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教是多神教,它有庞大的神仙体系,诸神中有不少是历代重臣名将,先哲贤圣,其中关帝——关羽,就是在汉民族群众中信仰最广泛,影响最深的神仙之一。关帝姓关名羽,字云长,东汉河东解县人,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历史人物。史书记载:关羽为三国蜀汉大将。东汉末亡命奔涿郡,与刘备、张飞结为兄弟,从刘备起兵,守下邳。兵败被曹操俘获,操爱其才,授予偏将军,封汉寿亭候,但羽不降,护送两嫂重归刘备。建安十四年(209年)任荡寇将军襄阳太守,刘备入蜀后,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被曹操、孙权联军夹击,兵败,羽与其子被孙权杀于漳乡(今当阳境内),时年  相似文献   

2.
葛洪,字雅川,丹阳句容人,生于西晋武帝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卒于东晋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年),祖父葛系为吴大鸿胪,父葛悌初亦仕于吴,后为晋邵陵太守。葛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广览众书,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导养之术。从祖父葛玄,吴时学道,号为葛仙公,以其炼丹秘  相似文献   

3.
郭璞     
(276—324)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卜筮崇奉者。道教奉为神仙人物。字景纯。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晋书·郭璞传》云:璞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于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好古文奇字,妙于阴阳算历。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东晋初,宣城太守殷祐引为参军;王导重之,引参已军事,后为著作佐郎;王敦任为记室参军。敦谋反,命璞卜筮,  相似文献   

4.
唐代,崇道之风,席卷朝野。唐太祖李渊、太宗李世民自命为太上老君的后裔,道教位于三教之上。《述异记》记载,唐开元十九年(731年)8月21日晚,唐玄宗梦见一个朱衣金冠的神仙乘舆天降,进宫谒见,自称为九天使者,受玉帝旨意巡视人间事,需要在庐山西北麓建馆修炼,五百年后将造福于天下生民。唐玄宗遂命皇宫画家吴道子根据他梦中所见精心绘制了一幅九天使者像,下诏江州太守独孤正在庐山西北麓择地兴建一座殿宇轩昂、楼阁鼎峙的道  相似文献   

5.
(2 4 ) 10 4 9页 :“东莞太守 ,晋武帝泰始元年 ,分琅邪立。”按 :考《三国志·魏书·臧霸传》 ,尹礼为东莞太守 ,事在东汉建安初。则东莞置郡由来已久。魏仍置东莞郡 ,《三国志·魏书·胡质传》 :黄初中 ,“为常山太守 ,迁任东莞。……在郡九年 ,吏民便安 ,将士用命。”此云“  相似文献   

6.
(4 8 ) 10 75页 :“睢阳令 ,……前废帝永光有义宁、宁昌二县并睢阳。”按 :南梁太守领县九 ,有义宁而无宁昌。义宁于永光年间 (46 5年 )并入睢阳县后 ,“宋末又立” ;“宁昌”则疑为“义昌”之误。盖据本志南梁太守条 ,“何、徐……又有义昌而并无宁陵县” ,宁陵县列为南梁太守所领九县之一 ,乃“徐志后所立” ,惟义昌县没有着落 ,以此 ,前废帝永光年间并入睢阳县之“宁昌” ,当为“义昌”之误 ,如此志文方合。(49) 10 76页 :“弋阳太守 ,……领县六。”又 110 8页校勘记 :“领县六 按下只五县 ,疑有讹夺。”按 :“领县六”而“下只五县”…  相似文献   

7.
胡阿祥 《学海》2005,(3):191
(78)1100页:“乐陵太守,晋武帝分平原立。旧属青州,今来属。”按:《晋志》序云魏武置郡十二,其中有乐陵;又《晋志》冀州乐陵国:“汉置”。如此,则乐陵郡当置于东汉建安年间。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推测乐陵郡或置于建安十八年五月魏国初建时。又《宋志》有关乐陵郡的叙述,本身就存在着矛盾,此既云“乐陵太守,晋武帝分平原立”,南徐州刺史南平昌太守新乐令条又云:“魏分平原为乐陵郡,属冀州。”当以南徐州刺史南平昌太守新乐令条为是,且魏、西晋乐陵当属冀州。(79)1100页:“沃令,前汉属千乘,后汉无。何云魏立,当是魏复立也。《晋太康…  相似文献   

8.
封面说明     
逸山 《中国道教》2005,(4):47-47
群仙贺寿图:佚名,绢本,工笔重彩画。为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由文人画家所绘的道教神仙画,现存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馆。图中描绘了福、禄、寿三星和八仙等神仙向西王母贺寿的景象。该图既以生动的笔法表现了各位神仙不同的形象和各异的性格特点,又有着浓厚的文人画重抒情写  相似文献   

9.
正据《资治通鉴》记载:东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刘宠在会稽郡任太守时"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治",因政绩卓著被调到朝廷升任将作大匠(主管全国工程建设和手工生产部门的最高长官)。在他即将赴京履新之际,会稽郡治下的山阴县(邪若山)深山老林里来了五六位老人,专程赶来为这位已卸任的刘太守送行。老人们每人怀揣一百钱当面赠给刘宠,为  相似文献   

10.
地下神仙张坚固、李定度考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介绍了买地券及其研究历史和现状,然后,在对比大量买地券(包括镇墓文、衣物疏)后发现,与张坚固、李定度一同出现的神仙分为两类:道教和民间信奉的神仙;只在买地券中出现的冢墓“专职神仙”。张、李二位神仙属于后者,却有着其他冢墓“专职神仙”所不具有的专名,他们因而远播边鄙并渗透到其他宗教之中。张、李二位神仙最初在买地券中充当保人或知见,后来在传承中这一角色发生讹变。文章最后部分对冢墓“专职神仙”特征的归纳,有助于我们认识早期道教构建神仙体系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1.
(2 2 ) 10 4 2页:“长乐令,本长乐郡,别见。并合为县。”按:翻检本志,无相应之“长乐郡”,此所谓“别见”,当指冀州刺史勃海太守长乐令条:“晋之长乐郡也。疑是江左省为县,至是又立。”(2 3) 10 4 9页:“兰陵太守,晋惠帝元康元年,分东海立。领县三。……昌虑令,汉旧县。承令,汉  相似文献   

12.
文摘     
道教神仙信仰的俗世性特征夏当英在2007年第6期《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上发表文章《道教神仙信仰的俗  相似文献   

13.
气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神仙思想是道教文化的核心内容。在历史长河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构成了一种互通关系。本文以此立论,首先分析了传统气论对于道教神仙思想之神学创世论的影响,接着指出,道教神仙思想对于气(炁)之内涵和地位的全新论述以及在方术实践中对于气法的运用又反过来推动了传统气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24)1142页:“河阳令。别见。”又1164页校勘记以为“河阳”当作“阿阳”。按:校勘记以为当作“阿阳”者是。《宋志》秦州刺史天水太守正作“阿阳”:“阿阳令,汉旧名,《晋太康地志》无。”所谓“别见”,正指此也。(125)1143页:“华山太守,胡人流寓,孝武大明元年立。”按:东晋本置华山郡,及刘宋永初中侨置,宋孝武大明元年成为实土。考华山郡,汉、西晋无;《晋书·姚兴载记》:“兴率众寇湖城,晋弘农太守陶仲山、华山太守董迈皆降于兴。”则东晋时有华山郡。又《梁书·康绚传》:“华山蓝田人也。……宋永初中,(绚)祖穆举乡族三千余家,入襄阳之…  相似文献   

15.
余植 《中国道教》2009,(2):14-17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属今江苏省)人,是两晋之交著名的道教学者、神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出生江南士宦豪族.他学识渊博,儒道兼治,为两晋少见的"博闻深洽"[1]①之士,一生著述甚多,现存的主要有<抱朴子>内外篇,<神仙传>和<肘后备急方>等.  相似文献   

16.
封面说明     
逸山 《中国道教》2006,(6):14-14
《群仙会祝图》(局部),明,作者仇英。图中描绘八仙等诸神仙赴瑶池,为西王母献寿。在瑶池各路神仙各显神通。画风工整典雅,人物众多、层次清晰,布局爽朗,云水气势、杂树错落。用笔工细绵密,敷色淡  相似文献   

17.
张伯端是北宋时道教著名学者,内丹术之集大成者,全真教南宗始祖。由于他本人在生前没有建立系统的宗教团体,所以留给后人的生平材料十分零碎。在近世有关他生平事迹的论著中,相互抵牾和可疑之处比比皆是。为求对此有一个比较清晰和近于准确的线条,特作如下考辨。(一)天台人还是临海人关于张伯端的籍贯,历代有“天台人”(《仙术秘库》;《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简称《体道通鉴》)、“天台缨络街人”(《悟真篇集注例言》,《粤西金石略》;《历代神仙通鉴》,以下简称《神仙通鉴》)、“台州人”(《续文献通考》)、  相似文献   

18.
道教流传到闽北(南平)的历史年代长久,但史籍上没有明确记载其传入的时间。福建古以闽越人为主,他们“信巫鬼,重淫祀”。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越国亡于楚,王族部分流入闽中,传播吴越和中原文化。《史记》卷114《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我国古代南方楚越崇巫之风与古越族文化融合,在福建深深扎下根。秦汉的神仙传说、方士方术、老庄道家学说亦影响到此。秦汉时以武夷君为代表的神仙已广为流传。古传昔时有神仙降于武夷山,自称为武夷君,曰吾居此山,受上…  相似文献   

19.
神仙学说是道教神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而道教所塑造的神仙形象则直接体现出其神仙学说的种种理念。本文从道教神仙的威武长相、奇妙服饰、百般兵器、神通本领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揭示道教神仙形象中体现出来的武将色彩,在此基础上,探讨分析道教神仙形象之所以具有武将色彩的原因,希望有助于道教神仙学说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庄子思想与道教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古代巫术、方术依托道家在汉代形成的、以追寻长生不死成为“神仙”为主要目标的、人为的世俗宗教。正如晋代的道教理论家葛洪所说,“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内篇·勤求》),“夫神仙之法,所以与俗人不同者,正以不老不死为贵耳。”(《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