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系统神学中连接上帝论和人论的一个重要纽带就是上帝的形像。本文从加尔文对上帝论和人论的论证入手,指出加尔文在论及人性的败坏时,并没有完全忽略人所拥有的上帝的形像,从而理清加尔文认为的有关上帝的形像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18世纪北美大觉醒运动产生的背景,介绍了爱德华兹生平,分析了爱德华兹神学思想中的加尔文神学的因素,指出《信仰的深情》一书对今日的基督徒的规箴作用。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如何看待理性在信仰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我们在上帝面前拥有一种圣洁、深沉的信仰情怀。  相似文献   

3.
<正>加尔文神学的核心可以总括为三个词:"荣耀归与神(Glory toGod)"。这三个词屹立在他的《基督宗教训导》篇末,这可以看作对"Soli Deo Gloria"——"荣耀独归上帝"这一教理的宽泛注解。加尔文全部的神学思想,并其引导教会的行动,都可以被理解为上帝的主权这个原则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加尔文改教遗产对于中国教会最大的启示在于其重视教会的制度建设。其中如何将政教关系的处理使得国家、社会和教会都得益处可谓是加尔文传统对后世最大的贡献之一。加尔文主义的模式源自加尔文在日内瓦改教的成功经验,本文试图探讨加尔文模式背后的伦理学原则,即,至今依然影响西方世界的良心论教义,以期对成长中的中国教会思考如何建立荣神益人爱国爱教的教会神学系统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和儒教对人是否能成圣均给予肯定的答案.但耶儒对上帝/天与人的界定以及二者关系的看法差异巨大:基督教全善之上帝和有罪之人是分离的关系,儒教至善天道和本善人性是合一的关系.所以在成圣论上也有很大的不同,这突出表现在成圣可能性的根据、圣人的标准以及成圣的努力方向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施萍 《宗教学研究》2005,16(1):96-101
林语堂的现代基督教思想是以生命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他以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探寻为纽带,在人文主义与基督教之间建立了亲缘关系,在本土语境中重塑了"上帝"的神学形象:它来自人为善的高贵本能,是人类至善意向的神学象征,是个体获得生存意义的导引,是精神世界中至高无上的神.林语堂是"五四"知识分子中将现代基督教思想植入自身文化人格的第一人,他对基督教的认识异于"五四"思想主流,却同样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7.
上帝预定与人的自由意志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持续性张力,并构成了基督教思想史上一个广泛持久的探讨论题。基督教教义与神学在其历史与逻辑推演中,围绕这一核心问题逐步凝结成所谓的"阿米尼乌主义之争"。本文分析了阿米尼乌主义在教会史与系统神学里的地位与处理方式,指出了这场争论起因与要旨就在于因不同圣经解读而导致的对于预定对象与自由意志的不同理解,勾勒了福音派阿米尼乌主义的兴起以及对现代福音派信仰的影响,判定阿米尼乌主义的出现和发展构成了"宗教改革"的一种后续发展,认为它作为加尔文系新教改革宗内部的重要神学分支,几乎一直伴随基督教新教这五个世纪的发展,并对丰富和深化基督教新教信仰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信仰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圣经文本解读,指出与实用主义婚姻哲学不同,生育不是基督教婚姻的主要目的,基督教婚姻的重要前提是无功利的爱情与直觉。通过挖掘基督教系统神学"上帝论"、"教会论"、"人论"中的婚姻思想,本文认为作为整体的基督教婚姻哲学是理想主义的,其指向的是:信徒彰显上帝的形象、在婚姻中勇于自我牺牲、在爱中追求"二人成为一体"的人性之完满。  相似文献   

9.
4月22日至5月8日,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七人, 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的率领下访问德国、瑞士和英国。这是我会新班子当选后第一次出访欧洲,也是第一次尝试如何向海外教会和教会团体介绍神学思想建设。 欧洲教会一向重视神学研究,长期以来造就了一批著名的神学家,逐步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这与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加尔文改教等教会传统有关。欧洲教会赞成谈论神学,但对中国的神学思  相似文献   

10.
瑞士天主教神学思想家巴尔塔萨以其独特的神学美学观念在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他从神学的立场出发对美进行了重新定义,肯定了美与真、善的关系:美不是独立于真、善之外的,而是与这两者密不可分的,因为上帝正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君子之思     
《天风》2015,(6)
<正>(一)生生神学2010年4月,袁益娟的《生生神学——汪维藩神学思想研究》出版。导师牟钟鉴、段琦在"序言"中写道:汪本人神学的主题,突出一个"生"字,即突出一位动态的生生不已的创造生命、维系生命、广生万物的上帝;一位体现上帝始生万物之至善的、"开生灭死"、拯救生命、成全生命、完善生命的耶稣基督……而这些神学最重要的是落实在中国基督徒身上,要使他们成为"以护生为大德与至善,以至诚应天,保护生命,扶植生命,直到个人修养上借助天力,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的基督徒"……  相似文献   

12.
相较于至善学说,康德的完善学说至今仍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也就无法解释康德在"至善"概念上的暧昧性。传统对"至善"概念的解读都基于"德性"与"幸福"的非对称的统一关系,而忽略了"他人"这一维度。以"自我完善"为切入点,可以在人与上帝之间的神学维度上,引入人与人之间的伦理维度,从而为"至善"概念提供一条新的诠释向度。由此,为康德试图在尘世重建巴别塔的努力做辩护。  相似文献   

13.
人是什么?这不仅是现代哲学关心的话题,亦是当代神学所要着力讨论的主题之一。不同于传统教义学人论,潘能伯格倡导一种不以上帝的存在为预设的基础神学人观,主张从人及其历史本身出发,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尤其是历史科学的对话中探究蕴含在人性背后的宗教维度。在他看来,人是一种不同于动物的,虽有自我中心性,但本质上依然向世界、进而上帝开放的历史和社会中的人,其最后使命所朝向的必然是那永恒的上帝,因为只有他才能保证我们生命的完整性。厘清这一思想,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对人的自我理解和信仰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美麟 《天风》2003,(8):38-39
<正> 4月22日至5月8日,中国基督教代表团一行七人, 在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季剑虹长老、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曹圣洁牧师的率领下访问德国、瑞士和英国。这是我会新班子当选后第一次出访欧洲,也是第一次尝试如何向海外教会和教会团体介绍神学思想建设。 欧洲教会一向重视神学研究,长期以来造就了一批著名的神学家,逐步形成了他们自己的神学思想体系。这与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加尔文改教等教会传统有关。欧洲教会赞成谈论神学,但对中国的神学思  相似文献   

15.
胡应强 《天风》2006,(7):30-34
如果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那么和好神学就是中国宗派后教会的神学思考之一。和好神学源于中国基督教会已经并仍将身体力行的宗派后合一的实践。因此,和好神学也是中国教会从宗派后合一的层面对基督教信仰所寻求的理解。和好神学立足圣经,突出神人和好是贯穿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因此,也是高举圣经权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和好神学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了三位一体的神是人神和好、人人和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源头、动力和终极目标;道成肉身的宇宙的基督是一位有志于、也有能力实现神人和好的基督;神更盼望人人成为实现神人和好的有责任且负责任的自我;神人和好也符合教会的本质——团契 (KOINONIA),即指神与人、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之间和好的生命关系。因此,和好神学主张建立有中国宗派后合一特色的教会论;在终极论上,和好神学更从和好的主题出发,满怀信心地展望,世界的终极不是毁灭,而是到日期满足的时候,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总之,和好神学能帮助中国基督徒树立正确的基督观, 教会观,促进中国基督教会的宗派后合一,为中国基督教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加尔文对路德神学的继承和创新,分析了加尔文在他自己的处境和那个时代对神学伦理学和新教教会制度方面的重要贡献。这些贡献,至今影响着全世界的新教教会,并必将对中国教会的教会神学创制发挥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文化"理解为一种人类的创造性活动的体现和人类生活的本质。基于这种认识,围绕加尔文和凯珀(Abraham Kuyper)两位基督教神学家的思想,力图阐明加尔文主义思想中"罪"和"恩典"的观念对于文化的影响。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尔文主义主张人在世界上作为文化的受造物所具有的文化责任,即去挖掘内在于世界中的各种可能性;二、加尔文主义对于罪的深刻认识:罪作为破坏性的力量;三、加尔文主义的"普遍恩典"观念同时包含的抑制罪以及积极发展世界的思想,使得文化的活动和形成成为可能;四、文化的合适目的与上帝的主权和荣耀。通过解释这几个方面的内涵、相互间的张力和关联,进而阐明加尔文主义文化观的特质。  相似文献   

18.
《天风》2015,(12)
<正>(二十)何为神学?何谓神学?或曰:"神学者,研究上帝之学问也。"此言不妥!因上帝乃是人敬拜的对象,卑微如尘土之人,不配对上帝说三道四,绘声绘色,指手画脚。柏拉图使用之theology,指研究希腊诸神灵之学,不能用于至大至高、独一永存之上帝。神学,说到底是神学工作者  相似文献   

19.
华耀增 《天风》2005,(5):44-45
重视圣经为依据,联系教会实际,运用上帝赋予我们人的理智作出理性的神学思考和阐述,是神学教育与神学思想建设在灵性和思想领域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20.
正丁光训与教会同工一起思考:中国神学思想建设的目的究竟何在?他明确地表示,我们要真正努力实现这样一个理想的中国教会:能够帮助我们中国教会里的信徒爱国爱教,都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很光荣;我们的神学思想要建设、要提高,使得我们中国的基督教变成"很有人性、讲道理、讲道德,为上帝所喜欢、也很喜欢‘爱的上帝’的教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