   

13.
肖安平 《天风》2016,(10):30-31
正爱的辅导是用基督的爱关怀、辅导、牧养、帮助人。在此是基督教的一种生命关怀方式:生命关怀与教牧辅导紧密结合,牧养加关怀,辅导加关怀,并且注重爱的辅导。这可以成为今天求索的一种教牧辅导新模式和教会牧养新方法,以加强生命关怀,促进教牧辅导的高效,提高教会牧养和生命关怀的质量以及教牧辅导的帮助转化能力。爱的解读:十架之爱有人给"爱"这样一个解释:十字架样式的爱(参约壹4:10)。这对爱作了深刻的理解。此爱是神圣的,有爱的特殊意义即爱的赎价:爱的赐  相似文献   

14.
包智敏 《天风》2012,(7):41-41
基督教全国两会出版部致力于把好书带给教会。近来,我们着重出版了一批有关教会牧养和管理方面的优秀书籍,是因为看到各地教会在这些方面的薄弱。忙于应付日常工作的教牧同工,需要静下来读一些能够思考教会牧养和发展策略的书籍,借鉴其他教会的经验,使教会能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基督教中国化就内而言是要构建一套符合信仰规范兼具中国特色的信仰经验的表达,就外而言它需要以服务社会的实践来平衡以"传教"为中心的信仰生活。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对普世基督教多元化的丰富,而且也是多元化的基督教在中国的具体呈现。就中国而言,各城市之间存在着人文、习俗、自然环境等差异,它们同样是对"基督教中国化"内合的丰富。本文以宗教学和现象学的方法考察首都教会对基督教中国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走进信徒心里,赢得他们的信任与接纳,这是做好团结工作不可或缺的团结私设聚会点中真诚爱主、爱国爱教的弟兄姊妹,促成基督教会更大程度、更高质量的合一,是中国基督教会广大教牧同工和信徒共同的责任。深入剖析私设聚会点的形成原因,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有力做好团结工作的第一步。解决牧养缺失问题。从教会自身来看,一些教会信徒人数众多,教牧人员数量有限,精细化牧养有心无力。而一些私设聚会点的人数  相似文献   

17.
陈逸鲁 《天风》2002,(2):50-51
“教牧辅导”(Pastoral Counseling)在当今牧养学上有着重要影响。亦是现代西方心理学和心理辅导在教牧学上的反映。近20年来在神学教育中得到,海外大多数教牧人员或多或少都受到这方面的训练,中国教会在城市牧养中也应积极吸取这方面知识,并通过此了解当代教会在神学上尤其是人论上的发展和变化。首先教牧辅导在神学上有着几个主要原则: 1、完整的人观教牧辅导认为人由灵、魂、体三者构成,并且强调灵、魂、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教会牧者的视角探讨如何构建适切基督教中国化的牧养思维导向,选择这一课题的原因有三:其一,基督教的牧养工作是处于最前线的事工,在牧养事工中,以释经为基础的教导、宣讲是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共通点。因此,笔者主张从牧养的角度探讨基督教中国化的方向;其二,笔者最大的主观期盼是看到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两者之间和谐共融;其三,基督信仰具有普世性,每至一处,基督信仰若要在异文化中"往下扎根,向上结果"(赛37:31),必经处境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基督教会大部分在农村,信徒人数当在千万之上,而教牧力量的薄弱为大家公认。农村教会有喜有忧,让我们一同来关心。《天风》专题讨论栏目从本期起将刊出一系列文章探讨农村教会存在的问题,寻找一条更好的治理和牧养之路。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是一个差传的宗教。基督教向外传播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本地化的过程。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无疑是已经西方化的基督教形态。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这一形态的基督教在中国一直被许多人看为"洋教"。尽管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爱国运动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毋容讳言,今天中国的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特别是神学上)仍然是西方基督教形态在中国的呈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基督教中国化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急迫的。本文仅尝试从基督教与中国处境、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三自"、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神学思想建设、基督教中国化与中国教会的社会参与等几个方面,对基督教中国化的问题加以探讨。文章认为,基督教中国化是基督教信仰阐释、信仰实践、教会礼仪、教规教制等在中国的处境化。基督教中国化的目的,就是要确立中国基督教的自我、在独特的处境中见征基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