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小鲁 《天风》2002,(2):48-49
圣经马太福音26章30节记载着:“他们唱了诗,就出来往橄榄山去。”据圣经学者的研究,这里的诗即赞美歌,或是犹太教的哈利路亚之歌,或是在逾越节唱的诗篇113篇和诗篇114篇。使徒保罗向早期基督徒提倡的首先是犹太教的诗篇诵唱,其次可能是圣经中所提及的颂歌(canticum),也许还有起源于古希腊的文学性歌曲。19、20世纪在埃及俄克西林古城遗址陆续出土的一些蒲纸残片(俄克西林古蒲纸残片Oxyrynchus Papyri)上记载着基督教的赞美歌(Oxyrynchus Hymn),是所存最早的基督教圣歌。它的歌词是希腊文的,其旋律主要为希腊风格  相似文献   

2.
我觉得很荣幸,也觉得责任重大,今天要我谈谈中国基督徒怎样看待圣经,尽管我讲的都是关于中国基督教新教,我希望在座的犹太教学者和伊斯兰教学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中国的宗教气氛.  相似文献   

3.
王春华 《天风》2013,(5):32-33
"阿们",又译"阿门"(天主教昔译亚孟,今译阿们);希伯来语是Amen,意思是"但愿如此,实实在在的";是犹太教、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的宗教用语。"阿们"一词的使用,可见于圣经。"阿们"最初用于犹太教,后来为基督教所采纳。基督徒常在祷告或赞美时,运用"阿们"作为总结和肯定。  相似文献   

4.
三自爱国运动是中国基督徒在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中受圣灵启发而发起的。三自有其圣经依据,而且从初期教会的实践也得到证明。《使徒行传》记载使徒在建立教会的过程中怎样三自。教会成立之初,还没有从犹太教里分出来,第一批基督徒同时都是犹太教徒。当外邦人也成为基督徒时,出现了要不要让他们也成为犹太教徒的问题。一派认为应该,另一派以保罗、彼得、巴拿巴为代表的提出“人因信称义,不在乎遵行律法”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高英 《天风》2004,(4):31-34
1、圣经观与释经学 圣经观是指一个基督徒对圣经抱有的整体看法和对圣经所持有的根本态度。基督徒的圣经观是建立在我们如何理解和解释圣经话语的基础上的。—个基督徒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就有什么样的信仰表达。也就是说,一个基督徒的信仰实践,取决于他(她)有什么样的圣经观,取决于她(他)如何解释和理解圣经。 当前中国基督教会正在开展的神学思想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调整、更新我们的圣经  相似文献   

6.
陈企瑞 《天风》2016,(1):44-45
正圣经是上帝启示的真理之道,是生命的灵粮,是我们"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参诗119:105)。因此,读经成了基督徒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国基督徒热爱圣经,勤于读经,却难在对圣经的解释和应用上。研修本《圣经·新约》(下文作"研修本")是一本专门为中国基督徒"量身定制"的圣经解读本,它不仅注重圣经原文及经文背景的解释,也非常强调中国教会的处境与中国基督徒的阅读习  相似文献   

7.
王天敏 《天风》2003,(8):50-50
引用圣经典故很必要,也很重要,因为圣经是神的话,是基督徒生活至高无上的根据。但只停留在圣经的语言及字面上还不够,还要以现实中人们的基督徒生活为倒,把圣经上道理溶解到现实基督徒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8.
《天风》2004,(9):22-22
各位嘉宾、主内同工同道们: 我觉得很荣幸,能再次来到香港,并且参加"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开幕式,我相信这个展览将会让更多海内外朋友真实了解中国教会,进而真实了解中国。为此,我们共同预祝《圣经》展圆满成功。 中国基督徒大都拥有自己心爱的《圣经》。中国基督徒是爱读圣经的基督徒,《圣经》在中国基督徒的心灵和生活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圣经》和其他书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上帝要我们做什么。上帝要帮助人理解上帝的教训,努力地追求认识上帝、理解他的旨意。  相似文献   

9.
周志治 《天风》2003,(12):15-15
基督降生的马槽,是我们基督徒的座标,我们的生活必须以他为中心。圣经是我们信仰的最高权威,我们应该立志读它、研究它。当代著名的圣经学者巴斯德博士说:“不认识圣经的人,他的教会不算完全;不详细研究圣经的传道人,不配侍奉基督的教会;不立志了解圣经的圣侍人员,他的工作不会有价值;不充分领会圣经的基督徒,他也不能过完全的基督徒生活”。  相似文献   

10.
斯坦顿为早期女权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她不仅领导了19世纪末的妇女解放运动,而且,其著《妇女圣经》,从根源上抨击了犹太教与基督宗教传统中的父权制。她指出圣经是造成妇女从属的根本原因,同时,质疑圣经为上帝之"神圣启示与话语"。她激进的个人主义传统与女性主义理论,力透纸背,对后来的宗教、性别与妇女研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